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日前一份对11位首席经济学家的一季度宏观经济调查显示,经济学家们对当前宏观经济景气度一致性判断为“偏冷”,并预期二季度出台刺激政策;甚至有银行机构经济学家开出降准和降息的药方以刺激“萎靡不振”的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2.
被指责为“别有用心”的“泡沫论者”左小蕾,自称只是在与资本市场的潜规则作战“我不会一直盯着大盘,我只看一下结果。”现在的左小蕾,是一个刻意和热闹股市保持适度距离的经济学家,和其他那些局内人不同,这位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坚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去观察股市。然而,她没有想到,随着股市一再疯涨,自己却身陷“空头”的责难之中。  相似文献   

3.
观点速览     
世界经济暂无“二次探底”风险 针对近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林毅夫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不足为奇,但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林毅夫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2011,(7)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于尔根斯塔克6月27日称,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已步入正轨,欧洲央行目前的基准利率保持在1.25%已不再适合,该行“已做好再次加息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针对近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引发的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经济增速下滑不足为奇,但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谢泽锋  孟杰 《英才》2014,(2):79-81
现在的情况仍然是政府垄断土地供应,民众也认为房产是投资的好渠道,在这样的局面下,房价可能还得涨。作为圈内少有的女性首席经济学家,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一直活跃在经济舞台,她的政策建议也被许多人重视。汪涛曾任美国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与策略主管,英国BP集团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还担任过IMF高级经济学家。投行、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2011,(7):88-88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于尔根斯塔克6月27日称,由于欧元区经济复苏已步入正轨,欧洲央行目前的基准利率保持在1.25%已不再适合,该行“已做好再次加息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08,(5):11-11
“北京奥运会这后中国经济不仅不会萧条,反而会维持近10%的增长,而且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到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和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市场。”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2008·新视角”高峰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次晚餐会上,在座的发达国家行长和著名经济学家们对此次危机几乎都持无所谓态度,使林毅夫“感到惊讶”。他们轻描淡写地表示:“30年后,大多数人都将不记得这场危机,顶多在经济学教材中作为一个案例。”林毅夫由此感慨:“这些行长,专家的‘过于自信’,正是这次危机不可避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国际     
《山东企业管理》2011,(12):20-21
1 普雷特出任欧央行首席经济学家 欧洲央行1月3日宣布,由比利时人彼得·普雷特接替德国人于尔根·施塔克出任首席经济学家,打破了欧洲央行成立以来该职位一直由德国人垄断的传统。普雷特今年62岁,曾经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名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1.
从去年至今,摩根士丹利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各种场合一再指出,中国房地产存在严重泡沫。就在2004年10月,谢国忠在一纸报告中分析指出,近几年,美联储的超低利率保持了很长时间,这引发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迅速增加,也创造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而这个泡沫即将破裂。“离‘最后算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仪仅是几个月,而不是一年。”事实上,这种判断并不是谢国忠一人独有,包括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内的摩根士丹利数名经济学家都在近期作出了同样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 《长三角》2012,(12)
“建议到2050年将男性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累计提高10岁,将女性企业职工累计退休年龄提高9岁,这将会很大程度地缓解养老金的缺口”,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出席“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时作出上述表述。  相似文献   

13.
强势美元已经对美国制造业产生负面影响,刺痛了美国经济的“脆弱神经”.Amherst Pierpont Securities LLC驻康涅狄格州斯坦福的首席经济学家Stephen Stanley因最近对耐用品订单的精准而出名,他表示各家企业都极其谨慎.  相似文献   

14.
<正> 曾被认为是“中国输出通缩论”的始作俑者摩根士丹和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近日呼吁,正在飞速发展和转型的中国经济,对世界而言,是巨大的机遇,而不是危险。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08,(22):11-11
“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资本短缺的国家,人均资本还没有多到可以输出到资本丰富的国家。”——近日,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金融海啸时表示,中国资本不宜赴美国“抄底”,而应该利用外汇获得资源,或者用资本帮助中国产品进入一些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6.
上任     
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据《华尔街日报》1月20日报道,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决定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主任林毅夫为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1日接受采访时低调以对,表示"还要确认"。  相似文献   

17.
<正>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博鳌二十一世纪经济论坛”首次公布了中银国际作为权威中介机构对2002年全球并购的研究结果,而从对全球并购十大排名的分析中,并购特点和趋势也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在2010年呈现“不温不火”的特征,而2011年对中国经济而言将是“迎通胀”,这主要是危机过后经济的正常化和再平衡的结果。他还判断,2011年的人民币升值速度不会慢于2010年。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在农村问题、国家比较优势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受任到一个新的职务,这既是对其成绩的肯定,也让这位29年前泅水来到大陆的有“识”之士找到了一条将更加卓有成效的报国之路。这一切都缘于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正式任命林毅夫为世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20.
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济回暖会持续下去,而且到今年十月会更有力度,范围也更广泛。但是,纵览全球,复苏仍然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