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夏彩云 《中国储运》2014,(1):110-112
笔者借鉴逆向物流系统理论,对集会环境下生活固体废弃物系统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大型集会的特殊需求,提出该环境下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原则;分别从生活废弃物的收集、运输方面研究了集会环境下生活固体废弃物逆向物流体系的构建框架,为各种大型集会固体废弃物高效、安全的处置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基础提出大型中心城市生态型生活固体废弃物流概念,并对其含义、特性、物流模式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昆明这座城市虽然不大,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拥堵问题也和其他大城市一样,困扰着市民的出行。乘车难,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日益显现。不仅如此,马路上一根根移动的“烟囱”也对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虽然越来越多的私家车是市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表现,但也对市民的出行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公共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城市整体形象和市民生活的重要因素,公交优先是目前城市建设的根本策略之一。公交优先决不仅仅是设置一些公交专用道,还包括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管理措施等诸多方面的优先。它的实现带来的是现代化交通观念和意识,它要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在公交优先的思想下统一起来,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共同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口、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逐渐显现,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化、机动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城市交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地各级公安交管部门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探索出了大量关于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4月18日、19日,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行交通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系统,其行进或行驶速度一般3~15公里/小时之间。我国城市人口集中,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在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目前我国对于城市交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机动车为主的快速交通系统上,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对慢行交通的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市为例探讨了慢行交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加快。迄今全球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预计到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50亿,相当于全球总人口的75%,甚至可能超过80%。有资料表明,2001年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特大城市全球有19个,到2015年将增加到60个。随着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世界上不少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乘车难”和“行路难”的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挤,是当前世界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的中国,随着法定假日的延长,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旅游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20个城市的消费者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城市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以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和城市空间的扩展为主要标志,是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社会潮流,也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促进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空间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城市蓝皮书》发布会指出,截至2008年末,城市化水平已达到45.68%,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和无限制使用,不仅造成交通的拥堵,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汽车尾气排放正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根源。汽车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适应我国城市高密度人口、高负荷用地的现实条件,也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单纯采取郊区化、机动化的交通模式,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只能走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武汉市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发展中调整结构,解决供给不足和结构性过剩带来的资源低效配置问题,是实现武汉市交通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笔者通过对资源节约型交通模式含义和武汉城市交通结构模式的分析,为武汉实现资源节约型交通模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路 交通 我     
道路,不仅是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的经脉,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古街、老路已在旧城改造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或改头换面,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在新的城市景象中。而这些路终将成为我们对城市生活的记忆中无法弥缺的重要角色和场所。在城市中,道路担负着承载交通的功能,是整个城市系统中的毛  相似文献   

12.
王志鹏 《中国储运》2008,(12):103-105
城市物流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货运量越来越大,并且城市生产生活对优质、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由于我国城市物流水平不高,特别城市配送环节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出现了道路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物流设施重复建设、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城市物流难以满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衡荣  周宏 《中国储运》2009,(7):105-106
本文介绍了重庆市城市生活废弃物及处理现状,提出了重庆城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产业化的构想,并对生活废弃物产业化效益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以促进废弃物产业化市场形成,实现规模化,美化重庆城市环境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城市问题之一,影响着城市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带来了环境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据调查表明,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通行能力已接近极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海等城市中心区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平均车速下降到10公里/小时。  相似文献   

15.
所谓通勤,是指因为日常生活的地点和工作的地点分离,致使人们要定期往返于两者之间的行为.在城市中通勤的状况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很多地区原来计划经济背景下以工作场所为基本生活单元的规划方式被改写,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和工作的区域的错位式现象出现.因此,相应的通勤方式和城市通勤空间也产生新的变化.在快速郊区化的过程中,因为居住和工作的郊区化速度不一致、位于城郊的新建设的居民生活区相对单一、居住和工作空间错位,由此产生了内向通勤的激增和通勤耗时的拉长.  相似文献   

16.
谢坤凡 《中国储运》2024,(3):144-145
<正>随着城镇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交通出行需求越来越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存在问题,从转变政府职能角度出发,提升政府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为公众出行构建便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从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随着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城市拥堵问题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交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公益性事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重大民生工程.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公共交通整体效率以及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当前,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出现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停车难等"城市病",迫切需要各级政府把发展公共交通举措落在实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摆在城市居民面前的出行难问题,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共交通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提早开展公交专项规划是明智之举,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笔者分析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道路,不仅是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的经脉,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古街、老路已在旧城改造中退出了历史舞台或改头换面,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在新的城市景象中。而这些路终将成为我们对城市生活的记忆中无法弥缺的重要角色和场所。  相似文献   

19.
正粗放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路径,导致交通问题成为"必经"的"城市病"。同时,交通问题又反作用于城市,造成城市运行效率、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型城市,由于历史的基础设施欠账多、人口与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功能不完善所产生的交通需求调整与交通系统的发展难以同步,使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行乘坐出租汽车(打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在许多大城市中,打车已经变得越来越难,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和恶劣天气时更是"一车难求"。"打车难"的问题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并且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民生焦点。一、"打车难"简析出租车是一种对公众提供个性化的"门到门"服务的便捷运输服务方式,具有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特点。应该说,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打车难"问题有的市观念上、认知上的"打车难"。比如,有的人只要出门打不到车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