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相关的碳足迹是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科学客观地测算旅游碳足迹,是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和落实旅游业节能减排的研究基础。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角,并结合旅游终端消费的特征,首次引入时空差异因子,构建了具有良好开放性的区域旅游碳足迹测算概念模型。实证测算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旅游碳足迹总量约为33.4×109 kg,约占全国碳足迹总量0.387%,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终端旅游碳足迹总量仍将进一步增长。此外,通过NPP数据计算和处理,引入碳排放压力指数表征旅游碳足迹时空差异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旅游碳足迹的排放特征打下基础。最后,从低碳旅游区域环境保护、旅游终端消费低碳化、低碳城镇协同等方面探讨适合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2017年31个省份42个部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数据,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区域和部门间生产端和消费端碳足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2017年全国碳足迹总量为299×10^(7)吨,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占全国的30%;11省市对其各自省市内部的依赖程度最高,大部分的消费都源自本地区内部,各地区生产、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占各自消费碳排放总量的85%~95%;上海、江苏、江西和重庆属于碳排放调出地区,其余7省属于碳排放调入省份;装备制造业、能源动力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是长江经济带区域碳足迹贡献占比最高的4个产业部门。最后对控制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碳足迹总量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达到碳中和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利用武汉城市圈2001—2012年39个县区的面板数据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对城市圈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估算,并结合要素贡献率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划分建设用地管控区,提出了总量控制和差别化调控的建设用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本、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7%、17.68%、62.18%,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依然有着重要作用且暂时很难被资金和劳动有效替代;2城市圈各县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明显差异,最高为50.36%,最低仅为0.66%;3按照要素贡献率和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可将城市圈建设用地划分为优先供给区、重点供给区、适度供给区、内涵挖潜区四个管控区;4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可在管控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通过总量控制和差别化调控两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能源形势日趋紧张,钢筋混凝土构造环境排放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愈发被重视。但是中国钢筋混凝土构造在环境排放测算模型及材料碳足迹分析方面缺乏建筑类型对比研究。该研究以住宅类与医院类建筑为例,结合多案例研究与定量研究的方法,建立钢筋混凝土构造环境排放测算模型,评价其全寿命周期的环境排放趋势,测算出两种类型钢筋混凝土构造的材料碳足迹,并根据研究分析结果提出降低碳足迹的措施。结果显示:在物化阶段,混凝土碳足迹对于全球变暖的贡献为20%~50%;建筑使用与维护阶段的碳足迹占其整个生命周期碳足迹的34%~70%;单位建筑面积的医院类建筑材料碳足迹远大于住宅类建筑,达到了3 390 kgCO2e。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博物馆旅游作为独特的专项旅游产品深受广大旅游者的喜爱,我国博物馆数量较多,节能减排任务迫在眉睫。文章首先界定了博物馆、旅游碳足迹的相关概念,然后选取三座建筑规模与年客流量不同的博物馆,从直接、间接与完全三方面构建博物馆旅游能耗与碳足迹估算模型,估算得出,2012年我国每座博物馆旅游能耗与碳足迹均值分别为52.26 TJ与8771.62 t,所有博物馆旅游完全能耗与完全碳足迹分别为187 569.54 TJ与3148.14×104t,直接能耗与间接能耗的比例分别为48.73%与51.27%,直接碳足迹与间接碳足迹的平均比例分别为64.43%与35.57%。最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废弃处理三个阶段构建博物馆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命令-控制型环境保护政策效果定量评估方法,对我国实行环境管理新五项制度的水污染减排贡献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新五项制度对1981~2008年间我国工业废水累计减排量贡献约为43.3%;在不同地区,新五项制度的工业废水减排贡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除西藏、海南外,各省份的贡献率基本在14.8%~80.5%之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贡献率依次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反映了各地区在新五项制度执行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碳足迹方法对2001~2009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碳足迹、碳承载力和碳赤字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显著增长,能源碳足迹由2001年的1.13Gt上升到2009年的2.21Gt,涨幅高达95.79%;同期碳承载力由1.08Gt增长到1.15Gt,涨幅仅为6.48%;而碳赤字则由0.05Gt提高到1.06Gt,9年间增高了20.24倍。可见由于碳足迹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碳承载力,致使近来中国碳赤字快速增高,发展节能减排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国能源消费的碳足迹与美国、德国、印度等国的比较发现,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碳足迹不容乐观,但人均值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对比再生水源热泵和燃煤锅炉在原材料生产、机组生产、运输、热量生产及废弃物处理整生命周期过程的能源消耗及SO2、总悬浮颗粒物(TSP)排放。结果表明在生产1GJ热能的情况下,再生水源热泵比燃煤锅炉节能约1GJ,减排SO20.7kg,减排大气TSP 7.2kg。热量生产阶段是耗能及污染物排放的关键环节,超过99%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在这一环节产生。在供暖季节,如果沈阳市现有和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应用再生水源热泵替代燃煤锅炉供暖,在每年的供暖期里可为沈阳市节能11×106GJ(折合标煤37.5×104t),减排SO275.9t,减排TSP 775.4t。  相似文献   

