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国有资产的管理总是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其主要标志是企业严重负债经营.这是由于国有企业效益不高、利润下降、可贷款余额逐年增加,因而,企业无力还贷,债务负担沉重.2:国有资产流失、损失、浪费严重.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浪费惊人.二是国有资产闲置损坏导致的浪费.三是中外合资企业国有资产流向外方.四是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流失.五是行政事业单位无偿占用国有资产搞“创收”.六是境外资产流失.七是土地资产流失严重.3.经济效益低下.根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国有企业虚盈实亏,亏损挂帐、潜亏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国有企业中大约有30%  相似文献   

2.
地勘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不高,流失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1)国有资产观念淡薄;(2)管理不善,浪费现象严重;(3)短期行为引起的潜亏;(4)机构不明确,制度不健全。  相似文献   

3.
试论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1 .在转机建制中流失。其主要表现 :在中外合资中 ,对中方资产不按规定评估 ,中方资产作价过低 ;在股份制改造中 ,清产核资流于形式 ,造成国有资产权益受到侵蚀 ;有的企业为了求得外资 ,不考虑内部条件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B股上市 ,结果未成气候 ,人力、物力、财力却消耗不少 ,造成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 ;在国有大型企业实行主辅分流以及承包经营过程中 ,承包者短期行为严重 ,吃国有资产老本 ,使国有资产造成无形流失等等。2 .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大量无效投资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这种流失在宏观上首先表现为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国有资产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失,据报载’82~’92间国有资产流失达5000亿元。特别是个别地方将国有企业转变成非公有制企业的现象严重的侵害了国家利益。随着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强化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做好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即将出台的《国有资产法》是防止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两种体制在许多问题上相互碰撞,需要改革和调整。同时,企业在资产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自1979年以来,没有进行过清产核资,国有资产家底长期不清。二是国有资产利用率不高,到1992年底仅关内国有重点煤矿就有20多亿元的固定资产闲置。三是实行总承包以来.国家对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没有进行考核,有的企业出现短期行为。四是经营管理不善,损失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产权没有理顺,产权管理薄弱,加之金融、财经秩序混乱,使国有资产流失、损失十分严重。据《经济日报》文载:近13年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每天大约流失1亿元:到目前为止,国家至少有5000亿元“家当”通过各种渠道流失,进入了个人或小团体腰包。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呢?1993年下半年,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牵头,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共同参加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国有资产情况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相似文献   

7.
国有资产是国有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的国有资产从建国初期的150多亿,达到今天的3万多亿,增长了200多倍,其速度举世公认。国有资产的不断增长,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产权关系没有理顺,产权管理薄弱,加之金融和财政秩序的混乱,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据《经济日报》文载,近13年来,我国至少有5000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掉,平均每天流失1亿元,流失的数字十分惊人。给社会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原因及形式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产权非法转为非国有产权、国有资产闲置浪费、脱离国家监控、人为造成非正常损失以及国有产权应得收益转到部门、单位和个人手中等.目前,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形式有: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布《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以后,国有资产管理局确定将国台资产基础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列为今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于1996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产权登记,颁发忡华人民共和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这是解决长期以来需要解决而、直未能解决的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家底不清、账实木符、账外资产大量存在、产权意识淡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等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资产的现状,提出了强化管理的对策。-‘对国家机失国有资产存且及结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当前,资产流失问题颇被人们所关注,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在大声疾呼:“要防止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说要防止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资产流失;有的则认为国有民营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更有甚者,认为实行企业承包制是最大的资产流失,搞得人心惶惶,草木皆兵。而笔者认为,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资产流失的问题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存量不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国有企业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市场竞争主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由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本文拟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其对策,发表个人浅见。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1.工程决策失误,导致投资无法收回。其具体表现形式:(1)有的建设项目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不当,导致建设项目失败。有的项目刚  相似文献   

12.
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通常被称之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这部分资产虽然不像经营性资产那样以盈利为目的,却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必备的物质基础。面对行政事业单位日益增加的资产存量及资产来源渠道增多的现状,针对当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普理中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成立以后,普遍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一)产权意识淡薄  相似文献   

13.
以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内部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成效不大,发展步子不快,有的甚至出现了经营性亏损,其关键在于: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责任制远不是最完善、最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一些承包者因无偿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而造成的多种问题和弊端日益突出和严重。首先,无偿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使制约机制失灵,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有关结算表明,我国每年有两个亿的国有资产在流失。同时由于承包中存在着短期行为,承包者追求眼前利益,技改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后劲缺乏,而且包…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效益流失,是促成企业经济效益低的原因之一。它不仅使企业的利润直接减少,还会导致企业人心不顺,思想混乱,影响工作效率,间接的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广义的效益流失,似乎包含了一切应取得的效益而未能取得或未能全部取得,其中包括由于消耗高、废品率高等原因造成的损失浪费在内的一切效益损失。用辩证的观点,可以这样理解:实际上这属于挖潜的范畴。狭义的效益流失,是指企业将已经取得的效益,或虽未取得但应属本企业的效益,白白的流掉或转移到他人之手,这实际上是阻塞漏洞的问题。本文所述只指阻塞漏洞,所以称为流失而不称损失。企业的效益流失,有的是企业自身造成的流失,可称为主观造成的流失;有的则是企业外部环境促成的,如“三乱”所造成的。这种外部条件促成的效益流失,往往是不以企业自身意志为转移。当然也有的是内外挂勾(为体面而不称为勾结),各为其利,使企业的效益流失。企业自身造成效益流失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责任心不强,如采购不精心选择厂家,不研究市场几种价格并存的现实,只图方便,甚至打电话让零售商店送货上门,不计较商品价格,大手大脚。有的为了照顾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改制中接连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事件,引起社会对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普遍关注。“朗顾之争”引发的国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至今未有平息。通过不少国资流失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那些侵吞国资者在改制过程中攫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并不十分高明,有的甚至非常简单。一些企业通过种种手段,刻意压低资产评估价格;一些地方图方便,低估甚至忽略无形资产,将企业简单地一卖了之;一些人利用内部优惠政策,用低价购得优质国有资产后,迅速转手,一夜暴富。如此简单的手法竟能频频得手,攫取巨额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堂而皇之地流失,说明在国…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闻     
国企违规资金金额高达千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日前在《关于200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 审计署审计129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99年资产损益情况后 查出违规金额1004亿元人民币。据透露 主要问题是企业各种财产损失和潜在亏损数额较大。据不完全统计 总金额达742亿元。二是资产 负债 损益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 会计报表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68%。三是逃废银行债务 私设小金库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达228亿元。  相似文献   

17.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国有资产向国外转移流失达48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经营者违纪违法造成的,国有资产被侵吞和流失,近几年每年均在1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18.
我局是1994年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的。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摸清了国有资产家底,理顺了产权关系,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基础。通过清产核资也暴露我局企业管理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表现为:原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有的下属单位国有资产基础工作薄弱,管理粗放、存量失真、帐实  相似文献   

19.
物资流通体制是国民经济体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反映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国家与企业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物资分配上的经济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物资管理体制,包括中央部属企业的物资管理体制,虽经多次改革,但由于长期以来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重视市场,只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上,即“条条”和“块块”上作文章,不尊  相似文献   

20.
当前供电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监制体系不健全,控制意识淡薄当前,大部分供电企业成本控制意识淡薄,财务部门往往只履行简单的事后计帐职能,监管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一是由于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体制,造成不少县市公司吃“大锅饭”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