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椒与胡椒     
阿信 《走向世界》2013,(27):76-77
<正>夏天来到,香椿芽已经老了。给姥爷过完了八十大寿,我和妈买了回烟台的火车票。姨夫从自家院里香椿树上薅了大把香椿送来,叫我们带上。姥爷看了看,"有老杆儿,掐一掐吧。"她就过来拿起盛香椿的小筐。——她是在姥姥去世3年后来到这个家的,我也叫她"姥姥",可我妈和姨、舅舅们从没叫过她"妈"。  相似文献   

2.
薛养贤 《新西部(上)》2014,(12):F0003-F0004
我是搞书法的,对绘画是外行,也不搞书法评论,只搞书法的教学和创作。但是解安宁跟我是老乡,是朋友,那我就必须来,我们平时交往也非常多,又同是生长在黄河岸边的,所以我在这儿谈一点我自己的真实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走进大连海事大学,映入眼帘的是"学汇百川,德济四海"校训,这朴拙恣肆、洒脱自如的八个大字,出自该院王有权教授之手。年终岁尾我走近了他,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墨缘"吧。王有权从小就喜欢写字,上小学时他清晰工整的字常常作为范本在学校展览,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夸赞。进入中学后他更加酷爱写字,当时书店里没有字帖和书法资料,以至于每当得知亲戚、同学家有字帖,他就想方设法借来临习,久而久之,他笔下的字更清秀了。从小学到大学,他的漂亮字体常常出现在黑板报上,  相似文献   

4.
美国有成千上万个书局。许许多多的书局大抵都是一样的,在售书厅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图书。买书的人可以自由选取。服务良好的工作人员捆好书,笑容可掬地送到购书者的手中。长青文化公司是美国成千上万个书局的一家。除此而外,它还有与众不同之处。这里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图书,而且有许多的艺术品。这个书局由一对华人夫妇经营,这就是刘冰先生和他的太太庄胤仁女士。刘先生说,他主要经营中华文化图书,沟通中美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为在美华人提供居美指南。所以,刘先生的长青文化公司自然也就成了名流学者、海外耆宿的聚会之处。刘先生被许多美国人称为中华文明的使者。  相似文献   

5.
德祥 《东北之窗》2013,(2):79-79
莫言先生喜获诺奖,紧跟着,他的毛笔字“一幅要几十万”了。这是著名教授陈传席先生说的。陈先生近日在一家报纸上写道:“莫言的书法以前是不能卖钱的,但自从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书法不但能卖钱了而且价格很高,一幅要几十万,几家艺术杂志还用很多篇幅讨论他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6.
台北的书店     
今年10月、11月间,我受邀到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和新竹台湾交通大学作访问;其间也曾两次在台北盘桓多日,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台北的书店。传统的台北书店聚集地在重庆南路,街道不宽、在长度不到千米的街道两旁汇集了几十家书店。著名的书店有世界书局、三民书局、建宏书局、台湾印书馆、桂冠书店  相似文献   

7.
吴运铎来了,他又走了。七·一前夕,献礼大片《吴运铎》剧组又一次来到大连。有着80年历史的进步电影院披上盛装迎接英雄归来。影院经理高力平说:“在我们电影院里举行《吴运铎》首映式,理由很充分,当年他曾在这座影院里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且我们影院是无障碍的,接待中残联的吕世明副主席和残疾人绝对没有问题。”我对他这个说法没有异议。但是我知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香港中青年书画家协会荣誉会长的蒋志光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有传承和发展的神圣职贡。回顾自己从事书法艺术的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学习书法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记得刚从艺校毕业,领导安排我和书法老师一起做写字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叶鹏飞 《发展》2021,(2):86-88,F0003
真正的艺术创作,是感情、智慧和性灵的流露,就书法而言,从中可以看到书家体悟社会人生的状态。读李恒滨的书法,就是这样的感觉,他的书法不但以个性胜,而且更是一种心态、意志和情操的体现。李恒滨虽然长期在兰州大学领导岗位上工作,但一直钟情于书法,奋耕砚田,潜研创作,新作迭出,经常能在重大展事和各种报刊读到他的作品,使我敬佩不已。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什么     
正书法是笔法构成的汉字艺术。笔法是书法的生命,没有笔法也就没有书法,文字与书法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笔法。如同人有没有生命,就要看他能不能站立、行走、跑步,人没有了动感,生命也就停止了。文字是由笔画点、横、竖、撇、捺组成,文字的笔画是书法笔法的基础,笔法源于笔画又超越笔画。笔画的功能是构成汉字,它的作用是让人们识别事物、交流情感,创造功利价值;而笔法的功能是书写汉字艺术,即书法,它的作用是让人们感受美、  相似文献   

11.
腊梅  王华 《东北之窗》2014,(13):67-68
正20年前就想写一部关于残疾人生活、奋斗的作品,这就是我作品的名字。但是今天,我要把"蓄谋已久"的这句话送给真正属于他的人:王杰夫。源于身体的缘故,我结识了很多的残疾朋友,王杰夫就是1980年代结交的一位挚友,我们患着同样一种病——小儿麻痹。艰难的人生令人窒息,更令人坚强。坚信废字与我们无缘。2009年的7月,50多岁又对电脑一窍不通的王杰夫,愣是建立了中国无障碍促进网站,当时,他是看到很多残疾人窝在家里无所事事,就和身边的朋  相似文献   

