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信托作为处分财产的一种方式,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动产信托是以不动产作为信托标的的信托行为。建立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可以明确信托关系,是信托不动产产权明晰的保证。我国信托法中明确了信托登记制度。本文对我国不动产信托登记制度的立法原则与实现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阐释。  相似文献   

2.
汤杰  柏高原 《新经济》2022,(3):38-42
信托有效设立后,信托财产是否必然产生独立性并始终维持独立的状态,关键取决于信托中的权利是否在适当的边界之内行使.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信托财产独立性问题的核心均为权利行使边界的问题.本文试图厘清学术界对于信托财产独立性的不同观点,以权利行使边界为中心,分析域外立法和判例中信托财产独立性的条件与原则,并...  相似文献   

3.
《信托法》和《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 ,标志着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已经确立。信托是一种独特的理财制度 ,它与公司制度、代理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分 ;信托财产具有法定的独立性 ;信托目的不受委托人经营范围和投资额的限制。信托在理财上具有巨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 ;信托财产的法定独立性使信托财产最大限度地得到保全 ;信托财产具有较高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信托法上,信托登记是信托制度最为重要的公示方法,是实务领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结合公示原则管窥信托登记的功能,结合现行法律反思信托登记的效力,结合我国国情探讨登记制度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同时,公法"谦抑"的观念表彰、公法与私法的柔性调和,可为信托登记制度的构建提供行之有效的思维进路。  相似文献   

5.
信托在我国起步较晚,作为一个完全源于英美法系的制度,对信托如何在我国法律体系下进行规范从而良性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信托核心概念———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对信托财产独立性在我国的法律发展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公司制度的深化,投资形式趋向多样化,隐名投资问题受到关注,学界理论界对此观点不一.本文认为通过引入股权信托制度,可以有效解决隐名投资引发的纠纷,但是股权信托制度的推行必然需要登记制度的配套支持,在信托登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股权信托登记.  相似文献   

7.
信托作为一种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制度,具有两项重要的法律功能:可以重构信托资产的财产权利,能够使信托资产与信托当事人的破产风险相互隔离。企业利用信托的独特法律功能,借助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技术,通过出售和回购资产信托受益权,可以开展债务性的资产融资活动。这种基于信托的企业资产融资行为的融资成本及融资交易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能够提高企业信托资产的利用效率。在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下,建立和完善信托登记、信托税收及信托受益权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资产信托融资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货币信托和贷款信托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孙书元在信托业非常发达的日本,信托银行受托的信托财产,其形态主要是货币。据有关资料介绍,截止到1996年9月,全日本的信托财产高达217兆日元。而在诸多的信托业务中货币信托和贷款信托业务所占比例高达50%以...  相似文献   

9.
信托财产课税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辉 《当代财经》2002,9(3):36-39
信托的运行必然涉及信托财产的移转、管理及信托收益的交付等问题,因此信托的有效运行必有赖于信托财产课税问题的解决,但作为英美法固有同产制度的信托,其特殊的双重所有权架构,即受托人的形式所有权与受益人的实质所有权,使得信托财产课税问题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又必要要求主要继受民法法系的我国。在相关财产制度,尤其是税收制度上,有所调整,以适应信托法顺利运行之所需。  相似文献   

