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期,随组督导检查基层单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单位都在显眼处设立了意见箱,但发挥真正作用的不多。有的意见箱从设立后就没有打开过,箱子里满是蛛网、灰尘;有的形同虚设,从来没有收到过群众信件;有的把收到的群众信件随处丢弃或者不予理睬。意见箱成了"藏见箱",把群众的意见"藏"起来,密不示人。设立意见箱的目的是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和举报,便于了解行情民意,及时发  相似文献   

2.
在村务公开中,村民最关注的是各种支出的透明度。我们在开展村务公开调查时发现,村级财务支出发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白条”现象,村民戏称为“白条横行,账目难清;数字全有,全凭良心”。最近,我们走访了几个村。在这些村的财务账目中,“白条”支出的现象都普遍存在,其“白条”的类型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正当的开支无正规发票。如村干部工资、村里公益性建设、文化公益性支出等;二类是群众认为可以支出而无处开票的接待性开支。如买鸡、鸭、鱼等;三类是群众不赞成开支而又开支了的有不正规发票的。如村干进城办事,请有关人员吃喝、…  相似文献   

3.
1.摇身一变成“功开”时下,村务公开的实施,拓宽了群众的知情渠道,推进了民主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产生。但广大群众看了村务公开栏后,不无遗憾地说:“公开栏里报喜报成绩得多,却很少公开村务不足之处。这村务公开摇身一变成了村务‘功开’。”了程,也大憾多,务”村里搞村务“功开”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可村“两委”领导为什么不愿意真正公开呢?究其原因:一是一些村干部对村务中存在的问题重板轻打,遮遮掩掩,秘而不宣,但照样可以争先创优。有的村干部认为,如果让村务中问题外扬则似捅了…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淇县朝歌镇为了进一步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针对一些村的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忽视效果等现象,在全镇村务公开工作中实行“点题公开”制度,每个村都必须根据村民的要求确定公开内容,村民需要公开什么,村里就公开什么。这样做大大增加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笔者看后,不禁为之叫好。时下,一些地方的村务公开全凭长官意愿,村干部认为可公开的就公开,村干部认为不可公开的就不公开;或无关紧要的公开,紧要部分不公开。不少农村村民对这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公之无物、布之…  相似文献   

5.
目前,每一个村委会年年都要订阅多种报刊,但不少地方的村里,报刊不是被堆积在村委会浪费,就是放在个别村干部家里“沉睡”。这些报刊最后都到了收破烂者的手中,群众难得一见。花费了很多的财力却收效甚微,实在值得我们注意和解决。这些大材小用的报刊被遗忘在角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相当多的群众竟不知这一资源,更何谈利用?所以,我们应该向群众做好宣传,讲明村里的报刊种类和数量,说明这些报刊的主要内容和适宜阅读的群体,以便那些“有趣之士”踊跃去读,去利用。实际上,这也是村务公开的应有内容。正如煤的开采,不明白它的埋藏地、储量和品…  相似文献   

6.
读了《乡镇论坛》2006年3月上半月刊《“驻村员”成对村工作的新抓手》一文,觉得胶东镇将驻村干部定位为“五大员”,大有不妥之处。“五大员”中有“四大员”是专司对上级负责的,镇里要求“五大员”必须参加村里的各种会议,凡涉及村里重要事项还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严格把握村里财务支出。这些要求委实过分,大有越俎代庖之嫌。为什么驻村“大员”什么事都要插手当家?为什么不能多听听群众的建议,多尊重一点村干部的意见?既然驻村“大员”事事都要拿权,那么村民的自治权岂不就被架空了?村里民主政治建设也就成了纸上谈兵。这种做法与国…  相似文献   