9.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旅游是生态旅游的定量化研究方式之一,其核心是旅游碳足迹的测算.根据已有碳排放模型,文章建立了两大旅游碳足迹模型:综合模型(1)可测算区域时间和空间跨度的旅游碳足迹,而行业模型(4)则能进一步分析各旅游部门的碳足迹.并以江西为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江西省旅游碳足迹总量为379.172万吨~395.83万吨,其中国内旅游碳足迹占95%以上;平均旅游碳足迹54.09千克/人次~56.46千克/人次;旅游六大部门的碳排放比例依次为旅游交通碳足迹占总量的37.84%,购物占15%,住宿占10.28%,餐饮占8.78%,游览占4.73%,娱乐占4.06%;影响旅游碳足迹总体变化的关键因子主要有碳排放系数K<,n>、能源强度系数E<,n>等因素,且其定值决定了研究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交通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旅游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旅游交通碳足迹的科学测算是研究旅游产业碳排放,实现低碳出游的基础。文章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角,结合终端消费的特征,首次引入时空差异因子,构建了具有较好开放性的区域旅游交通碳足迹测算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空间分析。测算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约为132.1×108 kg,各省市区碳足迹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最后,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增加低碳交通工具的比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和低碳宣传教育将是我国近期出游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1992年以来约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随着新疆绿色信贷总量的增加,新疆环境负荷有所减轻,其中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粉尘减排的效果比较明显,但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的减排效果不明显。根据分析结论,对政府、商业银行及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足迹概念、特征、内容框架与标准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足迹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测度指标,其重要性愈显突出,引起了诸多学者与组织机构关注。通过归纳分析学者与组织机构相关研究,明晰碳足迹定义。以生命周期评价为切入点,将其特征归纳为目的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学者与组织机构的研究将其内容框架梳理为11点,并与生命周期评价4个阶段形成对应关系。将出台的碳足迹标准规范归纳为地域、企业和产品3大类,并对各类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后续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酒店碳足迹测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随着低碳经济理念的兴起,碳足迹测算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在环境影响与管理领域的新研究视角。酒店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对其碳足迹进行测评研究,分析其碳排放的整个过程,将为探索酒店业合理有效的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国内外现有的酒店碳足迹相关研究进行了资料整合,重点介绍了酒店碳足迹的定义、测算方法及其应用案例。其中测算方法主要包括生命周期评价(LCA)法、投入产出(I-O)法以及混合生命周期分析法,并根据测算方法对相关应用案例研究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后,针对当前酒店碳足迹测评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边界、研究视角、测算方法、模型构建等四个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以期能够对学界深化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技术,解译获得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土地利用数据,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确定海西区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2008年海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8年海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1.43×1012 CNY;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总价值的贡献率差异显著,森林的贡献率最高,荒漠最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构成中,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最高,食物生产价值最低;海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空间差异明显,西部内陆地区服务价值高,东部沿海地区较低,各生态系统类型服务功能价值分布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5.
1、生产塑料剪枝料袋、塑料购物袋、塑料刀具。投资类别:①5万美元资金;②开发与低密度聚乙烯膜和高密度聚乙烯膜有关的新产品技术。  相似文献   

16.
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及其效率分析,是山岳型景区酒店业乃至景区节能减排措施制定的基础。文章采用碳足迹计算方法,以黄山风景区内的酒店为例,根据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酒店业运营期的碳足迹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具有四个特征,即酒店碳足迹的部门主体是客房(42.20%)、能源消耗以电为主(80%)、碳足迹具有季节性波动,且其在区域与区际2个尺度上都产生了生态环境影响。(2)同城市型酒店相比,山岳型景区酒店能源使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山岳型景区酒店碳足迹效率受到酒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能源消耗结构和管理因素是主要的内部因素,而客房出租率与气温是主要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产品碳足迹测算体系中生命周期评价法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物联网技术在产品碳足迹测算体系中的作用,融合生命周期评价与物联网在产品碳足迹测算中各自的优势,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产品碳足迹测算体系,实现了对产品碳足迹数据收集、分析、结果发送、汇总及用户统计查询的有效集成,增强了数据的精确性、时效性与查询便捷性,改进了产品碳足迹测算体系,为低碳经济与碳交易体系发展提供了准确的碳足迹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并网发电现已成为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力量,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证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转变用能方式具有突出意义。文章分析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效益创造机理,依据发电侧和电网侧的有效投入提出新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减排贡献分析方法,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试算分析。案例研究表明,电网通过新建送电线路、改扩建变电设施、配套通讯装置等工程,有效促进新能源并网发电,减排贡献率约为1%,随着减排量计入期增加,电网的减排贡献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碳足迹的概念和核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足迹提供了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新视角.从概念和核算方法两个方面对有关碳足迹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概念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定义.在分析度量单位、温室气体种类及系统边界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碳足迹的建议定义.(2)方法上,碳足迹目前无统一的核算方法.投入产出分析、生命周期评价及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是三种主要的核算方法.文章对这三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方法、应用和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对碳足迹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在发生变化,而碳足迹则是评估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近年来O2O商业模式的兴起,引起了人们生活多方面的改变,随之也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简要介绍了O2O与碳足迹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法构建了O2O平台的碳足迹测算模型。之后以滴滴出行软件为例,根据所建模型分别从准备阶段、匹配阶段、消费结算阶段和反馈阶段计算了滴滴出行在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的增减,最终得出人们通过O2O平台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的增加大于减少,反而导致了碳足迹的净增加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