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邮政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普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很低。与同为亚洲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相比,我国的国土面积是印度的3倍多(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印度300万平方公里),人口比印度多3个亿(中国13亿,印度10亿),邮政网点却只有印度的一半(中国7.6万个,印度15万个)。除上海等少数城市外,其他都没有实现投递到户。邮政基本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相似文献   

2.
莫迪赢得印度大选,印度迎来“莫迪时代”。这个不久后将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地方会撼动全球经济格局吗?这个幅员辽阔、拥有数亿计青年劳动力人口和大量投资机会的国家会分流中国发展所需资源、冲击中国经济发展吗?  相似文献   

3.
李迅雷 《新财富》2007,(6):36-37
不能简单地通过比较人口的年龄结构来判断中国和印度竞争力孰高孰低。中国在人口红利阶段恰好遇上了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和转移,而当印度的人口红利窗口打开时,这一趋势已近尾声,难以与之对接。因此,尽管中国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时间不长了,但与发达国家及印度比较,仍有望继续享受“人口相对红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中国、印度和巴西均属全球城市化进程发展快速的国家,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70%的人口将会在城市居住,其中一百万人以上的城市会有221个。在印度和巴西,城市也呈爆发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印度自80年底初开始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路径与中国相似.但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放缓.暴露出政策制定缺乏连贯性、低效率财政补贴过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贫困人口集聚等体制机制问题。中长期印度仍具有人口结构合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国际政治环境良好等比较优势。在分析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从优化人口结构、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大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投资、切实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对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印度地处南亚,人口938亿,仅次于中国。中产阶级25亿,相当于整个美国的人口,且每年以2000万的速度增长。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主要港口有孟买、加尔哥达、马德拉斯等。印度主要自然资源有铁矿石、煤、锰、云母、铝矾土、铬铁矿、木材、石油、天然气...  相似文献   

7.
合十礼(印度手语之一)对印度作一个简短的了解首先请允许我向你们介绍一下印度人民,并对印度的生活方式、人口、收入分布、产品所有权、媒体习惯做一下初步介绍。简而言之,就是简要地介绍印度的社会经济背景,以使各位对印度广告业的各种形式有进一步的了解。印度广告业和印度社会各个阶层都有着广泛的联系,范围涉及从上流社会到中低收入阶层。超过10亿的人口印度目前的人口达到11亿,仅次于中国。考虑到印度长远市场潜力,人口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把中国和印度放在一起考虑,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或印度人。从长远来看,广告业越来越关注中国和印度地区就不足为奇了。印度广告业已开始意识到这个严峻的现实,开始创造具有印度本土气息的广告业。  相似文献   

8.
提及中国与印度,现在人们很少比较人口,而是喜欢比较发展道路与发展前景,而在发展道路中,必被提及的产业就是软件业。  相似文献   

9.
China Briefing新近发布的中印两国用工成本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最低工资约为印度的二至三倍,是亚洲用工成本第三高的国家,仅次于马来西亚和泰国。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低成本制造企业开始从中国转向人口同样众多的邻国印度。  相似文献   

10.
有时,国家之间的对比就是如此无情,让人不由得不产生民族自卑感。1980年,印度的人口约为6.87亿,比中国少3亿。以人均购买力来衡量,两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基本相当。而后,中国阔步奔向了现代社会,其间虽时有莽撞之举,但澎湃的激情实在令人惊叹,而印度却被远远抛在了后面。此后21年间,印度只有人口增长率高于中国,除此以外,没有哪个重要领域的增长能和中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1.
印度自80年底初开始市场化改革,经济发展路径与中国相似,但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放缓,暴露出政策制定缺乏连贯性、低效率财政补贴过度、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贫困人口集聚等体制机制问题,中长期印度仍具有人口结构合理、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国际政治环境良好等比较优势。在分析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从优化人口结构、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加大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投资、切实缩小贫富差距等方面对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界》2010,(1):96-9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目标是防止人口增长过快。如果将中国与印度,或者其他同家相比较,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早已经在上世纪90年代发生逆转,现在,我们甚至出现了少子化和老龄化。  相似文献   

13.
使用19个亚洲国家、1960-2010年的面板数据,比较了印度和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预测了中印两国人口发展趋势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样本期内,中国人口转变因素解释了人均GDP增长的35.3%,而印度为29.1%,态势上,印度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平稳上升;而中国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点之后开始下降;未来发展趋势上,中国人口转变带来的人口红利会在本世纪30年代变为负数;而印度在2050年前一直维持较大的正值.  相似文献   

14.
印度是世界上第三大原煤生产国,半数以上的能源需求由原煤来满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的电力需求日益增大。据统计,印度10亿人口中,大约有6亿至今仍未用上电。为此,印度计划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大力发展火电市场。因此,印度电力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印度作为金砖四国之一,崛起迅速,其GDP连续多年增长,以内需拉动为主。拥有10亿人口,仅次于中国。印度是个多宗教、多语言的国家,90%为印度教,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度语,实行普选。印度不仅软件业和制药业广为人知,其汽车业、钢铁业、电子业、金融业、电影业亦发展良好。印度和中国的双边贸易连年增长,两国政府亦非常重视,2007年达387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为600亿美元的规模。  相似文献   

16.
究竟是什么让以色列——一个仅有710万人口、没有自然资源的国家——产生了如此多的高科技创业型公司,甚至比加拿大、日本、中国、印度、英国等大国都多?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庆芬 《商业研究》2007,(6):150-153
印度小额信贷的发展主要是以自助团体为基础的联系银行计划(LBP)所推动。小额信贷联系银行计划(LBP)的运作关键在于组建自助团体,建立自助团体与银行的联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印度拥有了发展中国家最大和成长最快的小额信贷项目。中国与印度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剖析印度小额信贷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经济调查     
《中国对外贸易》2012,(8):20-21
China Briefing调查中国用工成本亚洲第三人口红利向印度转移China Briefing新近发布的中印两国用工成本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最低工资约为印度的二至三倍,是亚洲用工成本第三高的国家,仅次于马来西亚和泰国。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越来越多低成本制造企业开始从中国转向人口同样众多的邻国印度。  相似文献   

19.
陶冬 《新财富》2011,(6):32-33
虽然印度有人口结构相对年轻的优势,但中国在人力资源上的进步速度快过印度,城镇化的步伐也更大,至少今后10—15年,中圜相比印度仍有经济增长势头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蒙牛集团老总牛根生今年5月初去印度,印度人告诉他“印度在三个方面已经超过中国”。一是信息产业,二是英语普及度,三是牛奶的人均年消费量从38公斤猛增到90公斤。牛根生粗略一算,作为拥有11亿人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已经人均每天消费半斤奶。牛根生很受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