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  改革的初步成效    湖南省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改组改制的已达到600家。1.1  企业改组、改制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产权制度入手,采取股份制、租赁制、拍卖等各种有效方式,改革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特别是附营企业改革有了较大的进展,购销企业改革也已起步。1.2  大力开展以“置换职工身份”为主要形式的人员分流工作  1998年以来,各地粮食部门采取定岗定员、竞争择优上岗以及开展多种经营、拓宽安置渠道等办法,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目前,全省粮食企业已分流人员5.8万人,其中解除劳动关系达4 0…  相似文献   

2.
随着粮改的深入,国有粮食企业的内部改革也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根据江西省政府的精神,该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工作重点是“加大职工身份置换力度,实行全员合同制,与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就是通称的“两个置换”)。目前“两个置换”的改革工作在全省各地的国有粮食企业中已全面启动,根据各地的实际操作中的体会,普遍认为在“两个置换”的改革中最大的困难就是改制资金很难筹集,企业无自由资金,地方财政支持有限,致使职工身份置换的补偿金缺口很大,阻碍了“两个置换”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3.
《齐鲁粮食》2006,(9):4-10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完成。一是“三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老粮”问题,几年来全省粮食系统共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人”问题,全省共筹集改革成本18.1亿元。截至6月底。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退休、内退等15535人,累计支付身份置换补偿金91894万元。在粮食职工依法纳入地方社保体系的基础上。分流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其中新组建购销企业竞聘安置17350人。新经营实体和原经营性企业安置10703人。“老账”已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划转到县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到6月底,全省累计剥离、划转政策性财务挂账85.2亿元。  相似文献   

4.
去年南平市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提出的“企业全面改制,职工全面置换身份,规范组建购销公司”的部署及要求,是实施了“双置换”坟要模式(即企业资产转换变现,职工全员置换身分)。按此部置,南平市级国有粮食企业除南平市粮食购销公司(由原南平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与延平区12个基层粮站合并而重新组建),南平国家粮食储备两家政策笥企业预以保留外,其他国有粮食企业则都实行“歇业”,企业1097名职工,除购销公司,储备分别保留50和40名编制(帝行竞争上岗),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可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的140名职工和已进入“中心”的39名职工外,其余800多各职工则将一律置换身份,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因此,市级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率主达95.44%,粮食商业企业,粮办工业企业则不复存在,个别县(市)政府甚至还提出,凡是国企业(包括政策性的粮食购销企业)一个也不留,一律预以“双置换”。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南充市国有粮食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实施了主副分离、减员分流、消化“三老”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粮食职工减员分流基本达到目标,国有职工身份转换基本完成.粮食亏损挂帐全部剥离,企业发展进入新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南县国有粮食企业改组改制稳步推进,自2003年4月开始不到1年时间,全县粮食系统14家附营企业改制3家,依法破产11家,解除债务8000多万元;2140名在职职工“全体起立”置换了身份,其中420人实行内退内养,300多名职工带资竞聘上岗,其余1000多人通过资产盘活处置得到一次性经济补偿后已另谋新的出路。在企业改组  相似文献   

7.
1 回眸 2003年,湖南省粮食系统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1 减员分流,优化人员结构 截至2003年底,全系统已分流10.5万人,其中购销企业分流6.3万人,占分流总数的60%。分流人员中有50 277名职工置换了原有身份,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变为“社会人”。永州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国有粮食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老人、老粮、老帐”的历史包袱。粮改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三老”问题。为此,近三年来,犍为县通过不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突出解决“三老”历史包袱,收到明显成效,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主要作法(一)减员分流,解决“老人”问题为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老人”问题,犍为县统一组织领导,统一改革政策,统一安置标准,使企业转制、了断职工身份、建立市场化的劳动用工机制达到三个百分之百。2001年,县粮食局按照全县统一的政策分流安置职工:一是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  相似文献   

9.
“两个置换”是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附关系以及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的实现途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置换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和身份。无论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职工,还是粮食附营企业的职工,均以县(市、区)粮食局为单位,按照统一的政策、统一的运作方式和统一的补偿标准置换身份。二是产权置换。产权置换一方面指买断粮食附营企业的国有产权,使企业从国有企业序列中退出来,真正走向市场,另一方面指对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运作企业。“两个置换”势在必行1.委托代理关系决定必须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制度创新目…  相似文献   

10.
益阳市粮食系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140家,其中购销企业79家,附营企业61家。目前购销企业已整体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有4家,正着手进行裁员的有28家;附营企业全部依法解除职工劳动关系的有2家,破产18家,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的5家,整体承包或租赁经营的10家、联营1家。至2003年4月底,全市国有粮食企业有在册职工12 796人,其中:购销企业职工7 522人(在岗人员3 284人,下岗分流4 238人),已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348人;附营企业职工5274人(在岗人员931人,下岗分流4 343人),已依法解除劳动关系137人。1 初步成效1.1 “两个置换”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1年9月,小河口米厂成功进行了“两个置换”改革,依法解除了原企业78名职工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并与市农科所实行股份合作,组建了“益阳粒粒晶粮食购销有  相似文献   