10.
焦洪涛  郭辉 《经济论坛》2010,(2):222-224
信托成立要件是信托设立的前提。信托财产是契约信托成立的最重要要件,我国信托法应该明确规定信托设定时信托财产从委托人"转移"到受托人的法律属性;遗嘱信托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它的成立不需要受托人的承诺;宣言信托不违反信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信任问题倍受社会学关注并已引起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重视,但在财务学领域,信任问题还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本认为,信任是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关系,信任是财务行为的内生性因素。是提高财务效率的重要机制。降低信任所带来的财务风险,最重要的是建立信任的保障机制。事前的信任保障机制就是审慎的信任给予机制,包括信息搜寻机制、信任审查机制、信任限制机制、信任和信任担保机制;事后的信任保险机制主要依赖于强制性的法律程序,包括自发性和解机制、相机控制机制、破产清算机制、财产追索机制和撕破面子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张大海 《经济经纬》2006,(4):158-160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的颁布实施,信托制度在我国得以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信托制度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托税制在信托制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制。作者借鉴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熟的信托税收理论,并结合国内信托法和税法的实际情况对信托税收法律制度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家族企业结构升级中的信任机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家族企业中基于感情逻辑的私人信任倾向十分明显,随着企业从"创业结构"向"发展结构"的升级,家族企业主必须从"内部承重体系"的构建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内外两方面对社会信任进行规制.由于社会信任规制的高成本,中国家族企业的结构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using data from the Survey on Health, Ageing and Retirement in Europe (SHARE, 2006 and 2013 waves), we illustrate the link between individuals’ attitudes to financial risk combined with their willingness to trust others, and their investments in risky assets. Individuals who display either risk tolerance alone or – to a lesser extent – risk aversion and trust more frequently decide to buy risky asset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candinavian and Mediterranean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trust play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roles depending on the prevailing combination of risk attitude and trust in the area being studied.  相似文献   

15.
员工的信任结构与知识共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慧军 《经济管理》2006,(24):35-40
信任是员工在组织内实现知识共享的重要心理机制。本文通过对208个样本的基于认知的普遍信任和基于组织成员身份的组织信任的测量,证明了普遍信任与组织信任相互独立并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通过回归分析,普遍信任中性善认知因素、组织信任中组织行为信任因素对于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与行为有着更高程度的影响。从一个角度说明中国人不仅不缺乏普遍信任,而且与他人共享知识的行为也不完全以“情感关系”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是集群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群内信任机制经历了从重人情向重制度的演变。基于组织层面的视角,本研究提出了产业集群内信任的四种形成机制,包括关系机制、过程机制、商誉机制和制度机制。珠江三角洲特殊的信任文化造就了家族企业,而关系型信任却制约着家族企业,影响产业集群的升级。本文从信任的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家族企业“只大不强”的原因,指出信任扩展对家族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并从实践的角度对产业集群建构信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信任治理的相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家族企业的特殊信任是基于忠诚原则上的私人信任。用布赖恩特(Bryant)协调博弈来描述信任,家族主义信任可能形成最优的帕累托协调博弈结果,能较好解决代理中的信任问题,但不能或难以解决随着组织规模或交易的复杂性增加时出现的代理能力不足问题。信任治理的相机选择,则取决于信任在特定文化制度环境下的治理成本结构。必须弱化家族主义信任,加强社会普遍信任环境、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雷宇 《财经研究》2012,(5):123-133
文章从信任的角度研究了公司声誉如何影响债务契约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声誉较好的债务人能够赢得债权人的信任,从而降低债务契约对会计稳健性的要求。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三种声誉度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债务水平对会计稳健性有正向影响,债务人的良好声誉能够降低这种正向影响。文章以信任概念为基础整合了声誉和会计稳健性的理论关系,拓展了财务会计研究的视野,并为声誉对法律的替代作用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uses individual level data from the Japa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to examine how government size influences generalized trust.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endogeneity of government size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s, I found: (1) using all samples, government siz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generalized trust, and (2) after splitting the sample into workers and non-workers, government size does not influence generalized trust for non-workers, whereas it significantly reduces generalized trust for workers. This suggests that workers, through their work experience, might have to face greater bureaucratic red tape coming from “larger government,” leading to negative externality effects on relationships of trust in the labor market.  相似文献   

20.
信任对家族企业的工作绩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信任的多维度出发,研究了家族企业信任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以家族企业的高管人员和企业主为调查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家族企业信任对工作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一、家族企业情感性信任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家族企业认知性信任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在家族企业中,情感性信任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比认知性信任对工作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大;四、在家族企业中,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情感性信任和认知性信任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研究结论将为我国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