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的扩张计划是李宁开始海外征程的标志性事件、与国内品牌高歌猛进相比,经历了大规模扩张的国际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似乎不太乐观李宁若能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中国本土体育品牌的老大——李宁公司在创立20周年之际高调宣布品牌重塑战略,发布全新的标识和口号,并对品牌DNA、目标人群、产品定位等做了相应调整,开始了李宁品牌的新时代。这标志着李宁将以新的面孔来面对当今高竞争的体育休闲市场,展现新的品牌形象。在这种大规模品牌的全面转型中,李宁公司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考验,其重塑品牌的举动,给现今其他体育品牌的品牌策略提供了典型的实例,其成功与否都将对当今体育休闲市场产生巨大的震动。  相似文献   

3.
<正>事件一:体育品牌"洋退中进",李宁品牌国际化再加速入选理由:近期,中国最大的体育服饰零售商李宁对外宣布将全面布局东南亚市场,年内在东南亚地区开设最多达100家门店。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把"品牌国际化"提上战略议程,公司调整架构,开始开拓国际市场此次  相似文献   

4.
《新财富》2008,(7):52-55
在“奥运经济”的推动下,中国本土运动服饰企业开始向国际品牌发起进攻。三大运动服饰巨头李宁体育、安踏体育和中国动向选择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业务模式上,李宁体育与中国动向采用“轻资产运营”,安踏体育则是“垂直整合”;产品定位上,中国动向瞄准“运动、时尚、性感、品味”的差异化产品,李宁体育定位于高端专业运动市场,安踏体育则定位于中低端市场;市场推广策略上,李宁体育和安踏体育采用赞助体育赛事以及体育明星代言的策略,中国动向走的则是“流行时尚”的推广路线;销售渠道上,李宁体育和安踏体育主要依靠扩张经销商数量,而中国动向则借助与零售巨头和主要经销商的“资本合作”扩展销售渠道。不同的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财务效果,目前来看,安踏体育收入增长最快,中国动向盈利能力最强,李宁体育运营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5.
李宁     
《新财富》2009,(8):66-66
李宁在其近20年的运动生涯中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退役后,李宁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随后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宁以“空中飞人”的方式点燃北京奥运主火炬。  相似文献   

6.
早在2003年下半年,李宁在自己的“二次创业”阶段再次启动了一轮全新的品牌变革。长期在中低端大众体育用品市场徘徊的李宁,毅然将自己品牌推广的轴心转向了高端专业体育用品市场。李宁从此正式揭开了在高端市场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直接交锋的一场全方位的品牌对决。一年  相似文献   

7.
2011年对于我国名牌是一个困难时期。2010年底国际投行高盛发布报告指出的李宁品牌定位失策,可以说是李宁这个品牌20年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尴尬的地位。其实纵观国内企业品牌,会发现不光是在体育行业的李宁品牌有这样的情况,我国的很多企业都存在品牌定位不清的问题,或者说,国内大部分品牌都是介于大众品牌与中高端品牌之间。很多的管理学者认为这是企业在品牌战略和企业跟随战略上的失误。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被忽略,即企业定位失败了,可企业市场为什么还存在,企业为什么还能生存?  相似文献   

8.
“李宁”要想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精心架构一套属于自己市场营销体系,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市场布局的运筹帷幄,强化李宁公司产品专业品质的同时,借力国内及海外体育资源,提升其品牌国际化形象。  相似文献   

9.
声音     
《国际广告》2011,(5):13-13
“产品价格定位是李宁品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他们不愿在低端与匹克等品牌在二三线市场上竞争,但高端又比不了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体育品牌的夹缝中生存,经销商也会比较难受。”  相似文献   

10.
李宁品牌作为我国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先体育品牌,通过营销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营销策略也需要不断完善。本文在分析了李宁品牌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对李宁的营销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宁"作为国内体育品牌一线产品一直在市场销售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并保持多年的市场占有额持续增加,随着消费者对于健身意识的增加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李宁"品牌在国内一二三线城市的市场销售和运营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结合目前市场需求状况,谈谈对李宁品牌在江西地区的销售和对营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的理念转变,体育品牌在营销推广策略上也需要有所改变,李宁的“夜跑”项目在宗旨、目标以及推出时机上恰恰因应了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发展,将开拓海外市场作为其长远目标。品牌国际化也成为了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品牌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李宁品牌国际化策略为例展开研究,试图为我国体育品牌营销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善出奇兵的网易,选择试水体育营销,即与联想合作打造大型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梦想中国行”。网易能否借奥运的东风,丰富自身的品牌内涵呢?  相似文献   

15.
王益宝  张宇 《商场现代化》2007,(19):226-227
<正>国内日益膨胀的体育消费使国际品牌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逐鹿中原,但是由于国内个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的停滞不前,使得在阿迪达斯、耐克、锐步蜂拥进入我国市场多年以后,以李宁、安踏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才开始觉醒。在专业体育服装市场,中、高端品牌榜首之争逐步显现:耐克、阿迪达斯稳居高端,而在中端品牌市场,继“李宁”成功在香港上市后,安踏也以20亿元的年销售额紧紧相伴;在低端市场,各个品牌在以运动鞋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格局也在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16.
《国际广告》2010,(8):130-131
李宁品牌20周年之际,全新标识和口号——“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正式发布。与李宁公司一贯的低调不同,这次品牌重塑的动作隆重而热烈,新标识和新口号一推出,就引发各方热议。作为李宁品牌的广告代理商,更作为一个品牌多年的伙伴,上海李奥贝纳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李宁这个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时刻,也对“90后李宁”有了更深入的感触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李宁国际是我国著名的体育用品生产品牌,研究李宁国际的营销策略能够有效指导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品牌优势,然后研究了国内体育名牌李宁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所采用了那些高效的营销策略,分析了李宁国际所采用的品牌策略对体育用品企业创立自己品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宁这位体操王子已经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了,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体育品牌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乃至世界消费者的视野中。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开了约700家品牌专卖店,这种被称为“李宁第四代品牌店”的专卖店,配合“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为中心布置,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更有感染力的李宁。李宁公司原有的店面中也有400家左右完成了改造。这样,上千家第四代李宁品牌店和近3000家第三代店,成为李宁牌面对消费者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相似文献   

19.
李宁和阿迪达斯的明争暗斗早在奥运开幕之前已经早早拉开,这从两个品牌的口号就可以看出来:李宁的口号是“一切皆有可能”,阿迪达斯的口号是“没有不可能”,一个向上强调希望,一个霸气蔑视困难,总之都和可能不可能较上了劲。阿迪达斯的优势很明显,年营业额1000个亿,李宁只有32个亿;阿迪达斯是全球市场拥有者,利用奥运会进行推广单位成本更低,李宁的主要市场就是中国,硬着头皮去赞助奥运会有些不划算。因此,在李宁与阿迪达斯的赞助商之争失利的时候,李宁恐怕是以偷着乐的心情为主的。  相似文献   

20.
"李宁"是我国的著名体育用品公司,近年来一直是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领航者,更是在本土市场抗击洋品牌的主力军,曾经带给国人多少自信与骄傲。近年来,由于市场的变化,"李宁"主动进行了公司品牌的战略转型,启用了新形象和新的口号,但转型结果却不容乐观。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李宁公司战略转型的基础上探讨李宁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