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香  刘小军 《质量跟踪》2003,14(11):32-33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而其中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属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另据资料统计,目前国际市场上年销售额在13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约1000家,而美国和日本各占1/3,总数多达662家:由此可见,名牌的多寡,尤其是世界名牌的多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出于这种战略高度的认识.我国企业争创世界名牌,这是一项关系到能否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使命。  相似文献   

2.
《广东质量》2003,(10):22-23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而其中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另据资料统计,目前国际市场上年销售额在13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约1000家,而美国和日本各占1/3,总数多达662家。由此可见,名牌的多寡,尤其是世界名牌的多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出于这种战略高度的认识,我国企业要争创世界名牌,这是一项关系到我国能否成功跨入21世纪,能否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性使命。  相似文献   

3.
品牌,即商品的牌号;名牌,知名商品的牌号。一种球鞋是名牌,另一种球鞋不是名牌,两者的价格就会天壤之别。原来,“名”就是高价,“名”就是身份,“名”,就是利益。是否是名牌,是价格畸差的主要根据。在当今大多数商家和顾客看来,这一现象天经地义、合情合理。名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常常比相关的有形资产更为重要。如果说品牌在市场胜出之初,还需要产品在质地、款式、功能等方面的优越因素,赚的是老实钱,但这一切在品牌变为名牌之后,就如同挣脱了大地引力的飞行,重荷和压力骤然减轻,奇妙之境随之展现。品牌自身已经有了独立的价值,有了自我再生和自我增殖的魔法。越是名牌越可以高价,越是高价就越象名牌。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板曾夸海口:如果我的企业被一把火烧掉了,没关系,因为我还有牌子。的确如此。它的品牌价值已高达200多亿美元,还怕那一场大火吗?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的一份资科:当今世界共有名牌商品约8.5万种,其中90%以上的名牌产品所有权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另据资料统计.目前国际市场上年销售额在13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约1000家.而美国和日本各占1/3,总数达62家。由此可见,名牌的多寡。尤其是世界级名牌的多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正是基于这种战略分析.我国从1996年实施《质量振兴纲要》以来.一直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直至2001年12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局长令形式下发了《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将创名牌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我国今后的名牌创建走上一条规范化、经常化和大众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时代》2012,(10):16-16
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际并购和收购的总量在2012年可能将出现迅速下滑,最终总量约为6,750亿美元,同比去年的1万亿美元下跌34%。这表示国际私营企业并购量在缩水,但中国国企国际并购量今年依然快速增长至约317亿美元,可能占全球国际并购总量的4.7%。  相似文献   

6.
《企业标准化》2006,(10):54-55
品牌与世界品牌的差距群 中国品牌与世界品牌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方面的差距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国际知名品牌在所有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但市场占有率却达40%,销售额超过50%,而与此相应的是,目前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额在全国出口额中的比重不足10%。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占全年销售额的50%以上。在中国即使像“海尔”这样企业,海外销售额不到10亿美元.只占其销售额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7.
源头和品牌     
历时近10年的推进,去年上海387个名牌的销售收入已经有了3200多亿。但与国际500强品牌相比,上海的品牌发展尚处在“发展期”。上海一位主要领导动容地说:品牌是科教兴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经济中心没有强势的品牌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8.
何永祺 《经营者》2001,(10):19-19
<正> 诚信是名牌的灵魂,这是由名牌的本质决定的。为说清这一问题,先得讲讲什么是名牌。一、什么是名牌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权威的界定。由于侧重点或出发点的不同,对名牌的界定或通俗说法,真可谓"言人人殊",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但还是有一个大多数人比较认同、而且比较直观的定义,就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注册商标。这也是《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第二条对驰名商标的界定。二、一个品牌为什么会成为名牌一个品牌能成为名牌,最重要的一点就在  相似文献   

