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湘江水资源存在重金属污染严重、遭遇特枯水位、利用效率低、分配不公等问题,使湘江水资源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湘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统一调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法律原则、法律规章、管理体制、水资源市场建立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构建完善的法律机制,改善湘江水资源的现状,保障湘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湘江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湘江流域地区为例,通过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估算的方法,运用Arc GIS9.0软件与Fragstats3.3软件,提取出湘江流域地区1980、2000、2010年景观类型图,定量分析了湘江流域30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湘江流域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80—2010年湘江流域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30年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田与林地景观面积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30年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2水田与林地斑块数目增加,破碎度增大。旱地景观破碎度下降。其中,水域变化最显著。湘江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增加,优势斑块的连通性下降,景观优势类别对景观整体的控制作用减弱。3湘江流域总体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较前20年衰退更快,这将给湘江流域地区带来一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研究认为,需加强规划布局管理,合理配置景观资源,实现湘江流域的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1996—2009年湘江流域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数据,运用离差系数,结合GIS技术,研究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程度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9年,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除2000、2005、2007和2008年之外,其他年份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进程均处于失调状态,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增长速度。②湘江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呈现以长株潭—娄底—衡阳地区为中心,其他地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结构特征,其增长速度与失调程度也呈"中心—外围"结构。③流域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空间结构及其他内外因素是塑造流域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湘江流域的治理已是势在必行。湘江流域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许多区域、部门和学科,其中制度创新是湘江流域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制度创新方面,湖南省已经进行了不少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流域产业退出、转型或创新,流域同防同治,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强化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执法权力等。但在制度创新仍需加大力度,湘江流域治理的制度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大有作为,如完善流域治理中的市场机制和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主体、加强流域内政府间的协商合作、建立流域内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创新流域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经济、产业、社会和资源四个方面,构建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选取1991和2008年为研究截面,对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县域发展动态类型,分析其变化特征,揭示其格局变化的影响机制。依据2008年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和1991—2008年县域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变化,将湘江流域县域划分为高水平增长、高水平下降、一般水平增长、低水平增长、低水平下降等15个基本类型。1991—2008年,湘江流域县域发展水平变化各异,随时间变化,县域发展水平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空间分布趋向集中。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历史基础、特色产业以及区域发展政策是影响县域发展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湘江流域不同类型县域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河清  苏斌 《经济地理》2007,27(1):169-172
湘江作为天然的纽带,将永州、衡阳、长沙、岳阳等历史文化名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存在着建设性破坏、场所特性消失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而实现名城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市经营、公众参与、区域合作、差别定位、旅游兴城等为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流域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实施严格的源头控制,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因此,亟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作为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控制因素和补偿载体,通过水资源能有效转移上下游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本文以湘江流域为例,从生态建设与保护成本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两种方法出发,对湘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进行量化,得出制定科学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应凸显水资源价值,依据地区差异实行差异性补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比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学科的基本特征以及分类体系,认为区域的比较具有较大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经过对湘江和莱茵河进行比较地理的实证分析之后认为,虽然“东方莱茵河”的概念是湖南省领导提出的,但其理论依据客观上来自比较地理学.因气候等自然地理差异的影响,“东方莱茵河”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湘江能完全达到莱茵河的航运水平,但要因地制宜创新湘江流域经济带自己发展之路,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流域的经济水平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DSR生态系统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了一个大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权法对2001—2013年洞庭湖流域14个地区的生态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生态质量在中等水平附近波动并略有提升,波幅收窄呈空间趋同势头;其中湘江水系区域生态质量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资江、沅江和澧水水系区域生态质量均高于全流域平均水平;水质变化和雾霾扩散是导致近几年洞庭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结构性污染日趋明显的社会背景下,构建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已成为恢复和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从重污染企业退出范围与退出方式、补偿主客体与补偿方式等方面对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进行探讨,重点研究了国家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关停并转或还在合法生产期限内的"重污染"企业退出的约束机制及补偿政策标准,并提出湘江流域重污染企业退出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龚亭亭 《新经济》2007,(8):92-95
悠悠湘味浓浓湘情湘菜,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湖南地处我国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多山,盛产笋、蕈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鱼米之乡"。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楚地"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湘菜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组成。湘江流域的菜以长沙、衡阳、湘潭为中心。它的特点:用料广泛、制作精细、品种繁  相似文献   

12.
勘误启事     
《经济地理》2012,(5):112
《经济地理》2012年第4期《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湘江流域长沙段为例》一文中出现两处错误(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已更正),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理》2021,41(5):186-192
根据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湖南省水资源公报和湖南省统计年鉴,构建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社会经济三维评级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对2009—2018年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测算,进而分析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09—2018年,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整体由良好等级下降为合理等级,其中藕池河、虎渡河、松滋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明显下降。(2)2018年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澧水、西洞庭湖水资源承载力处于良好等级,湘江、藕池河、虎渡河、松滋河、东洞庭湖处于超载等级,沅水、资江与南洞庭湖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合理等级,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排序依次为澧水资江洞庭湖区沅水湘江松滋河藕池河虎渡河。最后根据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提出改善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外水资源管理模式对湘江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流域人口不断增加并向沿岸城市迅速集中的背景下,湘江水资源管理存在"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问题,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法律机制,对湘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配,以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水资源公平配置,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李超显  彭福清  陈鹤 《经济地理》2012,32(4):130-135
以湘江流域长沙段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CVM调查数据对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外部特征"、"现状评价"、"心理特征"取代传统研究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作为"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更具全面性和解释力;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比传统回归模型分析更具整体建构性和优越性;居民的支付意愿不仅取决于外部条件和现实能力,也取决于居民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蔡家洲坝桥不仅仅是湘江流域长沙段的航电枢纽配套设施,更是长株潭城市群中交通、景观相结合的东西向联系通道.通过宏观分析研究,它不仅应承担航电枢纽设备检修、枢纽管理功能.它更是沟通长沙北部湘江东西两岸的主要跨江交通要道.综合考虑坝桥的宽度与"3+5"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有机的联系起来,能更好的发挥其通行功能的综合效力符合国家两型社会资源节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长株潭两型社会获批给区域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林业生态建设是目前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两型社会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生态文明。目前该区域局部环境状况恶化、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市社会发展不可持续。在提出构建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沿湘江流域和三市结合部布局生态公益林带,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都市生态圈建设,对保护湘江水质、改善区域环境、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湘江的水体富营养化(N、P元素超标)以及重金属(Hg、Cr)的严重污染问题,本文提出了藻菌固定化技术,它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既可很好地处理N、P、重金属、有机物,又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并且藻菌固定化技术具有强可控性、强重复性、长作用时间、高利用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9.
研究针对澜沧江中下游功果桥和小湾电站库区,分析重金属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评估了两水电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大,雨季明显偏高,汛后的11月份富集至较高;大坝拦沙对上下游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拦截效应。(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3月、6月两库区重金属均未呈现污染;但8月、11月功果桥库区坝上泥沙中的Pb、Mn、As、Zn均呈现污染,Cu、Hg均未呈现污染;功果桥库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于小湾库区,且其重金属污染多发生在雨季;(3)综合全年来看,7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小于150,其潜在危害程度均为轻微;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Cd、As、Hg、Pb、Cu、Zn、Mn。该研究揭示了矿区下游水库的重金属分布状况以及污染程度,为水库和流域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实施排污权交易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湘江流域实施排污权交易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而且已经具备了国内外经验、政府政策、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政策制定和管理机构设置、排污计量及监控体系的完善、排污权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