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论文研究方法,通过对郑州市空巢老人的生活状态调查数据分析,得出城市空巢老人面临着主要社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从而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比较研究城市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通过对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开展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走访苏州市A社区,通过UCLA孤独量表了解该社区空巢老人存在的孤独感状况,并分析相关的社会学变量了解城市空巢老人孤独感体验的差异状况,进而从城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下降、安全感的缺乏、情感支持的减弱、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五个角度探讨空巢老人孤独感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4.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数据显示,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人口寿命不断增加,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0%,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这个比重更高,这就意味着每三到四位有工作的人就要赡养一位老年人,而在短期内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发展,因此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然而,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有些人跟自己的子女共同居住,有些却独自生活,其中独自生活的老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空巢老人.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子女外出上学、就业和经商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也促使"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多.空巢老年人偏多是个社会问题,处在60岁以上阶段的人,往往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关爱和照顾的时刻.而现在这些老年人正在面对的生活及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必将会对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个容易被人们忽略的群体:一年365天,他们多数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子女的陪伴,高楼大厦也只不过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山珍海味也只不过是食不知味的残羹冷炙——他们就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已成为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这一概念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著名人口学家邬沧萍提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现在,一些学者提出将空巢老人分为3类:本身就无子女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子女在身边却疏于联系的老人.谁来尽孝?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口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家庭"空巢化"现象日益严峻.城市空巢家庭具有自身的养老特征,所以根据养老特征建立相应的养老体系尤显重要.文章通过非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对比,从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角度分析了城市空巢家庭的养老特征.  相似文献   

7.
郭伟 《现代经济信息》2012,(20):214+237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使农村开始出现"空巢"家庭并且数量逐年上升。与此相对的则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的支持而很不完善的社会化养老保障机制和服务。同时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仍是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而在土地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的今天,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因此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更为严重的养老保障问题。文章通过对空巢家庭的产生原因、特点,结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实现农村空巢老人的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8.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解决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困境,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作出认真的分析,探讨空巢老人的所面临的困境、形成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和传统家庭模式的分解,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现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障碍。解决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困境,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作出认真的分析,探讨空巢老人的所面临的困境、形成成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生活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快、家庭结构核心化和小型化的变化、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空巢老人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凸显。基于对常州市工人新村社区、河海社区等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健康保健、精神慰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社会支持系统的现状与弊端。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为了让空巢老人有个幸福的晚年,需要把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孙梦 《商周刊》2016,(Z1):76-77
通过陪老人聊聊家常、帮老人打扫打扫卫生这些充满亲情的简单小事,青岛福彩的志愿者让困难老人们感受到爱的温暖、让空巢老人们不再孤单,让村里的老人们提前过上别样的快乐年。1月27日,冷冽的天气中透露出微暖的阳光,青岛福彩志愿者们带着爱心物品和沉甸甸的问候,来到即墨省级高新区前港洪水村的困难老人、空巢老人和老党员家中,在这个冬日为他们送去温暖。爱在冬日,温暖空巢老人今年69岁的孙双峰是前港洪水村的一位空巢老人,每月仅依靠400多元的低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使得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在空巢老人聚居的城市单位型社区中,社会资本比较丰富,空巢老人彼此之间存在比较频繁的日常交往,并自发形成了非常普遍的互助之风,由此导致了空巢老人对于互助养老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为了实现个人分散的养老资源的集聚与互补,可以组织空巢老人开展诸如男女互助、轻老互助、精英与大众互助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养老实践,构建一张多元立体的互助养老网。这也是创新社会治理时代背景下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为探析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的影响因素,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质量,我们通过自编问卷对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进行了实地调查,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个体特征、经济状况、精神慰藉和社会支持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其中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孤独感、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程度影响尤为显著.因此,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和完善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各项政策,对于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和形成的元婴,提出了响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其养老问题变得尤其严峻。着重探讨农村空巢老人的情感支持现状,从非正式支持角度为改善农村养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老龄化、高龄化同时出现的"空巢化"具有快速发展之势.最近10年,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的平均空巢率已达264%.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四市(县)"空巢老人"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空巢老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空巢”是中国科技与社会发展、独生子女政策落实的必然。日益增长“空巢老人”为国家福利、代际和谐和社区照顾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从社会保障的视角,采用健康自测量表(SRHMS),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维度,对昆明市10所养老机构和18个社区的289位空巢老人和212名非空巢老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空巢老人社会健康与心理支持令人担忧。文章就构建“空巢老人”长期照顾网络,就我国养老保障、社区服务、个人调适作了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08年苏州城乡老年空巢家庭养老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乡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超过半数的空巢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共同居住,而机构养老也并非空巢老人的最爱。在影响空巢老人是否愿意与子女共同居住的因素中,户籍因素最为重要,其次是与子女关系因素,最后是房屋建筑面积因素;而在影响空巢老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众多因素中,文化程度、儿子数量和养老金(养老补贴)数量这三个变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今天,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其中农村空巢老人作为农村老龄化人口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也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现阶段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在经济条件、生活照料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基础上,探讨中国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芳 《经济问题》2008,(11):90-92
对农村出现大量“空巢”家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农村“空巢”家庭养老的思路:转变养老观念;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通过土地流转筹集养老资金;加强农村社区引导,发挥社区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空巢”家庭的高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