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布坎南有个理论,就是作为一个政府,都有一种追求最大预算的冲动,这种冲动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政府收支预算的平衡,从而导致财政上出现“缺口“.为了弥补这个“缺口“,通过增加税种、提高税率或增大货币发行量等也可能是有效的解决办法.但在经济基础脆弱或经济低速增长,需要大力发展经济,刺激需求增长的环境下,这些办法一般不宜.而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借以弥补财政这个“缺口“,就极有可能成为政府决策者的选择.然而,举债往往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当债务量积累到或超过一定的程度规模后,就必然会产生政府债务危机,出现财政风险,甚至有可能引起财政危机.财政作为满足政府履行其必要职能活动而从事的一种收支行为,其出现的风险是政府直接承担的风险.这种风险是指财政面临支付危机的可能性,集中表现为赤宁以及债务的膨胀.当这种膨胀超过一定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时,就必将演变为财政危机,并由此可能引发整个经济、政治的危机以及社会动荡.所以,财政风险作为政府承担总风险的最后关口,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风险是指财政支付危机的可能性,集中表现为赤字和债务的膨胀超过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所造成的财政危机。目前,我国乡镇财政普遍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更为如此。面对乡镇财政负债过重、财政风险日益加剧的窘境,防范和化解乡镇财政风险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编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政府主权外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外债风险已经成为影响财政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说明政府主权外债主要有哪些潜在风险,从而为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曹文  伏开丽 《山东经济》2012,(3):126-130
过去国家明确禁止地方政府借债的“规则”现在已被普遍借债这一“潜规则”所替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规模过度膨胀、负债日益隐性化、债务追究机制不健全等特点。地方债务问题面临严重的财政、金融、政治、社会隐患风险,有可能会危及中国经济的安全。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觉,提高财政透明度,严格预算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的金融控制;完善立法机关对地方预算的监督和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化解债务风险,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权外债可有效缓解地方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不断增长的外债规模和较长的债务期限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在当前国际资本市场汇率和利率波动较大的国际环境下,地方政府如何规避主权外债的利率和汇率风险现实而又紧迫.本文仅就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政府主权外债风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务的双重效应与风险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朝  周宇 《山东经济》2011,27(1):80-86
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近两年为减少国际金融危机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地方政府普遍加大举债力度来增加投资以保经济增长、保就业和社会稳定,这也造成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且仍有扩大之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攀高。为警惕地方债务风险转化为债务危机,本文从发展视觉在诠释债务的双重效应后,阐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特点与趋势,提出控制地方财政风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举债可能会带来风险。如果没有合适的财政规则来约束地方政府的过度支出行为,地方政府可能会因过度举债而破产。阿根廷和巴西的地方债务危机就印证了这点。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一种类似于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的财政制度,从制度上防止地方政府的过度支出行为。根据《马约》的规定,欧盟各成员国赤字率不超过3%,政府债务率不超过60%。不过,由于《马约》实施时期较短,目前不宜过早评价它对欧盟成员国的财政约束效果。相比而言,美国地方政府举债历史悠久,而且绝大多数州实施了平衡预算规则,下文将考察美国州政府预…  相似文献   

8.
