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文关怀思想的产生,是和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相适应的.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其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培养,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其基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方斌 《魅力中国》2014,(20):361-361
21世纪,信息化、知识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本身都在发生根本的改变。人从过去的工具人,经济人,发展到现代的社会人,文化人。人的价值得到充分承认,人与人的相互交流与认同得到更好的实现,自信、平等和价值感等现代国民素质得到更广泛的提升。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强调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容,就是倡导人文关怀,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人文关怀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选择。什么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在社会中的彰显,就是致力于善良社会化,从而使社会善良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法治建设与人文关怀密不可分.一方面,人文精神是本源,法治是它的派生物;另一方面,法治最终必须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人文关怀是法治的永恒的主题.人文关怀作为现代法治理念的核心,要求以“个人优位”、“权利本位”模式建立起保障人权、尊重人性的法治运作机制.虽然法治的人文关怀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还存在许多困难,但法治的人性化却是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理解人情、尊重人性. 也就是说,在新闻采访、写作、制作等一系列环节中,都要把人奉为主体,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就应当大力为之,否则,即便是"价值"再大,也应放弃. 这个"人"主要指报道主体,也包括受众.当前新闻报道中,有些表现缺乏人文关怀,学界与业界有责任拿出解决缺乏人文关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曾几何时,提到执法,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幅幅“铁汉”、“包公”的形象。殊不知,这只是其一面,人们往往忽视了其另一面——执法需要人文关怀,即“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执法是文明执法,社会进步的体现,它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作为执法活动一个不可忽视的着眼点,是一种和谐的高度文明的执法理念,也是营造一种以人为本,体现人的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大环境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装备制造业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面对新常态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任务,强化企业人文关怀,增强团队凝聚力,成为企业当前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人文关怀,建设和谐企业文化 企业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人的重要作用,围绕人的需求与发展及价值体现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塑造人、为了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企业在作决策决定和处理问题中,都应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让员工在“共识、共存、共荣、共担”中形成强大的合力,应对考验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杨生效 《发展》2008,(3):100-101
以人为本 靠管理出效益 科学的人文性管理是学校文化的灵魂。现代学校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校内每个人的发展和需要。校长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对此我校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始终坚信“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发展教师、培养学生,就是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充满人性、张扬个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人性,尊重其人格,开发其才能,重视其发展,是实践“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人的片面发展、群体的畸形发展、代际的差异发展是当下人发展的境遇。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取向,即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公正、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指向,重点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城市贫民三类人群的发展,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来突破人发展的内在限度。文章认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完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市镇体系和教育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当代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小丽 《魅力中国》2014,(14):298-298
在灾难报道中进一步深化人文关怀理念。提高媒体人的关怀意识,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肯定人性的价值、关怀人、尊重人,同时也丰富人文关怀的内涵。使奎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在以后的灾难新闻报道中取得长足的发展,是新闻媒体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分配不公、环境恶化、道德丧失等问题正在使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远离人类生存的意义.人类社会越来越走向真正发展意义的相反方向.文章指出发展概念背离了人的本质,发展过程反映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不平衡以及人类对物质需求的单一性与非物质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揭示出真正的发展模式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平衡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兼顾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生态化、和谐化、可持续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质的上升,是人类社会的成熟和人性的完善.真正的发展是理性和自由相结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可持续发展方略的基础上,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对我国现行的法律及其价值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严整和谐的法律不仅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而且要求法律更多地考虑对生态自然的关爱。所以文章从法律的生态向度的视角,探讨法律的生态性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翠英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5):128-128,F003
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创建"读者第一"的人本管理理念;关怀和尊重每一个馆员的人本化情景管理;构建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培育先进的图书馆人本文化.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即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人文关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当今中国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身处其中的高校教师.由于来自内外的挑战与压力和矛盾与困难.需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冶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赵茜 《理论观察》2009,(1):155-156
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彰显人文关怀,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光芒。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的生命,对人的尊严、价值、理想、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把握,对人的权利的尊重和捍卫,是对物欲横流的一种悖论。彰显人性关怀,进一步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开拓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维、新领域、新空间。  相似文献   

16.
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迅速城市化给城市卫生状况带来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以保障市民健康为目标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目前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得到积极响应。其目的是坚持城市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健康是人类第一财富的主题,激发城市关注人和人的健康以及健康的生活,特别是通过政府和公众的努力,建立丰富充足的物质环境、洁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预防服务,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人文关怀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认为应适应人的心理、关注人的需要、尊重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人本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增长而无发展”造成了经济增长人本原则的缺失。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是一种规范分析方法,需要建立其价值判断,这一价值判断的核心是人本原则。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要求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最高目标。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必须确立经济增长的人本原则,而人本原则的实现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施以充分就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政策和确立以“富民”为目标的经济增长道路,以人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总部经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低碳城市是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首先是不能对自然造成破坏,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最后要能够促进城市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结合总部经济的特征来看,发展总部经济能够达到资源能源清洁高效、自然环境健康宜人,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坚持人本主义理念,以促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和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现存的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巨大差距,削弱了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均等性,限制了农民发展的张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途径,确立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提高城乡居民全面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