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使用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约10年的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日汇率值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性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建立GARCH模型来分析人民币/美元汇率收益率的ARCH效应以及通过建立TARCH和EARCH模型来分析人民币汇率市场的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周祥 《商场现代化》2013,(20):184-186
本文以2005年7月22日至2011年6月1日间即期汇率与1年期人民币NDF汇率为研究对象,运用MA(1)-GARCH(1,1)模型检验金融危机前后两个市场间收益率的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1年期人民币NDF市场对即期市场具有单向的报酬溢出效应,且两者具有相互波动溢出效应;而金融危机后,1年期人民币NDF市场对即期市场仍为单向的报酬溢出效应,但两者不在具有相互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精准计算和预测是管理和控制汇率风险的首要条件,并随着外汇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利用GARCH模型和在险价值模型(CVaR)对人民币汇率风险进行测度。首先,对人民币汇率收益率进行统计特征分析,以确定GARCH族模型的适用性;其次,使用四种GARCH族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进行考量,根据变量的显著性和AIC准则筛选出性质最优的GARCH(2,2)模型。并基于金融时间序列可能出现的杠杆效应、非对称效应和均值效应,进一步建立了TGARCH(2,2)、EGARCH(2,2)、TGARCH(2,2)-M和EGARCH(2,2)-M。将以上五种模型进行比较,筛选出拟合程度较好的GARCH(2,2)模型。针对金融时间序列的"尖峰厚尾"性,文章还对GARCH(2,2)-N、GARCH(2,2)-T与GARCH(2,2)-GED进行分析,筛选出用于风险测度的GARCH(2,2)-N模型;再次,将利用刻画出的波动率带入到在险价值模型中完成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测度,将测度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测度结果与真实结果较为接近,可以在本模型基础上建立人民币汇率风险预警体系。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给出政策建议与结论。  相似文献   

4.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能源,其价格波动对全球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测算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关系及非对称溢出效应,选取2008年1月~2019年7月的每日数据,在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式,对二者的均值溢出效应进行测量;在VECBEKK-GARCH模型的支撑下,对其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水平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与人民币汇率的协整关系和均值溢出效应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二者的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是双向的,国际油价会随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呈现出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国际油价变动具备持续性特征时,人民币汇率随之产生变化。这种非对称波动溢出效应表明,无论国际油价如何变化,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都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GARCH模型度量人民币汇率与上证指数收益波动率,研究结果显示,ARCH效应和外部冲击对波动的影响比较小,而GARCH效应比较大,波动持续性较强。人民币汇率波动率是影响上证指数波动的一个原因,另外,上证指数波动率也是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1994年到201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将贸易收支分解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运用MSIH(2)-VARX(1)模型研究了在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压力和存在贬值压力两种区制下,人民币汇率和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一般贸易收支和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并在模型中分析了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1994年第三季度到1998年年底,以及2004年第四季度到2008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升值压力;1999年第一季度到2004年第三季度,以及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贬值压力;(2)2008年金融危机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要大于1998年金融危机;(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一般贸易收支的影响不存在J曲线效应,而对加工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但综合起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总体贸易收支不产生影响。国内外经济状况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4)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负向响应,即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自我国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加,汇率的波动更加频繁,而汇率的波动使我国外汇市场出现了羊群效应.本文通过人民币汇率收益序列,建立GARCH和EGARCH模型,研究我国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现象.结果表明,汇率收益波动的聚集性确实反映了外汇市场的羊群行为.  相似文献   

