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观点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前三季度粮食价格呈现上涨-回落-再回升的态势。 当前粮食价格的波动是市场正常的供求适应性波动,粮食价格上涨仍属于"恢复性"上涨。 预计2004年第四季度粮食价格将在高位保持稳定,但是受周期性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将会呈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各地区粮食价格差异将会因运输等因素而扩大。 今后两年的政策重点仍应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提高粮食产量为主,关键是保持粮食价格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应该尽快完善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粮食流通体系,完善国家粮食吞吐调节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调节粮食价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粮食产量与粮价波动关系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彼此之间对对方的变化都存在着滞后效应,而且价格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为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和价格的相对稳定,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了1985—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点的基础上,从粮食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得出短期内粮食价格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粮食需求的增长在长时期内是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了1985-2009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点的基础上,从粮食的生产与消费两个角度研究粮食价格波动的原因,得出短期内粮食价格受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明显,粮食需求的增长在长时期内是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粮食价格波动的成因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供求、生产成本等内部因素和国内政策、国际市场传导等外部因素共同影响粮食价格波动。而粮价的波动又会影响生产投入、农民收入和上下游产业。需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的联动机制,健全粮食价格调控体系、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完善粮食价格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苏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江苏粮食生产能力现状作了简要分析,阐述了江苏粮食安全的数量界限,提出以食物生产观念涵复粮食生产、合理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储备和粮食生产科技水平,实现藏粮于田,藏粮于科技等发展江苏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粮食价格变化的增收效应研究:1978—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粮食上涨的总成本效应、不同成本的非均衡影响以及收益效应的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的上涨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增量,但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好处却为粮食生产的相关部门和产业所获得,成本上涨的时间远大于收入增量的上涨时间,粮食价格上涨的好处被成本上涨所抵消,农民所得不足二成.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粮食价格猛然走高,主产区小麦每吨上涨了40~80元,玉米价格每吨上涨了80~120元。今年2月份粮食价格再次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并带动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今年,河北省审计厅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把开展全省粮食生产情况审计综合调研工作确定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提高审计综合调研工作水平,省厅专门成立了全省粮食生产状况审计调研小组,厅主要领导亲自担任调研组组长,精心研究并制定调研实施方案,领导和组织实地调研活动的开展。自今年4月份以来,围绕河北省粮食生产总体情况及两大生产品种——小麦、玉米的生产变化情况,调研人员先后到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局、省统计局、省畜牧局等多家部门和单位提取相关资料,对1998年至2003年以来河北省粮食种植面积、粮食单产总产、粮食价格、农民种粮收益以及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情况等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调研人员还对藁城、宁晋两个粮食生产大县的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深入农村分别对不同地点、不同生产条件的30个农户进行了走访调查,进而基本上摸清了河北省目前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我国稳定粮食价格的数量界定,即年度间波动不超过5%;一年中波动不能超过50%。并重点阐释了我国粮食价格稳定长效机制的构建,主要有: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粮食科技投入,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继续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完善我国粮食生产补赔政策,完善我国粮食储备制度,创新粮食保险制度,强化粮食风险调节基金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区域福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珊珊 《经济问题》2015,(2):114-119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失衡问题一直备受各界关注。利用1978~2011年粮食价格、产量、消费量等方面数据,在对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价格和相关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麦诺特粮食价格福利效应模型考察粮价波动作用下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福利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978~2011年间,粮食主产区总福利年均变化值为0.513%,大于主销区总福利年均变化值-0.008%;主产区总福利改善了16.923%,主销区总福利恶化了-0.262%。粮食价格波动促使主产区的总福利得到改善,主销区的总福利恶化。最后提出在粮食价格波动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产销区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加强产销区的利益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轮粮价上涨具有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以及国际粮价传导等新的特点。导致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的深层原因在于不断推进和加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粮食价格的虚假繁荣不仅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遭受更大的盘剥。解决粮价上涨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需增大政策供给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物燃料作为替代化石能源需求量大增和粮食价格不断攀升,亟需寻找理想的替代原料民以食为天,粮食供需的变化和国际粮价的异常波动,无不牵动着民众的神经。近年来,每一轮粮食价格的全球性上涨,尽管原因很多,但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饱受诟病,引发人们对粮食作物用于非粮用途的粮食安全的担忧。  相似文献   

13.
