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信用评级行业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着信用评级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业务范围狭窄,评级结果的社会影响力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信用评级业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等问题;并提出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监管体系、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增强信用评级意识、培养专业评级人才的对策,以此促进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晓阳 《现代商业》2013,(4):157-158
信用评级体系在我国虽然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历程较短,在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缺少能够适宜我国国情的信用评级体系,这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是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信用评级体系的涵义入手研究,分析了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发展现状,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推动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各国因发展阶段与国情不同,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各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过程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评级市场的集中度看,国内外评级机构市场集中度都比较高,世界上主权评级中超过90%的业务由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机构经营;我国尽管真正具有规模的评级机构数量有限,但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评级技术方法上看,目前以三大机构为代表的美国评级机构,除了业务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之外,评级技术也非常成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之下,我国评级业业务品种匮乏,评级技术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评级机构监管制度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业尽管也不是完美无缺,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市场格局,在信用评级业监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信用评级业监管尽管在主要内容上与国际监管实践基本一致,但监管措施仍然是粗线条的,缺乏可操作性,与较为成熟的国际监管模式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应扶持大型本土龙头信用评级机构,增强信用评级机构创新意识,建立全国统一的监管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4.
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已有百年历史,在全球占据了大量的评级市场份额。而信用评级在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对国际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经验进行分析,尤其是金融危机中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出现的问题,对发展国内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行业,使信用评级在其合理范围内得到充分使用,促进金融市场的高效平稳运行,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信用评级业监管的滞后与不足,在此次危机中需要重新审视信用评级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信用评级监管的调整,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促进信用评级业重新发挥其金融风险防范的功能。我国是信用评级发展的新兴国家,信用评级业正在形成的过程中,国外信用评级监管存在的问题给我国以极大的警示,我国应吸取此次教训,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保障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和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角度进行探讨,系统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对提高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是广大投资者识别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信用评级机构是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和把关的重要平台。然而调查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在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出现的诸多失误,使金融市场失去了可靠的“防火墙”,最终酿成了全球金融海啸。通过解读美国政府改革及发展委员会听证会的各项材料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剖析了信用评级机构在此次危机中的疏失。  相似文献   

8.
当前,信用评级产业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从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出发,科学审视信用评级产业内涵,对于科学厘清信用评级产业安全本质特征,正确制定维护信用评级产业安全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看,信用评级产业具有寡头垄断、技术知识密集、公共性及声誉机制等特征。信用产业安全指一国信用评级产业的生存和发展,自身没有危险且不会使该国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产生危险的状态。信用评级产业安全除了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紧迫性、系统性、层次性、动态性、策略性等产业安全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基础性、波及性、脆弱性等自身独有的特征。信用评级产业安全包括信用评级主体安全、客体安全、产品安全等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看门人",具有风险预警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而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反而加剧了危机的蔓延。因此,对危机视角下探讨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刘辉 《商业研究》2004,(22):124-127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性评级公司纷纷与很多亚洲国家国内的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联合,或是在亚洲建立分支机构,一些亚洲国家的信用评级机构也在陆续建立,亚洲评级行业的发展呈现一些明显的特点。上海的信用评级行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可从亚洲同行的发展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中没有履行好揭示风险职能,暴露出种种问题而备受指责,各国纷纷认识到发展本国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论述了中国发展本国信用评级的必要性以及发展阻力,最后提出应由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推动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的严重问题,通过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还存在着缺乏客观、可信的评级资料;信用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有效的监管体系;信用评级的相关立法工作明显滞后,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等问题.因此应大力发展评级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拓宽业务范围;完善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发展;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建立资信评级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科学界定信用等级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都是以危机事件为诱导的:危机发生前,监管比较宽松;危机发生后,加强监管。信用评级机构更是以其媒介信息、风险预警、监管等功能倍受监管者的青睐。学界对是否需要对信用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的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本文以公共利益理论为基础,对信用评级市场进行分析,发现信用评级市场也存在失灵现象,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对银行防范信用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以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构建发达完善的本土信用评级市场,以公正客观的信用评级助推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拥有相对的话语权,是我国金融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后金融危机"为背景,以对我国构建本土信用评级市场的必要性分析为切八点,通过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为前提,理性设计构建我国本土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时代的信用评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王力 《商业研究》2002,(12):132-133
信用评级业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范围和业务重心,即将利到来的电子商务时代对信用评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Certification Authority,CA)结合起来,构建综合信用机构,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是个极具竞争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信用评级市场发展发达的美国为例,通过考察美国对信用评级监管的历史演变和主要特点,对照我国当前信用评级监管中存在主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改进我国现阶段信用评级监管。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问题成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然而,从我国当前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看,风险意识缺乏、防范措施缺失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旦金融风险出现,难以从容应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信用评级机制的完善,其用于金融风险防范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对信用评级的内涵与功能、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信用评级参与金融风险防范中的相关建议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是构建网络借贷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由于网络借贷的特殊性,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也不同于其他信用评级制度。对比较为成熟的银行信贷信用评级制度,网络借贷信用评级体系还很不完善。通过对比分析我国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和网络借贷信用评级的特殊性,从基本原则、法律完善、机制设计三方面提出构建网络借贷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成熟度、投资者认可度都比较低,政府对评级结果的利用率也不高.针对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有必要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夏颖 《财经界(学术)》2010,(16):50-51,53
信用评级不仅能够为市场提供风险信息还能够增强市场时企业的约束,因此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的信用评级活动既影响着投资决策也影响着监管行为,其公信力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但是中国的评级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其内在技术实力和外在发展环境较国外都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中国本土信用评级的认可和依赖程度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本土信用评级对债券回报率的影响.利用国内最大的三家评级机构在2007至2009年间发布的评级公告分别建立正面和负面的事件研究模型,考察公告前后的债券价格反应,分析信用评级在二级市场中对债券回报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