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6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7月刊的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国银行业在榜上的总资产、一级资本和税前利润等三大指标的规模,首度全面超过美国银行业。但是,中国银行业所取得业绩仍集中于本土市场,尽管欧美国家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显著高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本文结合历年1000家大银行所展现的中国银行业业绩表现与国际化程度的关系,研究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和特征,从中探寻未来将会推动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未来中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应关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QE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随着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将是必然的趋势。3月19日,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议,维持0~0.25%基准利率不变;同时,4月起将量化宽松(QE)政策缩减100亿美元,至每月550亿美元规模。上述决议内容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有关加息的表态,却引发新的市场讨论。  相似文献   
3.
瞿亢  王家强 《中国外汇》2013,(21):78-79
今年以来,欧元区的债券市场走势趋稳。首先,欧元区的整体风险和危机国家的国别风险明显降低,加之逐步见底反弹的宏观经济,以及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危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继续整体下降。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危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不过进入2013年后降幅明显趋缓。其次,随着欧元区渐渐走出欧债危机的泥潭,核心国家德国作为避险天堂的作用逐步减弱,投资德国国债的资金开始流出,德国的国债收益率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4.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银行业出现了分化的迹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欧元区内跨境资本金融活动趋于减少。一是2011年年中以来,欧洲银行间隔夜货币拆借市场的跨境交易占比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见图1)。2011年之前,欧洲银行间隔夜货币拆借市场跨境交易和国内交易之比基本维持在45:55的平均水平上,处于平衡状态;201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则从2011年的高点60%下降到低于40%,表明欧洲金融银行业一体化出现了一定倒退。  相似文献   
5.
2012年9月13日,美联储终于宣布启动第1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TheThirdRoundofQuantitativeEasing,QE3)。此时,距离笔者最早预期推出QE3的时点已一年有余(见《QE3:蓄势待发》,《中国外汇》20i1年9月)。时过境迁,相对彼时,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力推进了银行业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革新,而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能力的提高,也会对市场利率变化趋势产生影响。文章回顾了英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简要历程及其对银行业利率和利差水平变化的影响,重点考察了英国银行业的应对策略及其成熟的定价管理模式,并就国内银行业如何借鉴国际经验以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IMF发布全球经济展望与金融稳定报告,提供了最新全球经济金融数据。以此为基础,结合《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和金融中心的排行,以及Z/Yen集团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和The City UK相关报告,并监管机构统计数据,组编本报告,以展示全球金融业概貌。  相似文献   
8.
瞿亢  盛琢 《国际金融》2014,(5):38-45
近年,英国住房价格总体呈现持续上涨的势头,目前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最高水平,而且近期增速还在加快——2014年1月同比涨幅已达到8.8%。对英国房地产泡沫的担忧随之而来。本文在对比分析英国上世纪中期以来两次房产泡沫破裂教训的基础上,探析此轮英国房价上涨的推动因素,并对未来英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试做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9.
回顾2014年上半年的国际金融市场,在美联储尚未完全退出QE,而欧洲央行又开始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大背景下,过于充分的流动性并未能全部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继续涌入资本市场。这直接导致相当部分金融资产的表现优于实体经济。除了涨幅超过5%的全球股市,全球的债市行情也十分引人注目。全球债券指数涨幅达到3.9%,创造了债市4年来最佳的报酬率;而全球高收益债券的利差水平则降至接近2007年的低位。与此同时,天量流动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国际金融市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美国依赖妥协渡过“财政悬崖”难关,但是大规模减赤将是长期之痛;德法之间分歧依然存在,欧盟单一监管机制最终实施并非易事。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新兴经济体金融稳定面临考验;欧洲银行业分化的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