曾伟 《经济学家》2023,(3):109-119
我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国际粮食价格对国内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长周期视角,分析了1964—2022年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特征和驱动因素。自1960年代以来国际粮食价格大涨共发生6次,分别发生于1972—1974年、1977—1981年、1994—1996年、2006—2008年、2010—2012年、2020—2022年,每次持续时间最短20个月,最长超过44个月。全球粮食价格大幅波动的根源和诱因表明,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地缘政治和地区冲突、贸易限制和供应链受阻、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进而引发粮食危机的重要影响因素。总结这六次价格大幅波动规律,供求失衡是国际粮价波动的客观基础,资本炒作和投机是国际粮价短期急剧波动的重要推力,原油价格通过成本效应和替代效应与粮价共振等成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的共性特征。为防范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输入性、传导性风险,应立足国内着力夯实粮食供求基本面,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着力解决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加强粮食期现货市场监管预警打击资本炒作和恶意投机,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高国际粮食供应链韧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政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贤恩 《技术经济》2007,26(9):78-83
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政策面临许多问题,应借鉴主要发达国家与地区对粮食价格干预政策的经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种粮直接补贴政策,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推进粮食产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按照传统的观念 ,人们观察粮食安全问题时 ,往往把它和粮食价格波动联系在一起 ,即用粮食价格高或低判断粮食的安全与否 ,并把粮食销售价格上涨看成是粮食安全出了问题 ,这种粮食安全观带有很大程度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应确保粮食的长期基本自给,稳定粮食市场,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完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应遵循三个原则: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实施宏观调控,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相统一,综合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完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的重点是: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健全储备粮的吞吐调节机制,实施"宽进严出"的粮食对外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7.
陈光焱 《现代财经》2000,20(8):16-19
我国的粮食问题一直是一个聚焦的热点。一方面国家财政对粮食价格的补贴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生产粮食的农民从财政补贴中得到的实惠却很少。目前正在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只涉及粮食问题的一个部分。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财政补贴如何有效地解决粮食问题。它涉及到财政粮食补贴的目标、途径、效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坤 《发展研究》2011,(5):13-15
从本世纪初开始,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并于2008年中期达到顶峰。当时全球多个国家因粮食问题发生动荡,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暂时掩盖了粮食问题。由于全球需求下跌,粮食价格迅速回落,但不到两年粮价就再次攀升至高位。人口增长、膳食结构改善等因素引发的粮食需求增长并非国际粮价飙升的主要原因,而耕地减少、农业投入不足等供给因素和利用粮食发展生物能源等人为因素才是国际市场粮价飞涨的根本原因,同时自然灾害和国际投机资金炒作加大了粮价波动。这种局面要求我们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下,保障粮食安全,要求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即提高粮食产量。维护种粮农民利益,要求施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即提高粮食价格。根据经济学原理,两个目标是相抵触和矛盾的,然可以通过牺牲某个集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级粮食部门)之利益,来实现上述目标。具体要牺牲哪个集团利益,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博弈和争竞,博弈失败者为上述成本承担者。根据组织行为理论,上述集团之间博弈最终失败者往往是地方粮食部门,而地方粮食部门既无财力也无宏愿长期负担以上成本,因此,上述两目标无法长期实行。这也是我国粮食价格和产量交替周期性、大幅度波动原因之所在。解决之道在于,放弃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观,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下的综合性粮食安全观。  相似文献   

20.
从粮食政策的目标、粮食价格政策、粮食补贴政策、粮食进出口政策、粮食储备政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发达国家的粮食扶持政策,总结出他们的共同之处和经验,提出了两点政策建议,即:(1)充分使用绿箱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有效保护;(2)各种粮食扶持政策并举,建立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