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黎艳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189-190
科技基础设施是技术进步的物质基础和信息保障。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的视角将其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概括为知识增溢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以期更好地跟踪科技基础设施的技术拉动作用,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创新型人力资本及其存量与水平的基础上,分析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采用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方法,从存量与水平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新型人力资本在生产中越来越发挥出决定性作用;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每增加1%会使得产出增加1.10368%;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倒U"型。  相似文献   

3.
放松劳动力同质性假定,本文在充分考虑人力资本的条件下估算了1985—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比较了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误差影响,分析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的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增长中各要素的贡献情况及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分析它们之间的Grange因果关系时,发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通过比较分析还发现,与世界上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和R&D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偏低;同时,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创新型人力资本优势,中西部地区则缺乏创新型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5.
马云波 《经济师》2003,(9):36-37
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关键在于其发挥了生产功能。文章从长期动态的角度 ,分析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技术进步的关系和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人力资本生产及人力资本收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创新型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增长核算法和基于LA-VAR模型的方法,利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数据,对我国创新型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我国TFP总体上趋于下降,经济增长方式仍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正越来越依靠于创新型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创新型人力资本增长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对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长期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冲击对创新型人力资本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对FDI技术外溢效应以及东道国吸收能力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异质型人力资本在东道国引进FDI以及吸收FDI技术溢出效应方面的关键作用进行理论研究,结果显示:FDI与异质型人力资本的互动作用是促进一国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讲就是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是东道国引进FDI以及吸收FDI技术外溢的关键因素,同时东道国在吸收FDI技术外溢的基础上也能更进一步提高本国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与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把FDI与异质型人力资本水平作为技术进步的源泉代入经济增长模型,对新加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的观点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FDI、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在一个两国内生增长模型中研究了发达国家FDI产业选择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问题。本文分析表明,发达国家FDI产业的选择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和竞争能力越强,发达国家则倾向于将更多更先进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FDI能否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依赖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只有辅之以较快速度的人力资本积累,FDI才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因此,普及和改善教育、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水平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吸引FDI、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核心政策。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人力资本、制度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人力资本的异以性,可将企业人力资本分为一般型人力资本、专业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三种类型。创新型人力资本是决定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而制度可以从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交易成本和创新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创新者的创新行为。因此,要从战略上改善经营绩效。我国企业改革的重心应适时地转移到创新型组织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的知识和技术进步速度越快,发展中国家越是能收到技术模仿的好处,从而带来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越是接近技术前沿的发达国家,创新型企业家的作用越大,离技术前沿越远的发展中国家,模仿型企业家的作用往往更明显。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通过知识过滤、吸收、模仿、"干中学",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为自主创新积蓄力量,最终能实现模仿式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靳卫东 《经济经纬》2007,(1):94-96,100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技术贸易的发展都会促进人力资本密集型技术的进步,增加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需求,从而扩大了工资差距.在商品贸易中,制成品出口比例的增加会改变我国的产品需求结构,使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同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费升级,也促进了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高等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引起了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了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12.
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分析了劳动力迁移、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认为劳动力迁移有利于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在短期内受到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素质等因素的强性约束。长期来看,约束因子会不断放松;劳动力迁移对迁入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81,自引:1,他引:81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1996—200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效率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在使用承认无效率项存在的生产前沿技术的同时,引入了人力资本要素。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增长迅速,30个省区的经济增长效率差距逐年扩大。同时我们发现在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后,1996—2003年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如果不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则低估了同期的效率提高程度,而高估了期间的技术进步指数。  相似文献   

15.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基于2006—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环境约束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分解出纯技术效应部分和规模效应部分。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其长期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主要由纯技术效应贡献;FDI资金和物力流入均通过提升规模效应促进本地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而在邻地则通过提升纯技术效应实现这一过程;FDI技术流入主要通过提高纯技术效应推动绿色技术进步;高质量人力资本和严格的环境规制均在本地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进步,在邻地则无此效应。贸易开放本身能够显著促进本地高技术绿色技术进步,但与FDI资金和物力流入交互影响均抑制本地绿色技术进步,而与FDI技术流入交互作用在本地和邻地均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外开放与TFP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元庆 《经济学》2007,6(4):1127-1142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先测算出1986—2003年各省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然后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国际进出口及FDI对三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和出口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进口负向影响技术效率,FDI的影响不显著。出口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有轻微的负向影响,进口对二者具有小幅度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FDI对技术进步和TFP增长的正向影响要大于进口。综合来看,对外开放能够促进TFP的增长,但是其影响只有人力资本正向效果的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8.
Technology Shocks and Job Flow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consider a version of the Solow growth model whe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be investment specific or investment neutral. The labour market is subject to search frictions, and the existing productive units may fail to adopt the most rec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lea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ly obsolete jobs and cause unemployment. We calibrate the model to replicate the high persistence that characterizes the dynamics of firms' neutral technology and the frequency of firms' capital adjustment. We find that neutral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crease job destruction and job reallocation and reduce aggregate employment. Investment-specific technological advances reduce job destruction, have mild effects on job creation, and are expansionary. Hence, neut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pts Schumpeterian creative destruction, while investment-specific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perates essentially as in the standard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 Using structural VAR models, we provide support to the key dynamic implications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9.
Entrepreneurs, Professionals, and Growt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examine the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ence of two types of human capital: entrepreneurial and professional. Entrepreneurs accumulate human capital through a work-experience intensive process, whereas professionals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s education-intensive. Moreover, the return to entrepreneurship is uncertain. We show how skill-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leads to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human capital; as technology improves, individuals devote less tim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rough work experience and mor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rough professional training. Thus, our model explains why entrepreneurs play a relativel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mediate-income countries and professionals are relatively more abundant in richer economies. It also shows that those countries that initially have too little of either entrepreneurial or professional human capital may end up in a development tr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