9.
有一家中国著名的制药企业曾经不惜重金在纽约时代广场竖起了自己的旅行牌,但该企业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却难觅踪影。这种做法显然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的国际名牌。不过,想成为国际名牌也并非无捷径可循,比如,体育营销和明星推广就是全世界消费大众认同率最高的两大品牌策略。丰田就是因赞助意甲球队和国际高水准的足球比赛而在众多汽车品牌中脱颖而出的。耐克从1985年起用巨星乔丹作广告,到1990年就超过阿迪达斯,一跃成为世界体育用品的龙头品牌。但为何不见中国企业利用世界一流的体育赛事和超级巨星的商业价值提升自己品牌和国际知名度呢…  相似文献   

10.
名牌是企业素质、信誉和形象的生动展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大大提高了一些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但总的来说,我国多数工业产品和多数品牌缺乏品质特色和市场感应力,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多数技术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和投资收益率等均还不高,规模较小,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应对挑战,让更多的民族品牌在竞争中崛起,企业乃至政府仍需要从多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树立名牌就是命牌的意识。邓小平说:“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侮。”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国内市场已跨入品牌竞争阶段。据中国质量万里行组织统计,“ ’ 98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平均增长 84.8%,其中前 20位增速达 90.7%,分别比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高出 35.1个百分点和 41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品牌竞争阶段,越是名牌,品牌价值越高,市场优势越明显。二是来自“洋品牌”的挤压日益急迫。从现实看,目前全球大约有 2.5万个世界级名牌,但 90%以上集中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11.
“传统名牌”绝大多数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品牌。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批老品牌多半出现了“不适应症”,纷纷退出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彩电、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增加,除一些不知名品牌退出市场外,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一些过去企业数量成千上万的食品.饮料.乳品、啤酒、白酒等行业,现在也被少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地区性名牌所统治。……这些都已说明,在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中,企业如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待自己的结果将只有退出市场舞台,如仅有品牌却不能成为名牌,市场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残杯冷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的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平均年增幅在25%以上。在企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正悄然形成:“只有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权”。目前,各地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品牌尤其中国名牌的数量有直接的正向关系。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出现了以名牌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一些地方的产业集群甚至已上升到区位品牌层次,典型的有“青岛家电”.“晋江运动鞋”.“郑州食品”.“佛山陶瓷”.“深圳IT”等。  相似文献   

12.
最近,旨在宣传、培植中国名牌的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选出了45家企业的57种产品为中国名牌,弄得企业们好生喜欢,铺天盖地的打广告,确实热闹。但市场对这种评选以及评选出的名牌产品却反映冷淡,类似的评选是否还符合市场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品牌到底要靠什么来推进呢? 时至今日,中国自己的品牌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已经不可能了,中国的市场已经全球开放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的市场空间也已经布满了国外的品牌,这是中国现下客观的市场环境。因此中国名牌的评选不应该只评比中国的企业及产品,应该把其他…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五期刊登了《’95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研究报告》,这是一项量化品牌信誉价值的研究。这在我国是第一次。研究报告反映出了一个事实——经过多年奋斗,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也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市场上叫得响的中国名牌。这些企业、这些名牌,将是我们以中国特有面貌参与国际竞争的本钱。我们从商标的价值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奋斗的成果,也看到了与国际名牌的差距。商标价值的差距,其实是规模、技术、管理、运营和资本实力上的差距。今天本栏目推出"让中国名牌辉煌"这一专题,就是想通过同外资和国际名牌多方面的对比,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经验,同时认清我们自己所拥有的市场、商标、劳动力等方面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资本,以便上规模、上档次,使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外国名牌大举进入中国,中国名牌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因为只有在与强手竞争中才能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4.
市场竞争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已过渡到品牌竞争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不局限于追求产品质量.消费方式由纯粹的有形物质消费方式向通过物质消费追求精神享受的文化消费方式转变.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决定因素。品牌已不再是简单的标识或信号.而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品牌的企业是缺乏后劲的企业.品牌产品已成为高业绩、高利润、高市场占有率的代名词。品牌和地域经济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地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品牌企业的支持.著名商标的多少可直观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比如甘肃省目前注册商标总数不足全国1%.经权威部门认定的中国著名商标196件中.甘肃同样占不了1%.2001年全国评出首批“中国名牌”52种.甘肃无一人选:2002年全国评出“中国名牌”123种,甘肃再次无一人选:2003年全国评出“中国名牌”147种.甘肃只有“兰炼飞天牌润滑油”一种产品人选.但在2005年5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冻结.甘肃唯一的中国名牌产品光荣“退役”:2004年甘肃再次交了白卷.这种品牌经营状况是支撑不起甘肃工业这个庞大身躯的。品牌问题,是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关系到欠发达地区未来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名牌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斯堪地维亚语中,本意为"燃烧",后引申为给家畜打烙印.世界著名的品牌战略研究权威,美国加州大学教授DavidAkaer在其所著的<创造强大有力的品牌>一书中指出:"品牌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和富有价值的战略财富".综观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整体经济实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这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多少世界名牌为表现的.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德国的奔驰等,发达国家通过这些名牌树立了自己的经济地位,牢牢控制着国际市场.同样,如我国山东的海尔、厦门的厦华、广东的TCL等,依靠名牌托起了区域经济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规模大、名牌多,说明市场竞争能力强。我国现阶段十分缺乏能在国际商战中冲锋陷阵的“航空母舰”级企业,缺乏国际上驰名的企业品牌,在对外开放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不完全统计,现在世界上有各类名牌商品8.5万多种,其中工业发达国家和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处于垄断地位,拥有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美国兰德公司对全球万种产品的牌誉、市场销量、知名度等指标进行综合调查后,推出了30个世界级的名牌,但却没有一个是中国制造的。1994  相似文献   

