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燕赵大地,其间散布着大量的古村落。在对其中的古建筑进行调查、归类的基础上,对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总结出河北省乡土建筑文化的主要特色,并对其加以保护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广西秀水状元村是第四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因其保存完整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而闻名,且有优美的田园风光。为了使秀水状元村真正发挥传播历史文化载体的作用,引起人们重视和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争取给其他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起到示范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从古村落、古建筑、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状元村的现状,考虑目前影响因素和未来影响因素,确定保护目标.从古村落整体格局、人文资源、自然生态资源三个方面提出了状元村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党和国家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鉴于苏州历史源远流长,古村落资源丰富,却有部分未及时妥当处理,对苏州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刻不容缓。团队成员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拜访,对前往游客的采访,以问卷、照片、拍摄等方式进行记录,真实呈现出古村落的过去和现在、居民的真实生活状态等。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内容的系统工程。本文以中山古村落为例,以生活情境体验与历史文化感知为基础的"香山印象"体验营销模式设计古村落发展路径,实质上是以人的居住实现中山古村落活态保护和持续发展,这为实现以上多重指标内容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宏村是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笔者从风水、宗族观念、礼制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宏村古村落空间进行详细解读,探索了宏村的建筑内在空间元素.  相似文献   

6.
陈燕 《中国市场》2023,(28):113-116
课程思政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理念和新模式。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视角,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教育课堂和实践,促进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建筑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拥有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古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中,其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是必须面对的一个全新问题.我们在研究分析古村落保护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戈 《商》2014,(50):99-99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建筑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建筑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建筑体系。这种“会通”精神体现于古建筑中,就是建筑技术和艺术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传统建筑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兼容并蓄。中国传统建筑很重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自然环境中揉入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风貌。中国传统建筑体现出传统文化追求多样性统一的特点,即所谓“和合不同,奇偶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着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
张建昌 《商业时代》2006,(30):6-6,5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结构雷同、布局雷同、建筑雷同等问题,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因此,城镇化建设应以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先导,以继承保护优秀文化传统和特色为支点,在规划和建设上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镇化建设与其地域特色、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的关联度,注重文化特色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一鸣 《商》2013,(9Z):269-269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文明积淀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国家的建筑装饰风格反映着别样风情的时代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表达着一定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心理和审美感受,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它还涵盖着民族的、文化的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它所蕴含的文化属性已被社会确认。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营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设计是伴随现代工业文明的脚步而产生、发展和进步的。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平面设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众化、标准化的生产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审美水平严重下降。艺术设计是文化的体现,文化为艺术设计注入了生命。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华夏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的结晶,如何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形成本土化的艺术设计思想、产品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是一个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可提高建筑的品味.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文章简要探讨了建筑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埔古村是广东省一个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保护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的村落.但是本文在实地调查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仍存在着诸如商业粗犷式发展、本土文化式微和轻视人文活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些特例,它们对许多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性地...  相似文献   

14.
丁贤云 《商》2014,(50):104-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房屋作为人们生活所在,对于室内装潢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目前的室内装潢在家具配套、色彩搭配等许多方面都深深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以下主要从传统文化艺术和室内装潢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艺术在室内装潢当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嵩山少林寺是禅宗的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祥地.建寺距今已1500多年。古老的少林寺不仅保留了大量的建筑、碑刻,还在文化形态上使得僧制、禅堂规约、以武术为代表的修习方法等得以保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6.
国内·艺闻     
《中国拍卖》2013,(5):2-3
3月31日-4月3日,为期4天的首届”先农坛敬农文化节”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幕。此次活动由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首届“先农坛敬农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是深入发掘和保护先农坛历史文化资源,更是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努力探索和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7.
庭院,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基本手段是围合,表现形式是院落。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类型的传统建筑空间都不约而同的采用庭院来营造。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分别从价值取向、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院落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任伟 《商》2014,(11):114-114
永定客家土楼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文章在从土楼的地理位置、分布、建筑特色及建筑文化等基础性介绍上,对永定客家土楼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并对土楼建筑文化的传承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晓平 《现代商业》2014,(11):272-272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是工业化和产业化进一步扩张的载体。未来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无疑是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但现实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结构雷同、建筑雷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传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已迫在眉捷,本文以优秀的文化思想为先导,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对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和建议,使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为新型城镇化服务,新型城镇化能更全面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数字化生活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形式。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给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终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呈现形式。无锡运河沿岸传统建筑是江南运河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更好保护和无锡运河沿岸传统建筑,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无锡运河沿岸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