7.
在笔者所处的重庆市云阳县三峡移民库区的农村,相当一些村以村里的党员和村民小组长会议代替村民代表会议。每年年终,召开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向他们报告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年初,也是召开党员和村民小组长会议布置工作,讨论重大问题,而把村民代表“晾”在一边。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中,也很少请村民代表审查。在一些村干部看来,只有党员和村民小组长才是村里的骨干,什么事情都要他们带头,要他们带领群众去落实,不重视他们,村里的工作就难以开展。而村民代表显然没有这般分量。笔者以为,在农村工作中,发挥党员和村民小组长的作用固然很…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地方,有的下乡干部把村干部家当作“公共食堂”,使村干部苦不堪言。但也有一些村干部,偏偏喜欢在自己家搞招待,一来可找个借口让村里开工钱,二来“肥水不流外人田”,大人孩子还能跟着领导  相似文献   

9.
蒋曙辉 《乡镇论坛》2009,(13):26-27
常昕人抱怨说,村干部既无权又无钱,真是难当,这说明这些村干部工作方法尚待完善。为什么这么说呢?作为一个村干部,本应是地方群众的“领头羊”、“火车头”,要想取得群众的信任,靠的并不是权和钱,而是个人能力和人格的感召力,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威信。有的村干部在当地“说话极没分量”,开展工作举步维艰,而有的村干部“一言九鼎”,威信极高,这种威信到底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10.
公开还要公正。实行村务公开,目的是让群众参与管理村里的公共事务,监督村干部公正用权,防止和杜绝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发生。因此,公平。公正是公开的直接要求,公开是实现公平。公正的有效途径。公开而不公平。公正,就等于掩盖了村干部的不正当行为,群众就会丧失对公开的信任,公开就没有生命力。有些地方虽然村务公开了,可是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依然存在:或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公开墙”上漏洞百出,群众想监督监督不了;或是墙上一套,墙下一套,群众被蒙在鼓里,无从监督;或是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故意把一些无关痛…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的方略写进了宪法 ,依法治村的口号也喊了许多年。但在一些地方 ,在一些人那里 ,却是喊归喊 ,做归做。在贯彻村委会组织法时 ,有的乡镇领导给选举划框框、定调调 ,搞指选、派选 ;有的不但不支持反而以各种方式阻碍当选村干部任职 ,使村委会出现“交接难” ;有的在村干部的分工上大做文章 ,使当选村干部有名无实、有职无权 ;有的巧妙地把不顺眼的当选村主任调离岗位 ;有的则干脆不顾法律的明确规定 ,公然下文把民选的村官停职、撤免……在村一级 ,有的村干部仍然喜欢凡事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 ,对于村务公开这一法律要求 ,或者不公…  相似文献   

12.
本来我村是县里有名的小康村,而现在却成了一个年年负债的亏空村。这里面原因何在?长期以来是村里的事情总是由村两委个别人私下说了算,群众根本没有发言权,根本没有也可以说从来没有村民代表大会。现在村里年年亏空,年年借利息钱;就连村干部打了人,医药费也在村里报销。凡是村干部说的话,一定要村民去做,村干部签了字,就可领到钱。分田、分地、修路、填方、砖瓦厂等等村干部几个人一商量就算定了,根本没有召开过村民大会。我们没有别的目的,只想借贵刊一角呼吁:①彻底清算村财务,公开村政务;②村里决策事情不能由“两委”几个成员说了算,…  相似文献   

13.
多开点群众会如何许多村一年到头难得开上一次群众会,有的村甚至几年也不召开一次群众会。村里不管大事小事,几个村干部一碰头,便定了“盘子”,从来不听听群众有什么想法,以致于造成上情无法下达,民意无法上传,干部与群众之间误解越来越多,各项工作难以开展,阻力...  相似文献   

