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国家发展模式的转型,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长期以来,一些被'发展至上'理念所覆盖的社会矛盾开始浮现出来,党建、公民权利、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一些主要矛盾,文章对这些矛盾做了分析,并从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现代性和霍布斯—《论公民》这三个政治学理论角度论述如何改善国家治理,以期对化解当前这些社会矛盾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制约了国家权力的扩张,实现国家民主治理、民主政治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以及参与式民主,为宪政和法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以新加坡公民社会为研究对象,介绍新加坡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透过新加坡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在新加坡政治民主化中的作用,总结公民社会在政治民主化中的价值,得出公民社会是现代政治民主化的基础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政治学视角下的社会选择理论:一个前提性的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社会选择理论之于民主理论的重要意义,以及国内政治学界相关研究的缺失,尤其是对社会选择理论本身缺乏清晰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厘清社会选择理论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并有意识地从政治学角度辨明其与博弈论、理性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日后就社会选择理论之于民主理论的挑战和意义展开实质性研究做一个前提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王正绪  游宇 《开放时代》2012,(6):98-115
西方政治学界对当代民主化的比较研究,多年来主要形成了两个研究路径:“转型学”与“结构主义”研究.政治文化的变迁或者公民价值观念在民主化和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是结构主义研究的一个前沿.这一视角认为,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会促使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公民形成一组亲民主的价值观念.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增长,一国公民这种较强的要求民主政治和支持民主运作的价值观或政治文化会带来一国专制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转型,或者提高一国民主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质量.本文以这一理论框架为前提,探讨中国公民政治文化或价值观念中几个重要维度在本世纪初叶的变化情况以及其政治影响.我们将借助“世界价值观调查”的数据,分析中国大陆的公民在文献中确定的“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各个维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政治意义,并和其他几个东亚社会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5.
亚当·卓沃尔斯基在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转型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因而获得2010年度约翰·斯凯特政治科学奖。主要贡献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就民主体制的生成问题,他的研究打破了在研究民主转型问题上的经济决定论的迷思,并验证了民主体制在生存问题上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第二,就政治体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问题,他的研究表明在大规模的跨国比较分析中,看不出不同的政治体制(民主的或非民主的)对经济发展有什么系统的影响。第三,从根本上改变了比较研究的分析思路,把比较政治学分析从过去着重于类别比较分析,提高到重视科学检验一般性理论陈述的境界,而且强调重视选择偏差机制对样本分布的影响,从而科学地分析表象后面深层的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体化研究的传统方法包括政治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前者从主权和国家利益出发,提出了新功能主义、行为主义和新现实主义等理论;后者以经济原理为依托,提出了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以及最佳货币区等理论。二者都没有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在一体化进程中的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就是强调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一体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的发展社会学中,学术传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为研究对象的现代化理论,一个是以拉丁美洲、非洲和东亚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理论。这两个学术传统构成了发展社会学的主要论题,同时也限制了发展社会学的视野。本文认为,中国、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过程为发展社会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议题,包括如何看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如何看待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看待发展过程中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这些议题扩展着发展社会学的视野,也为建构新的发展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发展社会学应当面对转型国家的社会转型实践过程,形成现代化理论、发展理论、转型理论三足鼎立的发展理论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缺憾和可能的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比较政治学作为政治科学的核心和基础学科,一直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政治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但恰恰在这个为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研究领域,中国政治学界的发展仍然很缓慢。在梳理了美国比较政治学的简要变迁历程之后,文章指出了中国目前比较政治学在研究方法、文献掌握和学科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突破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福利国家"还是国家福利都是政治学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比较政治学者围绕福利政策和国家福利的研究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理论范式和理论框架,尤其是针对福利国家。本文介绍了关于国家福利的五个理论流派,即工业化、阶级斗争、民主政治、国家主义和历史制度主义,以及对它们的批判。这些理论流派探讨了福利政策的起源与发展的原因。尽管这些理论在理解福利政策时选择了不同的角度,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排斥,而是为我们理解国家福利这个复杂的现象提供了更广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包含丰富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对国家政治和法律的了解和参与意识,表现为对自己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具有清楚的认识,并能积极参与权利和义务的分担.另一方面表现为公民对自己所属的国家、群体和社会的认同,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怀和价值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公民意识属于现代社会意识,具有现代性,体现先进性.尤其是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公民要求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制、公平与机会、权利与竞争等多种需求日益增加,这些需求都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意识觉醒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趋势,这个趋势必然促进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