从欧债危机看“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数目众多,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通过比较分析欧洲主权债务与中国式主权债务,本文发现尽管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虽然我国并不具备爆发欧洲式主权债务危机的相关条件,但仍存在爆发中国式主权债务危机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济》2014,(19):20-21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同时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意见》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疏堵结合、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一是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政府债券规范举债;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投资和运营;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不得新增政府债务。二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和预算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债务限额由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地方政府在限额内举借的债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把债务收支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三是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列入风险预警范围的债务高风险地区,要逐步降低风险。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各级政府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地方政府出现偿债困难时,要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四是完善配套制度,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一个硬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强化债权人约束,?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发达经济体中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负担最严重的国家。接二连三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债务问题使市场不得不对日本是否将是下一个债务危机发生国产生隐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日本的债务结构和低利率环境还可以使其维系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然而2008年之后,在全球经济疲软和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背景下,日本处在了主权债务风险一直上升的阶段。更令日本祸不单行的是"3.11"大地震、海啸和核泄露事件,这一连串灾难更令日本在财政赤字和举债问题上如履薄冰。如果日本政府还不尽快实施有效的债务管理政策和可信的财政整顿计划,短期日本经济会难于运转,中长期日本将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连续两个"失去的10年"和长期的财政赤字政策,日本的主权债务规模不断累积,主权债务负担显著加重,无论用财政赤字/GDP比例还是用债务余额/GDP比例测度,日本的主权债务问题都极其严重。虽然币种结构、期限结构和债权人结构与已经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相比都相对合理,但如果不加以治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日本有可能爆发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呈上升趋降,虽然现行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但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其他方式来借债,如通过政府机构控制的企业举债等。这些债务虽然名义上不属于政府的债务,但在某些条件下极有可能转变为政府负担。因此,正确看待各种形式的政府债务以及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影响作一分析,将有助于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处理现存的政府债务,并寻找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办法。本文拟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对有关部门决策有所借鉴。 一、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与成因,并从比较与借鉴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与成因,指出中国地方政府由于负债过高因而存在较大的隐性债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与欧洲主权债务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隐性风险尚在可控制范围,中国不会爆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4.
文章剖析了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做法和经验,阐述了我国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应该首先设计与自身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债务管理制度,进而管理举债权限、方式和规模,实行预算约束,明确举债用途,加强债务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偿债准备金制度,最后要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2010年2月初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对各国金融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世界经济复苏越来越明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际金融市场出现震荡,影响着尚未完全复苏的世界经济.20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各国经济恢复都很缓慢,各国偿债能力降低,出现的以欧洲为代表的主权债务危机,国债利率提高,又加重了各国的还款能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减税降费措施在我国落地实施的十几年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减税降费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社会经济面临下行风险时,地方政府面临着税率降低、“免、抵、退”税情况增多等导致短期财政收入下降的风险。由于政府存在财政支出刚性,收支缺口增加,地方政府一边面对上涨的赤字,一边又在扩大用于提振经济发展、填补收支缺口等的债务规模。这样一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占财政收入的比率会上升。偿债能力减弱、债务规模增加,债务危机风险提高。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债务率已达新高,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因此,要了解减税降费的作用机制。本文以博弈论视角构建模型,推导了减税减费作用于地方债务风险的机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龙腾  王海军 《世界经济研究》2023,(2):119-133+136
人口老龄化会加重政府公共支出负担,并通过多种渠道助推主权债务风险,最终影响经济长期增长。文章使用1990~2019年全球72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并从人口老龄化“两阶段”理论的角度分析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提升主权债务风险。当经济体老龄人口占比每提升1%时,主权债务风险将同比上升0.325%;老年抚养比每提升1%,主权债务风险将同比上升0.610%。第二,由于人口老龄化具有“两阶段”特征,人口老龄化通过政府赤字对主权债务风险的负面影响在短期内并不明显。当人口老龄化由初期过渡到中后期以后,人口老龄化同主权债务风险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已经摆脱“未富先老”特征的经济体的债务规模对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加敏感,更容易通过举债的方式来应对老龄化问题。因此,中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制定合适的政策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对主权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相似文献   

18.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根源、影响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包括希腊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均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希腊财政赤字急剧攀升,引发金融市场对其未来偿债能力担忧,由此产生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问题。预计在欧元区其他国家以及欧盟的帮助下,希腊尚不会真正发生违约事件,但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主要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甚至有可能引发下一轮全球性危机。对中国而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南欧成员国社会福利过度造成的财政支出扩张与经济停滞导致的财政收入收缩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内生性成因。美国因素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重要外生性解释变量。美国试图通过债务危机打压欧元是为了巩固美元的全球霸权。即使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短期内对于欧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在长期仍有可能造就一个更强大的欧元。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地方政府积极筹集资金、举债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济和社会的稳步发展。但因举债较集中且规模日益增大,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又不尽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了许多潜在风险。本文以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的风险与现状为出发点,提出了防范及规避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