12.
黄宗跃  王静 《中国西部》2014,(6):124-125
<正>软笔书法作品展结束了。捧着厚厚一摞获奖证书回来,我兴奋极了。班长匆匆赶来:"老师,我查过了,唯有小宇没有参展作品!"这个小宇,他总是这么特别:平时的家庭作业,同学们完成后都请家长检查并署名,可他总是例外。就说前几天"走进花的世界"的实践活动,我让每位同学回家搜集至少三种不同的花,作为第二天交流之用。别人都出  相似文献   

13.
上一篇,我们谈了恐惧与教育;这一篇,我们来谈谈守旧。最近有弟子来找我,他是做移动互联网的。他说,以前拿着一个新的苹果手机还觉得挺好玩的,现在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了。因为他发现,很多农民工都在用苹果,而很多时尚达人都开始用老款的诺基亚了。"连对iPhone都出现了这样一种情绪,可想而知,这种情绪在很多领域里都存在。这究竟是怎么了?"他很奇怪。我说,这就是存在于各个领域里的普遍的厌食症——信息厌食症、情感厌食症、设备厌食症、机器厌食症。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底,以促进各国书法家和书法艺术的交流,弘扬东方文化艺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书法家协会在韩国成立,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聚集各国书法精英的国际性民间书法团体,直属于中国驻韩国首尔中国文化中心。2006年1月,在对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中国著名书法家、书法学者刘正成的访谈中,我们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发展与对外交流。今年60岁的刘正成是当代中国书法界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也是当代中国书法运动的领军人物。而二十多年前,刘正成还在四川,那时候的他就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文学编辑和历史小说家,出版了《地狱变相图》等多…  相似文献   

15.
交通事故饭     
曾颖 《中国报道》2009,(9):109-109
不久前,我在一家茶园喝茶时,意外遇到了以前的同事老王,他开着一辆红色的马六,面色像他的T恤一样泛着新鲜的红光。当时他约的朋友还没有到,他就在我桌前坐下来和我闲聊。就像很多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一样,我们从近况开聊,包括工作、身体及某友人近状现况等等。  相似文献   

16.
第一、一场革命.最近对我们的评论很多,有很多人喜欢我们,因为淘宝给他们带来了生活快乐;也有很多人恨我们,说你们把我们的生意给砸了.我发现,在今天,不成功的人总是怪别人,因为别人让他砸了饭碗.其实,今天电子商务不是一个技术,不是一个商业模式,它是一场革命,它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它只是刚刚开始. 我相信在座绝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场革命对你们带来了什么.我前段时间有幸去了中南海,我跟总理讲,很多人恨我,因为我们摧毁了很多昨天很成功的企业,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我很生气.  相似文献   

17.
2013年9月,双碑小学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校本课程教学在蹒跚中艰难起步,刚开始之初,没有专用的教室,没有专用的桌椅,仅有的课桌也是学校淘汰下的烂课桌拼组而成的,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学生创作练习也只有旧报纸和简陋的毛边纸张,家长也不舍得花钱买好的毛笔、好的宣纸,学生的书写练习时间无法保障;作为书法教师的我,有一点书法兴趣爱好,也缺乏专业的学习引领和高深的书法水平。双碑小学的书法教学就像一颗小草一样,在荒野中发芽、生根、成长。时光荏苒,我已经坚持了近四个学年的教学,书法小组也由最初的12名学生,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有三十多名学生的较大的活动小组。2017学年开始书法小组有了专门的书法教室,配备了书法课桌椅和专用设备,学校的书法教学也取得蓬勃发展,并且将有进一步面向全校和涵盖硬笔书法的计划,力争把书法教学办出特色,让书法教学惠及双小师生。  相似文献   

18.
梁枝文 《中国西部》2014,(39):128-131
<正>2009在芝加哥举办的音乐会上,Leonard Cohen照旧有范儿地戴着黑礼帽走到台中,说道:"前些年,我找我的一位老师聊天,他现在一百零二岁了,那年他九十六七。我们聊天,喝酒。他举起杯子,说:‘抱歉我还没死。’这也是现在我想对你们说的。"那时他七十五,如今也八十整了,在乐坛艺人中是位不折不扣的老男人。这个老男人的绰号很多,包括"悲观主义的桂冠诗人""贩卖绝望的杂货店主""忧郁教父"和"郁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友人介绍我认识了书法家严仲良先生。仲良先生多次将他的精彩作品特快专递给我,让我鉴赏,很快我就被他勤奋好学笔耕不止的精神所感染。严仲良上海人氏,自幼喜好书法,尤其嗜好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20.
面对巍巍昆仑,我们往往无暇分心于山涧溪流幽草古木;面对历史巨人的伟业,我们往往无法从璀璨耀目的光华中睁开眼睛去注视他走下神坛的仪容.当我们用平民意识、平常心态看毛泽东的书法艺术时,总免不了有一种用常人的目光面对太阳的感觉. 毛泽东在政事之暇喜欢书法,从政之时留下大量墨迹、手稿,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但当我们系统阅读有关毛泽东书法的资料时,就会有另一番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