11.
《齐鲁粮食》2007,(3):9-16
一、2006年粮食工作简要回顾 (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一是成功破解“三老”难题。累计消化处理老粮100多亿斤.“老粮”库存压力彻底解决。“老人”得到妥善安置。累计减员分流102349人,其中身份置换83676人;粮食企业重新竞聘安置近3万人。“老账”近90亿元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剥离,其中1998年6月以后政策性财务挂账30亿元。二是企业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对1623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了改革改制,重组粮食购销企业713家。其中,国有独资或控股284家。三是进一步奠定了粮食事业发展的基础。广大粮食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多地运用市场和法律的办法、科学发展的理念来推动工作:粮食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2004和2005年,温家宝总理先后四次批示我省粮改经验,全国县级国有粮食购销改革现场会2004年在我省召开,我省去年还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如何由过去执行政策的“载体”变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这必须以极大的勇气和气魄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一、重组整合,创新产权机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涉及到农民利益和国家安定等诸多敏感问题,各级政府都比较谨慎。改革要本着企业可能,市场可行,效益可靠的原则,对企业进行实事求是的会诊,把粮改政策规定的高难度动作和企业自身改革需要的自选动作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改革。1.置换职工身份,千斤重担大家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虽然实现了减员50%以上的奋斗目标,人浮于事的弊端得到一定克服,但是,职工的紧迫感…  相似文献   

13.
1 存在的问题1.1 职工思想观念转变困难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步伐,但国有粮食企业的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地位并没有改变。由于政策性业务(因素)仍存在,收购有资金,保管有费用,所以粮食部门仍有一定的工资和生活费支付能力,能保持一部分人上岗。正因为如此,绝大部分粮食职工反对或不赞成改革,他们怕改革使自己失去饭碗。还认为粮食部门的补偿标准太低,与已经进行“买断”的石油、银行、烟草甚至煤炭等行业相比,相差太远,心理不平衡。1.2 资金缺乏,资产难变现 近几年,国有粮食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亏损严重,有的连工资都发不出;一些企业基础设施差、自有资产很少,加之不少粮站处于边远地区,资产变现不多或无法变现。资金缺乏,无法补偿职工置换身份的开支,致使有的企业、职工想“置换’也做不到。1.3 政策不配套,关系难协调 目前,中央和大部分省(市)还都未出台深化国有粮食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越是深化改革,越是遇到困难,思想政治工作越要加强。要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群众支持企业改革,自觉维护稳定”。目前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关键时期,尤其是已实行职工身份置换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以下称改制企业),更有赖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作用和智力支持。破解难题,理清思路增合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出现企业向心力减弱、员工心态失落两大难题。而职工身份置换只是企业改革阶段性步骤。为了…  相似文献   

15.
2003年4月初湖南省永州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粮食工作暨粮食企业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面完成以身份置换为重点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目标后,全市已掀起了一场以置换职工身份为重点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高潮。其改革的具体措施如何?怎样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职工的社保问题如何解决?…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专访了永州市粮食局局长刘锦坤。  相似文献   

16.
来信反映了粮食部门基层职工对下岗分流工作的意见和看法,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期待大家就如何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提出好的建议,以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济宁市任城区原有国有粮食购销法人企业12个.职1557人。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在济宁市政府领导下,任城区进行了以产权制度转换,职工身份置换为主要内容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截止2005年年底.改革工作基本完成。进入2006年,主要是做好善后工作.各项措施进一步到位,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初,湖南省桂阳县粮食局根据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企业改革改制的精神和要求,从本县粮食企业实际出发,强力推进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两个置换”为核心、以解除“两个依附关系”为目的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对全县16个国有粮食企业437宗资产置换了国有产权关系,筹措改革成本3388万元;全县887名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含离退休职工176名),除15名接近退休年龄的职工外,其余872名全部转换了国有企业职工身份,有偿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和依附关系,改革改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企业改革改制后,县粮…  相似文献   

19.
粮食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两个置换,两个解除”,即职工置换身份,企业置换产权;解除职工对企业的依赖,解除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目前,全省绝大多数企业已完成“一个置换”和“一个解除”,但与改革的最终目标还相差甚远,用辩证法的认识观去分析,尚未从量变发展到质变。为此,笔者以华容县粮食企业改革为例,试图探讨粮食企业后续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摆脱困境,加快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从国有粮食企业近年来的实践看,下岗分流,减员与增效比较难以做到和谐统一,困难多,阻力也大。如何搞好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现试就这一问题谈些浅见。一、粮食企业减员增效的必然性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