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策略指数演进路径指数投资的进化策略指数定义及分类在海外指数发行商和交易所发布的指数分类中,并不能找到策略指数这样一个单独的类别。然而,近十年以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海外指数发行商和交易所发行了大量和传统指数差异明显的指数系列,这些指数或参用了非市值加权方法,或引入多空杠杆,或按照某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2006国际资本金融高峰论坛"上,新加坡驻华大使馆产业与投资参赞、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北京代表处署长林敬文不遗余力地推荐新加坡交易所,直言新加坡是中国企业融资上市最佳地点.其实,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等的相关负责人近年来在国内多次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在日益凸显,中国概念对海外投资者来说是挡不住的诱惑.  相似文献   

3.
海外推出中国股指期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晓军 《资本市场》2003,(12):76-77
<正> 海外“中国统一指数”的大量前期研究准备已趋完成,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证券市场概貌和运行状况,面向境外投资者,具有可操作性和投资性的“中国统一指数”股指期货正逐步向我们走来。海外“中国统一指数”和相应指数期货产品的推出虽然仍有待于市场的检验,但无疑其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环境、投资者投资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将分流进入中国股市的资金、加剧境内外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引发境内外市场之间程度不同的投机套利及违法行为。尽管境外各金融中心酝酿推出中国大陆股指期货由来已久,但文莱即将推出“中国统一指数”股指期货的消息仍然引起了市场瞩目。“中国统一指数”是由文莱国际交易所(IBX)和香港著名的期货交易商——香港骏溢期货有限公司(Ex-calibur)共同发起策划,即将在IBX挂牌推出的全面反映中国股市价格变化的综合性指标,据悉,该指数以加权资本市值法计算,共包含沪、深两市80只成分股,  相似文献   

4.
同期声     
《资本市场》2008,(2):34-37
<正>纪宝成"去年我再次提到促进我国优质海外公司有序回归的政策建议,伴随着以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人寿、神华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优质海外上市公司的回归.我们欣喜地发现,在资本市场领域的理论探讨和政策主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发展成为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鲁炜"我考察了近百家交易所、金融机构、上市企业,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正逐步步入世界资本市场。世界资本市场越来越离不开中  相似文献   

5.
畅言 《资本市场》2011,(5):94-95
<正>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再次掀起海外上市的热潮,特别是教育行业:8月5日,安博教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10月8日,环球雅思在纳斯达克上市;10月20日,学而思教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1月2日,学大教育正式挂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截止2010年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刊》2004,(12):7-7
全球范围内的证交所正逐步从互助的俱乐部转变为商业性组织,证交所的收入高低直接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海外交易所积极拓展中国的上市公司资源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7.
关注     
《经济导刊》2007,(11):6-7
阿里巴巴有望上演第二大互联网IPO;海外交易所劲吹“中国风”;达能光明15年“姻缘”提前了断;普通市民也能走进国家大剧院;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进入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意义的国际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信息化浪潮呼唤网络管理的创新。当前应加快我国海外企业信息中心的建设及其管理;积极推进以市场信息交易所为基础的、多角化、多层次的海外企业网络管理体系;应从国内、国际两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以企业网络管理为基础的虚拟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第一季度往往是全年上市公司数量最少的一个季度.因此,2005年第一季度海外上市数量和筹资总量进入一个相对的平淡期.第一季度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也相对较少,总计11家中国公司分别在纽约交易所、NASDAQ、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主板以及新加坡创业板上市,筹资量为3.07亿美元,较2004年第四季度,筹资量大幅下降92%,较2004年同期,本季度的上市数量和筹资量也有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大量企业赴海外上市加剧中国股市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企业赴海外上市,这对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如何?实际上,从不同的主体的角度看,答案是不一样的。对于企业来说,海外上市是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哪里能够解决他们急需的资金,能够解决治理上的问题,他们就到哪里去上市。但是,对于中国的投资银行以及整个证券业来说,大量优秀企业海外上市后,会使得他们失去很多业务发展的机会。这种市场格局如果持续发展下去,中国可能有国际领先的实业企业,但很难有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对于交易所来说,海外上市则意味着上市资源的流失。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在市场存在对外投资的管制时,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可能面临合格的投资对象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三、期货交易所的建设期货交易所是期货市场运作过程的物质载体,是为期货交易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它构成有组织的市场,为期货交易提供有效的服务和保证。我国的期货市场正处在起步阶段,交易主体的素质还不够理想,交易品种、规模、资金和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限制性因素。考虑到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的发展,其交易所的基本建设,应在充分研究世界主要期货交易所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兼收各方所长,以便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元协整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技术对2006年1月-2008年5月的中国、美国、马来西亚3家交易所的植物油期货市场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连、芝加哥、大马交易所的期货价格和中国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总方差中来自于芝加哥、大马和大连交易所分别为59.639%、33.847%和4.624%.在世界植物油期货市场中,芝加哥交易所的影响力与定价权威性比大连、大马交易所更强.  相似文献   

