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滦林管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孟滦林管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连续定位观测的基础之上,根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国内外权威部门公布的价格参数,定量评价了孟滦林管局不同林型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孟滦林管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5.16亿元/年,各项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制氧>净化环境>保育土壤>营养物质积累>森林游憩;不同树种提供的服务功能总价值排序为落叶松>桦木>油松>柞树>杨树>山杏>榆树>云杉>樟子松;不同树种单位面积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排序为落叶松>油松>樟子松>云杉>杨树>柞树>桦木>榆树>山杏。  相似文献   

2.
谢红 《林业经济问题》2007,27(6):516-520
运用影子价格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花费法等方法,从涵养水源、保持土壤、固碳释氧、净化空气、林产品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等6个方面对福建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安林业")永安经营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永安林业"永安经营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服务的总价值为20.953143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4.232074亿元,保持土壤价值5422.63万元,固碳释氧价值6.696 615亿元,净化空气价值4.707 154亿元,林产品价值4.654 192亿元,保护生物多样性价值1208.45万元。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自实施以来,有效地保护和恢复了天然林资源,发挥了天然林的巨大生态效益。文章以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数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国家、省权威机构发布的公共数据等为基础,结合《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山西省资源清查成果》等,对山西2014年度天保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山西天保工程生态效益价值总量为818.17亿元/年,在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价值量最大,占比分别为46.1%、21.9%、13.35%,说明山西省天保工程对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碧峰峡景区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基础上,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对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景区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价值量化.结果表明:面积为2000hm2的景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2777.77万元/a,其中涵养水源类价值2327.92万元/a,保护土壤价值8778.92万元/a,固定CO2释放O2价值1423.13万元/a,净化空气价值339.87万元/a,游憩价值8000万元/a,提供野生生物价值1600万元/a,休闲文化价值307.93万元/a.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替代工程费用法等研究方法,核算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的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价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庆段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4.802亿元/a,其中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为203万元/a、减轻泥沙淤积的价值为1196万元/a、土壤肥力保持价值为14.662亿元/a。为正确的核算三峡库区绿色GDP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1998—2012年间,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总体呈现急剧减少向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8—2003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76.49×108元/a,减少到234.95×108元/a,年变化率为3.31%;2003—2012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34.95×108元/a,减少到223.77×108元/a,年变化率为0.54%。(2)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的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在空间关联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775,说明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趋于和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相邻接。(3)对耕地涵养水源价值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5种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抽象的事物可视化,最大程度反映了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序变化和空间关联性。研究结论:借助Geo Da和Arc GIS进行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空间关联性分析,准确表现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7.
山地森林采伐后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北山地天然次生林择伐试验样地15 a的跟踪调查,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3方面分析不同强度择伐后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动态。结果表明:相对于未采伐林地,伐后10 a,弱度和中度择伐其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恢复并略有改善,强度和极强度生态服务功能尚未恢复;伐后15 a,4种强度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得以恢复。从采伐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看,影响程度最大、最难恢复的是保育土壤,其次是涵养水源。因此,对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在确定择伐强度和择伐周期时,应考虑林分生态功能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5月20日从中国林科院召开的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院承担的中国森林生态服务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生  相似文献   

9.
分别从平原区、丘陵区、山区三大地貌类型区中各选取一个土地整治项目作为典型案例,估算由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而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研究表明:平原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70.77万元/a,除水源涵养和食物生产两项功能价值略有增加外,其余项功能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丘陵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56.59万元/a,其中废物处理和水源涵养功能价值损失占总损失的95.56%;山区项目总生态服务价值增加10.42万元/a,除生物多样性和娱乐文化功能价值略有减小之外,其他各项功能价值都有所增加。平原区和丘陵区存在严重的"以生态环境换新增耕地"问题。土地整治项目应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急需建立。  相似文献   

10.
据估算,宝天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永久性征地和临时性用地所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分别为249.34万元/a和190.45万元/a;修路过程中造成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分别为109.74万元/a和127.72万元/a,分别占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0.0105%和0.0122%,四大林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和的0.0455%和0.0530%。由于修路过程中所造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失很小,所以不会对小陇山林区及四大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森林涵养水源价值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的能力,通过对云南省森林植被类型及涵养水源量进行研究得出:植被类型以针叶林、阔叶林、经济林和竹林为主。整个云南省的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在区域之间分布并不均匀,利用大气降水量和森林林冠对降水截留率之间的关系来估算云南省的森林涵养水源量。最终求得云南省每年森林植被涵养水源总量为86.86×10^9m^3,通过转换计算,求得每年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总量约为30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植被景观异质性对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为:草甸、沼泽、水域景观生态价值减少,农田景观面积的大幅度增长,严重损害了三江平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森林、灌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增加,但由于增加的幅度较小,所以远远不能弥补农业开发所带来的损失,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了13.423×108元.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系统服务较强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庆市为研究区,依据2001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定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研究区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减少,其中林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庆市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41170.55万元,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等3项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其余6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看,湿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较强,只有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4.
王保乾  李祎 《水利经济》2015,33(5):14-18
以江苏省水资源生态系统为例,探究GEP的核算方法,得出江苏省水资源生态系统2013年的GEP核算值为5688.88亿元,比其纳入GDP核算的部分多出1704.99亿元。研究认为,GEP能有效评估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和贡献,也可作为检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尚未形成标准的GEP核算体系,统计数据缺失、定价方法模糊等问题影响了GEP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必须加强对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监测和研究,完善各项指标功能的定价方法,以建立一套完整的GEP核算框架和体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小垮山流域新银合欢人工植被恢复区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该流域自1988年开始进行人工恢复16年来。绿化及周边推广面积达71.2hm^2。所带来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已超过3280.56万元,其中直接使用价值为264.34万元,占总生态经济价值的8.06%。间接使用价值为3016.23万元。占总生态经济价值的91.94%。间接使用价值中净化环境服务功能的生态经济价值仅以CO2固定和释放O2、吸收有害气体SO2和阻滞烟尘价值就达到了2296.71万元。占总生态经济价值的70.01%;可以看出。该流域的生态经济价值主要来源于间接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InVEST模型的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骏宇  刘钢  白杨 《水利经济》2016,34(2):25-29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全球水生态系统现状不容乐观。以太湖流域为例,采用In VEST模型,动态评估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结果显示:太湖流域2000年水源涵养总量为320.50亿m3,高于2010年的314.18亿m3,相应经济价值分别为1 958.48亿元和1 919.86亿元;太湖流域2000年与2010年的水源涵养量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基本保持一致,均为:Ⅷ区Ⅰ区Ⅸ区Ⅲ区Ⅴ区Ⅵ区Ⅳ区Ⅶ区Ⅱ区。进一步剖析对影响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气候因素以及土地利用/覆被因素直接影响了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总量与空间分布规律,而社会经济特征则是影响太湖流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东部水源涵养林计量指标体系及其效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 《林业经济问题》2008,28(2):156-161
对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计量评价研究,制定了水源涵养林计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级结构、16项指标、49项因子;依各功能因子的重要性并经测算,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和排序,森林的蓄水、减少径流、改善水质功能的权重值较高;采用条件价值法,估算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的各种功能价值,森林的林副产品和木材收益的功能价值较高。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按整体处在一般经营状态下计算,年均创造功能价值约为30.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