14.
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保丰村位于江苏省东台市东蹲公路的交通要道,又在头灶镇集镇的所在地。经过几年的努力,该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集体也有了一些积累。1998年初,村里打算投资50万元建一幢综合大楼。怎么建?建在何处?村干部们意见不统一.有的说,村里有了钱,就把老百姓的水电费免了吧,楼就不要建了;有的则坚持认为村里的事业要不断发展,“兴家”就要“置业”。至于建在什么地方,分歧更大。有的说,如果要建,就建在村民居住集中的地方;有人则主张把大楼建到集镇上去搞三产,要使“母鸡”年年“下蛋”。一时间争论不休,沸沸扬…  相似文献   

15.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村委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并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但在不少地方根本没有依法办事,村级财务活动根本不许村民过问,村干部违反法律程序随意决策暗箱操作。群众反映说:“村务公开上了墙,里头生蛆外面光。”提留款村民为什么不愿交  麦收过后不久,乡里收取农业税、提留款的时候,有个村的村干部只能收齐农业税,提留款却没几个人交。据村干部说,因为有一个人领头“捣乱”,是这个人挨家…  相似文献   

16.
村级组织是农村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村干部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排头兵”,又是群众抬头可见的“顶头上司”。近年来,由于淡化了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一些群众不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加上部分村干部碰到“棘手问题”来“硬”的,工作方法简单得罪了人。由于村干部处于“兵头将尾”的位置,时常会遇到难言的苦衷,有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家禽家畜被毒害,有的庄稼被偷拔等等。  相似文献   

17.
广大村干部处在农村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直接和农民群众打交道,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要靠他们在群众中宣传、贯彻和落实,国家下达的任务要靠他们组织实施,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靠他们去解决。没有广大村干部的辛勤工作,就没有我国农村安定团结、日益繁荣的政治经济形势。但是,目前村干部的工作环境确实令人担忧。一是负担重。村干部是村里的管家,村里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要找村干部。从天文地理大政方针,到鸡毛蒜皮油盐酱醋;从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三大国策,到那剪不断、理还乱的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口角;从交粮纳税、生产安排,到生老病死,吃喝  相似文献   

18.
搞村务公开是要“亮”出家底,给群众一本明白帐,是要捐玻一层窗棂纸.做到干群心底都亮堂。因而,实行村务公开一定要求真务实,切莫搞成村“雾”公开。实行村务公开,各地千差万别。有的村务公开搞得扎实细致、井然有序,而有的村务公开则搞得走马观花.精诞点水。也有的村务公开虽然上了墙,但虚设其栏、内容空洞。还有的村务公开的“其他”栏目里的数字很“花”,让人费解。如此村务公开,仿佛雾里看花,越看越晚俄,越看越糊涂,被群众讽刺为村“雾”公开。公开就应当有一说一、实事求是、言而有据,村务公开不是造数字、编表格、玩心…  相似文献   

19.
近一时期,笔者在深入农村基层工作中发现,在推行村务公开过程中,由于受固定格式的制约,村务公开板不能灵活、及时地反映部分农民心中的疑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务公开工作的彻底性。农民盼望村务公开板能设“提问”专栏。笔者认为,可以在村务公开板上留出一块地方作为“提问”专栏,并安排专人负责搜集整理各种村务事宜和受理村民提问。村民如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随时写在“提问”专栏上,会很快得到满意答复。设立“提问”专栏意义重大,它不仅给了村民一个当家作主的讲台,使村民心中的疑虑得到解答,农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相似文献   

20.
某村建道路上有一座石桥,去年被洪水冲毁,今春村委会组织修复,但因招标把关不严,施工单位不具备施工资质,石桥建成不久又被大水冲毁。村里在村务公开中没有对这项失误决策进行公开,导致村民议论纷纷,差点酿成群众上访事件。而另一个村由于未请农技员把关,村干部自作聪明,引进劣质玉米种,导致当年种的上百亩玉米大幅度减产。村委会把此事在公开栏中主动曝光,有关村干部还作了检讨,群众了解实情后予以了谅解。两村出现的问题性质一样,但处理方法不一样,其结果也迥然相异。事实证明,在进行村务公开的时候,应将“村误”也如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