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银行家》2014,(11)
正国际金融危机对长期以来由美欧银行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资产总量、银行业盈利能力、资本实力、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和银行业国际化程度六个方面考察了危机前后各国银行业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说明,从国家性质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近十年来金砖国家表现突出,银行实力不断增强;从区域分布上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位于东亚国家,逐渐成为改变世界金融格局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银行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危机极具扩散性和破坏性,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金融风波,危及社会的稳定,因此,各国监管当局非常重视对陷入危机的银行处理。尽管各国的经济金融制度各异,银行发生危机的原因及表现不同,但各国危机处理的基本内容还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3.
王胜 《武汉金融》2012,(3):36-38
本文分析了危机后的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由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银行业利润有所改善,但仍低于危机前水平;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银行业经营绩效继续领先,由美国和欧洲银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银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将由西向东转移。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参与实业金融活动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各国产业结构的差异,其金融体系的发展程度也不同,这导致银行在金融体系以及实业金融制度中的地位有所差异。同时,各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有差异,银行业参与实业金融的分工程度也不同。但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各国实业金融制度有趋同的倾向,表现为政府在降低商业银行风险的同时,通过特设机构加大对实业发展的扶持。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银行业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并演变成为世界性的金融海啸。随着危机的逐步缓和,各国开始对其经济政策进行漫长和痛苦的反思和调试,也即进入了相对平稳与若干动荡并存的后危机时代。  相似文献   

6.
全球股市在2007年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震荡态势,下半年次贷危机的加剧和各国政策的变化显著加大了市场波动性。美国国债收益率全面下跌,短期收益率超过中长期收益率的倒挂现象再上半年消失,下半年短期国债收益率下跌速度大大快于中长期国债。次贷危机加剧后,货币市场信贷紧缩严重,市场利率快速走高,大幅偏离了基准利率,反映了市场普遍的信贷紧缩状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银行业整体为观测对象,研究了银行业特征、金融结构、存款保险计划、信用环境、商业环境、人口统计特征、信息化水平、货币经济环境等八类地缘特征变量对66个国家2004-2009年银行业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低的资本与资产比例、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银行业效率意味着较高的银行业资产收益率.股票市场市值和银行贷款与GDP之比均不产生显著影响,但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银行体系在一国融资结构中的地位越高,银行业资产收益率越高,而且在高收入国家比在低收入国家要更高一些.改善信用信息环境(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国家)和提高破产法执行效率有助于改善银行业盈利能力.人口老龄化是显著的负面冲击,但此冲击随一国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小.互联网覆盖面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此效应在高收入国家要比在低收入国家小一些.  相似文献   

8.
郑民 《中国外资》2011,(16):37-38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银行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其金融市场起步较晚,银行部门的外债较高,使得俄罗斯银行业受到的影响似乎更大。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每一次危机都是一场灾难,而每一场灾难的背后,又蕴藏着发展的机会。本文主要论述有关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银行业的现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俄罗斯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银行业产生了产重的影响,而对于俄罗斯来说,由于其金融市场起步较晚,银行部门的外债较高,使得俄罗斯银行业受到的影响似乎更大.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每一次危机都是一场灾难,而每一场灾难的背后,又蕴藏着发展的机会.本文主要论述有关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银行业的现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俄罗斯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瞿亢  王家强 《中国外汇》2013,(21):78-79
今年以来,欧元区的债券市场走势趋稳。首先,欧元区的整体风险和危机国家的国别风险明显降低,加之逐步见底反弹的宏观经济,以及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危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继续整体下降。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危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不过进入2013年后降幅明显趋缓。其次,随着欧元区渐渐走出欧债危机的泥潭,核心国家德国作为避险天堂的作用逐步减弱,投资德国国债的资金开始流出,德国的国债收益率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11.
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各国银行监管效果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上海金融》2004,(4):26-29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金融自由化进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轨国家都经历了严重的银行业危机,于是各国在预防和处理银行危机时采用了大量的监管措施.本文检验了各国银行监管措施对于预防银行危机的效果,认为只有与市场化进程兼容的银行监管措施才能真正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哈萨克斯坦是2007年第一批遭受次贷危机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哈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脆弱性,次贷危机对哈国金融和银行业的冲击,以及哈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侯玉琳  胡秋灵 《上海金融》2012,(8):93-97,119
文章从债券市场间的联动性入手,采用VAR模型及相关计量分析方法对所选12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债对数收益率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探究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债券市场与国际债券市场间的联动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国债收益率受其他国家或地区国债收益率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说明中国债券市场与国际债券市场间的联动性很小,欧债危机不会通过债券市场间的联动性引发中国主权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4.
正从2012年5月至今,由于投资者对希腊能否留在欧元区与西班牙银行业危机的担忧逐渐加剧,欧洲重债国的国债收益率不断上行。截至6月25日,希腊、西班牙和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4月末分别上升34.9%、15.1%和9.0%。而相对安全的德国与法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较4月末分别下降12.0%和13.2%。短期来看,希腊局势的暂时缓和使其国债收益率有望缓慢下行;但长期来看,希腊仍有较大概率再爆债务危机甚至退出欧元区。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与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暴发以来,国际银行业经历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动荡,其经营状况在2008年发生了巨大变化,欧美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损失惨重,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经营现状入手,对比其经营业绩,总结出国际银行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主要经营特征,展望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本文对我们认清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导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才涌 《中国金融》2003,(14):49-50
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东盟银行业,危机结束后,各国采取了各种政策来改革和重组银行体系。当前,这些政策已陆续发挥作用,东盟银行业开始了全面复苏。东盟银行业改革政策鼓励银行之间合并,以壮大资本实力。东盟各国银行业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比如,该区域最大的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只能勉强进入世界50大银行之列。2002年10月,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在亚洲银行大会上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亚洲各国银行必须至少获得2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才能长期生存,因此,各国国内银行必须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并、联盟及收购行…  相似文献   

17.
正美欧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危机日渐严重,引起了广泛关注。面对此次危机,美欧各国都相继采取了各种财政、货币政策措施加以应对,然而其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不尽相同,各国国情各异,应对措施及其效果也不同,因而有必要对美欧国家债务危机应对路径进行专题国际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来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实施过程都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银行业危机。采用1973~2012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银行业危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将增加银行系统性危机发生的机率,特别是在存款利率市场化阶段,而严格的银行监管是抑制银行系统危机发生的有效方法;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立无助于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防范,甚至有可能会增加危机发生的机率;资本账户开放下进行利率市场化会增加银行系统危机发生的机率。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允许开设民营银行不会增加银行系统危机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卫 《福建金融》2008,(10):52-54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并一度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措施以稳定本国金融市场。对此,我国银行业监管部门有必要对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教训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陈丽博 《云南金融》2012,(7X):163-164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大量贷款集中于政府融资平台,大额信贷风险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业的生存环境,接着对银行业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避风险、趋利避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