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当前,浙江乡村旅游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各地乡村旅游各具特点,经营内容涵盖吃住行游购各个环节。既有由农户家庭经营,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也有不少能提供吃、住、游以及购物、娱乐和农事参与等多项活动的大中型休闲旅游景点;既有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滕头村生态农庄、安吉中南百草园这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依托各类农业园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农民培训等功能,也有如武义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等休闲活动特色村。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养生、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但是,一哄而上、无序开发、盲目攀比、干村一面现象不容忽视,低层次的乡村观光和乡村生活体验已经很难适应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乡村旅游亟须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加快提质升级步伐,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民对休闲生活的持续追求,体验乡村休闲日益成为人们休闲观光、度假放松的时尚。为了进一步规划、规范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克服既往的诸多问题,急需对乡村旅游进行休闲治理。在这样的治理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点:基于休闲性.突出乡村性.注重参与体验性,彰显民俗性.维持生态性,提升文化性,发挥示范带动性.提高乡民参与治理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林刚  石培基 《开发研究》2006,29(6):72-74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中外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但这些概念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甚至产生冲突,以至于不能最有效的指导乡村旅游的实践。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外当代近15年(1991~2006年)内的20个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概念进行定量分析,归纳出乡村旅游概念架构所包含的6个标准,即界定乡村旅游的6个标准:乡村地域为依托、乡村田园风情为吸引、农业生产活动为吸引、民俗文化为吸引、农家生活体验为吸引、休闲观光游览度假活动。最后在此基础上定义了乡村旅游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唐山经济》2010,(4):42-43
近两年来,迁西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以滨水休闲、山地休闲、长城度假、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旅游产品,使乡村旅游成为迁西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途径。2009年,全县培育15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发展170家“农家乐”经营户,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全县从事乡村旅游行业的人数达到1000人,全年接待各类游客20万人次,乡村旅游直接收入超2000万元,从事乡村旅游业的农民人均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6.
构建宜居目标是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瓶颈”的关键。宜居是指满足旅游者改变常住地生活环境的一种有利于休闲、度假、观光、考察及体验于一体的短期乡村居住模式。乡村旅游宜居的五大目标是:安全乡村旅游目标、生态乡村旅游目标、便捷乡村旅游目标、文化乡村旅游目标和信息乡村旅游目标。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传统观光体验类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大不如从前,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形态,乡村度假旅游引领着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文章以桂林市乡村度假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桂林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分析桂林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发展现状,并针对桂林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其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郭丽  吕淑芳 《科技和产业》2020,20(3):153-157
云浮市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过程中,境内各区域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云城区、云安区和新兴县三地总体发展较好;而罗定市和郁南县的发展相对迟缓,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尚未形成产业效应。立足“资源”和“市场”的现实状况,云浮市各区域应实施差异性发展策略,打造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即云城、云安以“都市农业”为特色重点发展科普教育研学游;新兴以“禅意农耕”为特色重点发展农家休闲养生游;罗定以“美丽田园”为特色重点发展返璞归真观光游;郁南以“南江果园”为特色重点发展地域风情体验游。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又称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依托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以发挥农业和农村的旅游休闲功能,并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为人们从事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场所,而且有利于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因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李焱 《首都经济》2008,(8):62-65
据统计,中国内地去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黄金周,城市居民选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约占70%。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满足了消费者回归自然的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在北京,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京郊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借着当前发展郊区经济.建设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北京观光休闲农业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大连小南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乡村旅游设施有待完善、乡村景区系统化规则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应该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景区系统化规则、积极推进景区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等解决方法,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波 《内蒙古工作》2006,(10):26-2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旅游休闲消费日益增加,特别是乡村民俗旅游逐年升温,发展势头日渐强劲。一些城镇的周边乡村依托农(林牧水渔)业等独特资源,在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农牧民按旅游接待要求改造村庄和农家小院并形成一定的接待能力,吸引都市居民到郊外观赏农(林牧水渔)业风光,到农家亲历农业劳动,品味农家菜肴,体会农家生活,感悟农业文明,这样既可使市民身心得到放松,又可加强城乡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二元经济造成的差距,形成城乡良性互动,从而推动新农村建没。  相似文献   

13.
循着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主题,山东旅游从新春伊始就高音符、快节拍奏响乐章.按照"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山东"这一主题,并根据山东城市和乡村的特色,省旅游局积极挖掘、整合城市和乡村旅游资源,迅速推出自然生态之旅、渔家乐体验之旅、小康村休闲之旅、农家乐之旅、科技农业之旅、乡村民俗之旅、旅游节庆之旅、都市风情之旅、工业观光之旅、齐鲁美食之旅等10大和谐城乡游产品系列,精心搭建城乡互动平台,努力营造城乡游氛围,让城市和乡村、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真正互动,不断扩大着山东旅游市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和谐旅游、和谐山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慈溪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扎实,民间资本雄厚,为推动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慈溪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加快推进慈溪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发展,应立足生态之本,依托"南山北海中良田"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文明和乡村民俗、乡情文化为主线,以乡土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着力点,建设兼具养生、休闲、观光、教育等功能的复合型乡村旅游点。  相似文献   

15.
祁黄雄  谢钱 《浙江经济》2010,(12):52-53
近年来,以"住农家乐、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的农家乐逐渐风靡全国。农家乐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乡村、农业资源。不同的是,当农家乐不在乡村地区或失去“乡村性”时,农家乐就与乡村旅游存在区别;休闲农业以农业为基础,侧重于农村地区,而农家乐除此之外还包括城市中具有乡村元素的休闲娱乐产品。  相似文献   

16.
乔莹 《特区经济》2012,(9):140-142
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广泛的影响,而目的地居民是旅游影响的主要承担者。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蟹岛度假村周边乡村居民的深度访谈,从访谈资料中进行NVIVO编码分析,从而发现旅游地对周边乡村居民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汪德华  胡赛珠  陈颖 《乡镇经济》2008,24(11):25-28
文章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归纳分析,了解到人们对于宁波乡村旅游现状的评价、未来发展的期待,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找出一个有效途径:合理利用民俗节庆文化,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乡村旅游项目,以民俗文化传统来提升乡村旅游的空间。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开发传统节庆旅游产品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李亚婕 《中国经贸》2014,(10):90-90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农产品丰富,乡土文化保持完整,这为河北省发展精准乡村休闲旅游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是以传统的农家乐,采摘园等休闲形式为主,这就限制了精准乡村休闲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通过分析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提出基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河北省精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中国农村保存了相对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开发利用民俗节庆文化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源。其原因在于:民俗节庆文化的群众性可以让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入人心;它的周期性可以弥补乡村旅游中由单纯依赖农业自然资源而出现的淡季;民俗节庆文化的差异性则可让乡村旅游的开发因地而异,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利用丰富的节庆文化资源,开发宁波当地乡村旅游的产品和方式。  相似文献   

20.
徐清 《乡镇经济》2008,24(4):64-67
乡村度假旅游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发展势头却比较迅猛,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宠儿。目前国内关于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还比较缺乏。文章在对发展乡村度假旅游意义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发展动向,探讨了这类产品的市场需求及特征。最后在分析乡村度假旅游产品要素的基础上,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