8.
周渊 《商场现代化》2013,(9):180-181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与发展,汇率的频繁波动所带来的外汇风险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外汇风险的测量与控制是防范外汇风险的关键。本文基于GARCH类模型对美元、欧元、日元、港币、英镑五种货币对人民币的外汇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这五种汇率的时间序列均存在显著的ARCH效应,并建立相应的GARCH模型,五种汇率前期汇率波动受到外部冲击而更加剧烈,且均不存在显著的风险补偿效应,五种汇率系统具有自我稳定功能等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提高了波动弹性,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各项贸易进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波动存在非对称协整关系。基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数据,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展示第七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实证分析结果,其M-TAR模型通过检验,得出汇率对机械制造业占全国比重的影响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变化与我国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梅  范卓琼  梁潇 《中国市场》2011,(35):30-33
近年来汇率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CPI指数持续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更有必要对汇率与价格传导机制和传导效应的影响进行科学、准确的研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变化与我国通货膨胀关系进行了长期效应分析,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CPI指数的影响比较显著,对PPI指数的影响比较弱;而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方法进行的短期效应分析,得出汇率波动对这些价格指数影响皆有时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陆前进 《浙商》2008,(13):20-20
人民币长期内升值的趋势仍然存在,但是在短期内不排除汇率波动更加频繁,汇率更多地会出现双向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有效应对和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维护外汇市场稳定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目前,美元已进入强周期,我国正面临着由强势美元引发的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风险,当前背景下研究美元周期性波动特征、区制划分及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6年10月至2018年6月的月度数据,运用理论模型和MSVAR模型分析美元周期性波动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非对称效应。研究表明,中美利差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效应,当投资者不存在恐慌避险情绪时,利差的变化将不会引起大规模的跨国资本流动。美元指数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美元升值将引发跨境资本流出,且冲击效应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利差冲击。VIX指数和人民币汇率对跨境资本流动影响较弱,但呈现非对称性特征。加息和缩表后美元升值对资本外流的推动作用明显强于加息和缩表前,表明第三轮强周期下美元升值对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3.
蔡纯 《中国物价》2010,(3):14-18
本文在分析本次次债危机以来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ARMA和EGARCH模型及ARMA和TARCH模型来描述本轮经济周期中石油、铜、铝、黄金、大豆和玉米等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收益序列的波动性特征。自相关分析发现不同商品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略有差异,原油和铜市场更为有效;ARMA和非对称GARCH模型表明.主要商品收益波动均具有积聚效应,原油和铝收益波动具有杠杆效应,坏消息对原油收益波动的冲击大于好消息.好消息对铝收益波动的冲击大于坏消息。  相似文献   

14.
周阳 《商业研究》2011,(8):171-175
在设定汇率传递效应方程的基础上,利用汇率制度改革后的月度数据,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物价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具有不完全性;国外的价格水平、国内的需求状况以及货币的供应数量对我国的物价水平的变动具有明显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区间内,汇率的传递效应并不相同: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大的时期,传递效应较强,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间序列方法的汇率波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研究汇率的波动规律是进行汇率预测和风险控制的基础。本文通过应用ARCH族模型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的人民币/美元高频日汇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GARCH模型对日汇率数据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模型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益序列波动有很明显的时变异方差性。发现当期收益率受前一天及上周同一天收益率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指出,一国在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实际汇率会出现升值。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出单边升值的趋势,且目前人们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了强烈的升值预期。因此,运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鉴于传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分析仅限于供给层面,文章引入了差异性消费需求这一假设条件,在不改变原模型核心假设的基础上,从供需双方面进行了拓展分析,并得出了更加符合现实意义的结论。此外,文章利用中美两国1990~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模型显著增强了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姚伟  刘玮 《对外经贸》2023,(12):6-9
采用2009—2021年我国进口主要大豆来源国的年份进口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主要从人民币汇率波动和大豆进口依存度变化情况分析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人民币对大豆有高依赖性进口来源国家升值时,从该国进口大豆会产生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越多,从该国家进口额越大。因此应稳定汇率水平,同时提升大豆的自给能力,确保我国大豆供应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商》2015,(30)
本文选取了2008年1月2日到2013年4月13日的上证综合指数的日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股票市场风险度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GARCH族模型能够成功地描述收益率波动的时间相关性;第二,我国股票价格收益率波动具有非对称效应,存在"杠杆效应";第三,基于GDE分布的GARCH族模型比基于t分布的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9.
2020年8月24日起,创业板市场股价单日涨跌幅由10%调整至20%,这是一项旨在放松价格管制、促进资本要素价格市场化形成的重大制度改革。基于改革前后共14个月的创业板指数、创业300指数和创业板综合指数数据,利用GARCH模型研究放松价格管制对股票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放宽涨跌幅限制后,中小盘股票价格波动程度显著减轻,但大盘股的波动率没有明显变化。非对称的EGARCH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创业板波动的杠杆效应在改革后显著缓解,市场投资者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的反应较改革前都更为稳定。本文从吸睛效应、信号效应和处置效应等角度,对上述影响给出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解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1998年1月1日-2006年5月1日上证综指数据,采用GJR-GARCH模型对上证股市收益率的统计特性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上证股市收益率波动的非对称性现象。结论表明:(1)上证综合指数序列存在冲击的非对称性,同时也存在着杠杆效应;(2)由拟合得到的新闻影响曲线可以看出,GJR—GARCH模型的新闻影响曲线也是非对称的,同样强度的利空消息较利好消息对未来波动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