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46):31-32
【日本《经济新闻》11月7日】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开始减少。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为3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预计,今年金年的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很可能出现4年来的首次下滑。另外,美国和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也开始下降。目前。上述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出现向印度等国扩散的趋势,这很可能导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中日韩三国相互投资问题,但是在三国跨境投资中,中国是东道国,日本和韩国是资本输出国,因此,本报告将主要围绕日本、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日韩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二是日韩在华投资企业的基本特点;三是日韩对华投资的产业结构及其产业分工;四是日韩对华投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1988年.韩国企业小心翼翼地跨出了投资中国的第一步,用340万美元拉开了进军中国的序幕…… 2002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已经达到17.2亿美元,占其海外投资总额的33.9%.中国首次超越美国(13.7亿美元)成为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2003年一季度,在整体海外投资减少11.1%的情况下.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0.6%,达到3.1亿美元,投资比重提高到了  相似文献   

4.
贸易     
中韩贸易规模将超1500亿美元 商务部长薄熙来最近在“2005年中韩经济合作大论坛”上说,截至2005年4月,中方实际使用韩资277亿美元,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目前韩国企业对华投资80%集中在制造业。  相似文献   

5.
[国内]资讯     
《中国经贸》2013,(17):82-85
中国没有出现外资集中撤离迹象 中国新闻网消息,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没有出现外资主动集中撤离的迹象。首先,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证券投资跨境资金净流入仍在增加。其次,FDI撤资规模保持在较低水平。2013年上半年.FDI撤资购汇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再次,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利润汇出变化平稳。在国内外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中国跨境资金将在波动中趋向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6.
史永隽 《南方经济》2004,46(3):74-76
本文回顾了过去几年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分析了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趋势,并提出了新时期中国进一步吸引日本投资并提高其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小型企业占日本在华投资企业的绝大部分,中小日资企业是日本对华投资的排头兵,在整个对华投资中起试探作用,1992年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方向的明朗化,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强有力地吸引着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投资者,为尽早占领中国市场中的一席之地,在日本大型企业中掀起中国投资的热潮。从此,以中小日资企业为先导的日本对华资本扩张的低级阶段已告结束,投资层次迅速提高,在华的中小日资企业逐步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11月CPI同比上涨2.4%,创出22个月以来新低,PPI同比上涨2.0%,创近31个月新低。这些物价指数的背后都释放了同样的信息,也就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投资的放慢,个人消费意欲的下降都对物价大幅下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经济有滑入通缩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黎阳 《辽宁经济》2007,(11):24-24
在众多的对华投资国家中,韩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进展神速。两国1992年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截至2006年11月,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投资对象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第  相似文献   

10.
美资:每个CEO都在关注中国 截至今年6月底,美国累计在华投资设立项目5.9万家,实际对华投资640亿美元,是除香港、台湾之外的中国内地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对于三十年多来在中国累积了巨大投资的美资企业而言,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2008年7月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8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中西部加速,东部减速的趋势。由于国内外贸易环境恶化,珠三角和长三角靠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的阵痛时,工业大幅减速、外资投资下降,面临企业外迁、倒闭潮流。部分港商、台商选择将企业迁移内陆,加速了中西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韩国对华投资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顺 《亚太经济》2006,(2):61-63
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海外投资对象国,相应地韩国也发展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本文就韩国对华投资的现状、特征及其动因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利用韩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部论丛》2003,(3):50-50
2002年末,韩国三星集团率先发表了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集团的负债比率为65%较前一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除三星以外,其它韩国 大企业的负债率也都大幅下降。韩国企业负债率大幅下降的首要原因,在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金融危机之前,韩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都热衷于扩张式经营,巨额银行贷款司空见惯,企业主们被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冲昏了头,将负债经营的风险抛在了脑后。1997年的金融风暴让韩国  相似文献   

14.
《东方经济》2003,(9):29-29
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创业投资大幅下挫,21家创投机构共对28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投资总量为1.33亿美元,较第一季度的2.4亿美元下降了45%。但纵观2003年上半年的中国创投行业,中外创投机构共对66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投资3.72亿美元,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6%,约为去年全年的89%,仍然显示出强劲复苏的喜人势头。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新特点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了快速增加、下降徘徊和再增加的过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目前,尽管日资企业在中国面临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撤出和迁移的企业有所增加,但日本企业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特别是看好中国大市场的潜力,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的基本姿态并未改变,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的新动向。为此,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促使日本企业改变对华直接投资"雷声大雨点小"的现状,既扩大投资规模,又改善投资质量,全面提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档次。  相似文献   

16.
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是众多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日本、美国在中国投资对其本国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自的影响不同。日本对华投资,出口贸易增加,投资与贸易是一种互补关系;美国对华投资,出口贸易下降,投资与贸易是一种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长三角地区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的日本企业中,有中小企业,也有大公司。截至2009年3月底,共有1809家日本大公司(本文数据选自《中国进出企业一览2009-2010年版》涉及的日本大公司)在华投资,其中包括在东京证券一部上市的1030家企业、在东京证券二部上市的147家企业、非上市公司227家。上述日本大公司共在中国(包括香港、澳门)设立了6583家法人企业。从产业分布来看,尽管第二产业仍然是日本大公司投资的核心领域(共3736家,占56.75%),但服务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投资领域(2826家,占42.93%)。  相似文献   

18.
入世以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共出现了3次高潮。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开始减慢,直到2001年12月,在中国入世的带动下,才出现了第四次投资高潮。这一时期的日本企业在投资目的、投资规模、投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财经》2008,(5):10-10
最近一段时间,在华投资的部分韩资企业投资人在没有清算企业在华债务以及申报破产的情况下,秘密返回韩国,结束在华投资,只留下厂房和设备。韩国进出口银行在2月份发表的一份《青岛地区投资企业非法撤离现象调查》报告中说,过去五年中,青岛地区有206家韩资企业采取非正常手续撤离,其中近半数撤离的时间集中在去年。  相似文献   

20.
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中韩经贸关系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韩两国建交 12年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利益。近年来,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由于韩国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地位不断上升,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本文利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 2004年最新的调查结果,分析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经营状况,进而对于今后如何改善和促进中韩经贸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