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敏:上面您谈到国有垄断企业的一些弊端,那么最终我们要寻求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法.具体来说,您认为国企利润应如何分配? 盛洪:这个问题,最终需要明确和强化国有产权制度的宪政原则.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一个赚取利润的机构,其基本社会责任是在市场秩序、法治规则下,将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能将企业的自利行为与造福社会的客观效果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我国国企的社会责任问题非常严重,根子在于它违背了自由市场制度。要解决好国企社会责任问题,必须大力改革国企体制,而改革国企体制,根子又在于改革政府体制。  相似文献   

3.
资本经营与国企搞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企业管理领域正处于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的过程中.资本经营已成为经济领域中最时髦的话题或名词.但是,什么是资本经营?其内涵是什么?其经营的目标又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资本经营?资本经营与国企搞活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国企进行资本经营前必须首先要明确的.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既是一个事关国企内在活力的微观问题,也是一个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问题,合理的国企分红制度有利于发挥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本文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消费理论,建立国企全民分红对拉动内需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模型.实证分析中选取我国居民消费等历史数据,得出不同条件下的边际消费倾向.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全民分红对改善我国需求结构、拉动内需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5年,尽管金融危机袭来,绝大多数企业都困难重重,但中国依然有三家央企的利润超千亿(中石油继续蝉联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移动成为全球最赚钱电譬公司,工行成为全球最赚钱银行)。然而,面对国企如此骄人的业绩,非但没有人为之喝彩,反而引采了广泛的争议与质疑。国企高额利润何处来?国企利润分配谁做主?问题并未解决,争论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6.
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标,更是企业的利益关系方最关心的问题,所以一个公司的利润好坏尤其重要.而我们如何判定一个企业能否有很好的利润呢?就需要我们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盈利能力越好,创造利润的可能性就越高.基于分析,如何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对公司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企"进化"有几种路径?如果说中粮为新国企的成长开辟了一条路径,那么联想改制则为国企的蜕变提供了另一种可能.虽然,联想改制对其他企业并无多少借鉴意义,但它毕竟为中国企业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  相似文献   

8.
杭汽轮集团是一家以装备制造为核心,产业涉及工业汽轮机制造、发电设备制造、电子真空管制造、进出口贸易、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老国企."十一五"前,集团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几个亿,利润只有几千万元.2010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0亿元,实现利润超过15亿元,核心企业员工平均收入超过10万元.业务收入增加26倍,利润增加30...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惯性 ,国企的战略调整 ,必然产生对原有体制不同程度的路径依赖 ,甚至出现新形式隐盖下的旧模式的原版复制。非国有经济的成长壮大 ,截断了国企回归的后路 ,也为国企的战略调整提供了政策操作空间。在市场经济中 ,国企的目标函数有社会福利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两种极端选择。而我国的渐进式改革允许国企在社会福利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这两个极端的目标函数之间作出多种多样地选择 :或者是加强与政府的关系 ,与政府目标保持最近的距离 ,从而获得更多的补贴和支持 ;或者提高市场份额 ,追逐利润以改善企业处境 ,通过竞争取得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和谐的国有企业分红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企分红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应统筹考虑多种原则完善中国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原则,建立以财政部为收支主体的国企利润上缴制度,根据中国国情合理使用国企上缴利润,构建国企上缴利润的监管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国企经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控制力"主导核心力量.本文对国企经理角色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在角色分析的基础上,对国企经理的若干管理职能进行探讨,建议国企经理关注:建立为政府创造"股东价值"的概念;提高对企业战略计划的认识;适时进行企业再造;致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切实监控企业发展计划的实施;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企的不断发展壮大,绩效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但大多数国企在绩效考核方面做的都不是太好,因此,进一步增进对国企绩效考核工作的了解,客观分析并总结国企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国企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本文对绩效考核在国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领导人正在进行年薪制试点,是根据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销售收入额、利润总额及不良资产处置率等指标来考核评价国企领导人.运用这些传统的财务指标考核经营者,虽然简单、明确、可比和指标数据容易取得,但这些指标的导向性都存在着只注重结果,不注重取得结果的过程[1],容易导致短期行为.此外,一般还只使用纵向经营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缺乏横向的行业经营指标进行考核,这种方式存在制度缺损,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寻租补偿"现象,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在国企经营者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与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仍然是当前国资委薪酬制度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我国内部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随着国企改制的进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在不断的完善发展,但是,又存在一些弊端,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本文就目前我国国企内部审计存在的系列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企内部审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企改制的进一步深化 ,国企改制中的成本费用支出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如何做到既减少国家作为所有者为推动企业改制而付出的成本支出 ,又能尽快推进国企改制进程 ?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一、降低国企改制的机遇成本企业改制的机遇成本 ,就是企业在改制的最佳时期 ,为达到改制的目的 ,所付出的最合理的费用支出。机遇成本受两方面的行为因素制约。一是企业行为 ,即企业是否能够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同行业现状及走势 ,根据企业实际 ,果断地提出企业的改制规划和方案 ,并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赵桂芹 《商周刊》2011,(19):28-32
策划前言 9月3日,中国企业500强揭晓。尽管上榜的民企数量比2010年增加了13家,但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的对比中,民企远落后于国企,且差距比上年进一步扩大:上榜的184家民企的利润总额不及10家利润最高国企总额的一半。  相似文献   

17.
利润是衡量一个企业公司经营状况、体现企业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关于利润的质量化一直在被探讨,公司的利润质量是指公司的优劣程度,即利润的真实性和持久性,利润质量高的企业,一般能够保持长期健康良好发展.相反,利润质量欠缺的企业,潜在的问题总会浮出水面.本文结合实例,对好想你上市公司财务、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两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企业利润质量的因素,从而说明利润质量对当代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金融化成为我国投资领域的重要趋势后,党组织治理能否推动国有企业“脱虚返实”?文章以2010~2019年非金融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纪委治理对国企金融化的作用。研究发现,纪委参与国企治理有利于抑制国企金融化趋势,其通过抑制国企高管代理成本、提高董事会效率途径作用于企业金融化,纪委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地方国企和商业类国企中更强。文章不仅丰富了党组织治理的相关文献,而且为中国特殊的国企治理机制的作用发挥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EVA评价指标在国企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加值(EVA)是美国思滕斯特公司提出的一种业绩评价与激励系统,它全面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价值的增加,能弥补传统会计指标的缺陷,有效避免只考虑会计利润的短视行为.在国企业绩考核、激励约束、投融资决策等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析国企人才流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金水 《经济师》2003,(9):266-266
现代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流失已成为当前国企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国企人才流失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缺乏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等。国企如何留住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文章从国企人才流失的深层原因入手 ,探讨国企怎样才能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