17.
毫无疑问,中国时装在世界上目前还毫无地位可言。这不光表现在我们目前还设有一个国际名牌,而且表现在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套与国际衔接的产生名牌的规范。”八五”期间,中国已有各类服装企业4.7万个,年产服装80亿件左右。其中,具备一定规模的女装企业3760家,男女装兼顾生产的企业25110家,年产女装33亿件(套),占服装总量的40%左右。这么多企业,这么大产量,足以给全世界每个女性提供一套衣服,却没有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品牌,不能不说是中国服装工业的遗憾甚至悲哀。连续三年,中国的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去年…  相似文献   

18.
探索品牌培育新机制 2011年,苏浙皖赣沪开展"名牌50佳"评选活动,这是泛长三角质监跨区域合作的一项创新.在当代社会,品牌形象可以说是企业实力的外在表现,在产品销售、服务口碑、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品牌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也会无限提升,如世界著名的苹果品牌,在权威测评机构2013年发布的报告中,其品牌价值为1 85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苏浙皖赣沪"名牌50佳"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泛长三角地区的企业竞争力,也是为培育属于中国的"苹果"所作出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名牌与品牌     
现在,有些企业对名牌这一无形资产价值的认识存在误区:其一、认为品牌资产价值一经评估,就会成为固有的资产价值,成为企业永恒的财富;其二、认为品牌形象一旦形成,市场定位就会一成不变,消费者就会长久认可。殊不知,认识错误导致行动偏颇。于是安享名牌带来的一时效应,不对品牌的经营、发展进行百般呵护,不愿再殚精竭虑地进行品牌创新,使名牌价值不断提升,这将在不进则退的市场竞争中节节失利。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透析不少名牌短命的现象,不注重名牌价值的持续创新、提升,产品在市场中消失殆尽是必然结果。名牌仅仅是企业战略发展的第一点,第二点是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最高目标,它是企业产品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品牌相对名牌,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价值。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高层次。从创建的过程上来讲,名牌可以通过高额广告费造就,只要不断叫卖就可以形成;而要建立一个品牌,则是一个复杂又浩大的工程,它需要品牌管理者常年累月、呕心沥血的小心经营。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在边疆成长起来的品牌,这是一个从深山大壑里走出来的品牌,它的品质和它的品牌一样,在起伏跌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历久弥新,历久弥坚!它,就是“喝出来的名牌”——玉尔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