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要高度重视城市的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在城市发展中,有一个极其重大问题,必须及早统盘考虑,这就是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系特别密切,许多工作是直接通过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来实现,如规划(含抗震、防洪、人防、消防规划)、设计(含抗震、防火、人防)施工、质量监督、施工验收等环节来完成的。因此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特别是城市建设主  相似文献   

2.
日本重大气候灾害的影响及其对策与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重大气候灾害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影响,日本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应对措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利用遥感遥测技术,提高灾害气候的监测预警水平,积极开展长期气候研究,努力把握气候变化规律等有力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日本依靠科学技术提高灾害气候的监测预报水平,对我国防灾减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建筑物抗震鉴定对于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为改善我国在新施行的<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应用经验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任丘市某已建砌体教学楼进行进行抗震鉴定实例分析,说明抗震鉴定的目的、依据、内容等,对比新旧国标的差异,利用新国标判断其综合抗震能力,希望能够弥补目前应用新国标进行抗震鉴定方面的空白,以便类似工程借鉴,服务于工程建设,也为以后的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工程抗震最基本的原则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寻求最佳的工程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合理解决抗震安全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桥梁工程是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毁于地震,城市或地区交通中断,致使机能瘫痪,使灾情进一步扩大。所以,减轻桥梁震害,保证交通畅通,对及时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当前桥梁抗震设计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程晓陶中国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气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建设部城市建设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加筋材料也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等行业的病害防治工程中,在路基加固、软土地基处理等上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工格栅加筋土,人们非常重视其加筋作用。由于在高地震烈度区地震力作用下,人们对土工格栅作用机理、加固效果等的研究甚少,没有准备认识其材料抗变形特性,也没有一套完善和成熟的计算分析方法,更没有足够的现场实际工点测试资料积累,因此加强土工格栅加筋土特性实验与抗震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介绍土工格栅加筋土特性实验与抗震技术研究,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路基可有效分配荷载、约束侧向变形,提高路基的强度和刚度,对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减少高地震烈度区常见的各种路基病害,提高道路的抗震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先是强调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接着从结构设计方面介绍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三点方法,即提高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及整体性、保证结构的延性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克峰 《城市建设》2010,(3):346-346
本文探讨了提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要点,首先介绍了场地的选择原则和方法,接着具体介绍了从提高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及整体性、保证结构的延性能力等三个方面的设计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结构设计忽略了楼梯对结构的影响,也忽略了地震作用对楼梯产生的效应,这是造成楼梯破坏的根本原因.本文即根据对楼梯闯遭受地震灾害时的破坏类型及原因分析,对楼梯结构的受力情况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探讨.针对框架和砌体结构,阐述了楼梯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及抗震构造措施的设计新思路.运用抗震概念设计理论,在楼梯间建立多道抗震防线,提高楼梯的抗震性能,确保楼梯阃的稳定,使楼梯间形成应急疏散的"安全岛".  相似文献   

10.
张刚利  鲁冰 《城市建设》2010,(2):176-176
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先是强调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接着从结构设计方面介绍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三点方法,即提高建筑结构的规则性、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及整体性、保证结构的延性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Taxes, Regulations, and the Value of U.S. and U.K. Corpor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derive the quantitative implications of growth theory for U.S. corporate equity plus net debt over the period 1960–2001. There were large secular movements in corporate equity values relative to GDP, with dramatic declines in the 1970's and dramatic increases starting in the 1980's and continuing throughout the 1990'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capital–output ratio or earnings share of output. We ask specifically whether the theory accounts for these observations. We find that it does, with the critical factor being changes in the U.S. tax and regulatory system. We find that the theory also accounts for the even larger movements in U.K. equity values relative to GDP in this period.  相似文献   

15.
美元本位制、美元霸权与美国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元本位制下,美元霸权表现为中心一外围框架体系.在该体系下,中心国美国与外围国家的权益和义务不对称,地位不对等,而且框架体系本身具有内在的不相容性,这些特征决定了美元本位制的内在脆弱性,由此也使美国落入美元本位制的陷阱,造成美国国内利率下降、消费信用过度扩张、制造业陷入衰退等经济失衡,最后当信用泡沫破灭时,金融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与美国经贸摩擦现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正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研究中、美经贸摩擦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可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和解决摩擦,以实现中美贸易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美英对公用事业的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美国和英国对公用事业实行管制的由来、做法和经验。作者指出.由于生用事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及其与公共福利密切相关的缘故,使得美英两国在公用事业各部门建立了管制体系。实践表明,管制既有利于保障公众福利,又有利于改善公用事业的经营管理。他们的经验可为中国改革公用事业的管理体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