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我国低收入群体居住问题与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与分配、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保障性住房建设仍存在着快速交通滞后、空间布局不合理、设施配套不完善、职住空间错位、后续管理不得力等诸多问题.论文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规划措施,并分析了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变化趋势,以促进城市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居住福利既包括居住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资源,又涉及与居住活动相关的经济因素、安全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目前,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应当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首选项目,但其建设和分配面临居住空间分异、保障效率低下、居住福利缺失和不利于城市功能提升的困局。政府在加大非产权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力度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土地、税收、财政等政策功能,调动社会资源,增加非产权的、具有保障功能的房源供给,通过供给与分配的多元化选择,摆脱单一化所面临的困局,达到改善居住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旦 《经济论坛》2012,(4):116-119
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但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来源、土地供应、建设运营、租金标准和执行监督等诸多困难.本文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成功经验,通过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今后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出了可行性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发展期,科学界定住房保障对象,建立高效动态甄别机制,是满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居住需求的先决条件,也是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针对当前部分地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住房保障对象界定范围“过窄”、界定条件“单一”、界定标准“静态”,导致保障性住房分配与保障对象“错位”问题,本文对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住房保障对象收入标准、核算方法、甄别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朱立 《经济论坛》2013,(12):151-154
本文基于政府鼓励、扶持国有大型企业参与保障房建设的背景,探讨了大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国有大型企业参与、管控该类项目的优势,总结了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基本模式,最后从加强集团总部的协调服务和综合管理能力两方面提出了国有大型企业管控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看,市场和政府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我国保障性住房资源配置过程中,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已经成为当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保障性住房属于准公共产品,存在市场失灵,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保障性住房的资源都由政府配置,其资源配置效率一定会高,也可能存在政府失灵。当前要破解我国保障性住房需求旺盛与建设资金不足、公共财政压力过大的难题,政府应通过积极引导市场微观主体,特别是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等市场主体通过BO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使政府和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扬长避短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实现保障性住房资源有效配置,构建保险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长效机制,并使得商业保险更好发挥社会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大田县人民政府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率先实行三级联审二级公示、申请人计生情况加分、标前审计、电脑公开摇号“三选一”自助选房等多项措施,坚持制度先行,通过“制度+科技”手段,打造保障性住房“阳光工程”.2007年来,全县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166套(含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33户.截至目前,已配租、配售、安置保障性住房1832套(户),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配租配售工作平稳推进,切实解决了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资金筹集困难、土地供给不足、保障性住房需求量大等问题难以有效突破,地方更感兴趣棚户区改造这样的综合性工程,对纯粹保障性住房建设不太积极.文章在总结国内部分发达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发展要求,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实现高位统筹:大力推进公租房建设,扩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整合力量,鼓励优势企业参与保障房的建设经营;大胆创新,有效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融资渠道等建议,旨在提升吉林省保障性住房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选择合适的住房保障模式是制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我国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如制度内部分割形成“夹心层”、保障水平与收入水平倒置、加大地方政府管理难度等.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现实的分析结果显示公共租赁房成为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核心是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发布了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加大住房保障支撑力度。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据,“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870万套间,预计可帮助26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改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11.
樊颖  杨赞  吴璟 《经济评论》2015,(2):3-12,28
商品住房项目配建保障性住房单元是近年来我国推广的一种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本文综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该模式下各方成本分担问题。理论分析显示,一方面开发商存在强烈的提高同项目商品住房价格以弥补利润损失的动机;另一方面,在现行预售价格审批制度下,政府也倾向于以提高批准的预售价格作为对开发商的补贴手段。基于北京市2013年和2014年数据开展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同等条件下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价格显著较高,且这种效应在配建大规模和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开发商为非国有企业、项目区位条件相对较差时尤其明显。进一步的福利分析显示,借助上述方式,开发商实际上将配建保障性住房的成本完全转嫁给商品住房购房人,甚至借此获利。基于这一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力弘 《新经济》2013,(23):11-12
保障性住房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和保障居民基本居住的一项公共政策,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在银行信贷萎缩、土地出让金减少的背景下,资金不到位将是阻碍保障房顺利建设的瓶颈难题,如何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以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课题以此为背景,本着为安徽省保障房建设资金来源提供合理化建议的研究目标,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安徽省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考虑安徽省的省情,探索安徽省保障性住房的多元化融资渠道,进而为完善安徽省保障性住房的融资体系,合理利用社会性资金,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住房商品市场的持续升温,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已大规模动工,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新模式——合作建房的探讨分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融资困难制约了我国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推进,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英国、新加坡、香港、重庆等国内外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先进经验,得出重要启示: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应发挥政府的融资主导作用,合理引入社会资金和市场机制;建立专业的保障房融资管理和运营机构,从而提高办事效率,缩短流程,集中资源将保障房项目顺利推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保障房建设,在本源上维持建设资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资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在加大建设规模的同时,保证保障性住房切实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使住户对居住情况感到满意,是实现保障性住房促进社会包容与和谐功能的关键。文章利用香港公屋调查数据分析影响公屋住户居住满意度的核心要素及其作用程度。研究发现,对于公共租赁房屋这类保障性住房的住户,其满意水平除了受房屋质量、社区环境等一般性因素影响外,政策性住房在社会标签上的污名化、社会关系上的弱势地位等,都会对其满意度体验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其融资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倍受关注.本文借富阳市保障性住房开展10周年之际,研究探索县域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深受广大老百姓拥护的惠民工程。住房关系民生,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瓶颈,融资渠道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融资模式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创新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研究保障房建设模式具有重要意义.PPP模式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房建设模式,它可以全面整合资金需求和建设需求.本文通过明确保障房融资和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需求的关系,设计了涵盖保障房建设项目公司的组建、融资体系和建设体系全部过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并阐述了PPP模式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保障性住房法制建设滞后、运行机制不完善、建设标准偏低、结构不合理、保障性住房建设"贫民区"和城郊化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资金来源问题是整个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