13.
<正>2004年11月29日,中国航油集团(新加坡)股份有限 公司(简称“中航油”)原总裁陈久霖在新加坡炒期货指数, 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目前普华永道已经进驻中航油,开始调查亏损的真 相。这次事件也是继1995年巴林银行交易员里森做老鼠仓 亏损12亿美元,导致巴林银行倒闭后,新加坡最大一起投 机丑闻。 被放大的反向操作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是以中国为依托的石 油类跨国企业,是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的海外控股公 司。中航油于2001年12月6日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  相似文献   

14.
<正> 自80年代末以来,中国企业(包括国内企业和海外的中资公司)逐步以红筹股、H 股和 B 股等形式在海外筹集资金,如果从红筹股的最初萌芽开始计算。在香港回归及“十五大”召开等诸多利好因素推动下,中国企业海外融资活动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2010,(2):108-109
<正>2009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  相似文献   

16.
迅速崛起的中国商品期货市场1991年9月18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一声锣响,标志着中国商品市场开始向期货市场发展。其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一批商品期货交易所相继成立,期货成为继股票之后的又一经济热点。至1993年11月份止,中国已建立商品期货交易所26家,大部分由国内贸易部(原物资部、商业部)牵头组建。进行期货交易的品种涉及金属、化工、木材、建材、煤炭、石油、农产品等方面的30多个品种。已实行标准化交易的有:上海金属交易所的1~#铜,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对期货交易所三种形式治理结构的比较,说明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特点,分别适应于期货交易所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剖析了交易所冶理结构差异的表现,并提出中国期货交易所公司化改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开拓中,海外油气开发日益成为一项重要领域。然而,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及民间资本在开展海外油气项目时,不仅需要具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同样也需要高超的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在海外油气开发项目中的一些惯例和实践,通过梳理和总结合同担保管理,希望能抛砖引玉,推动提高海外油气开发项目及其他海外投资项目合同担保及相关管理水平。本文所称海外油气开发项目下的合同担保管理,是指海外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球企业并购保持规模不断扩大的总体态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也在稳定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已成为全球企业海外并购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资金的区域流向越来越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重点;产业流向也越来越向以电子、机械、金融服务为主的方向发展。区域与产业的资金流向变化,体现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战略: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企业以获得先进技术或占领高端消费市场为宗旨,更加重视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但由于中国跨国企业形成时间相对较短、总体竞争实力不强,使其规避海外国家风险的能力较弱,需要重视海外并购国家风险的量化评估、加快建立海外并购资产权益保护机制,以支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际经验、文化距离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营绩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组织学习论和制度因素论,对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对自身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论,并以2000-2007年在沪深两地和中国香港上市的非金融类企业发起的海外并购交易为样本,对其现金流、账面收益和股东财富相关的多种财务绩效指标在海外并购前后超收益的变化趋势和决定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的综合国际经验和海外并购经验越丰富,采取海外并购后的绩效越好;选择文化距离越小的东道国,海外并购后的绩效也越好。同时,相对国家竞争优势及东道国管制人文特征等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