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回顾国内外产城融合的相关文献,运用耦合系统模型,对南昌经开区、南昌小蓝开发区和南昌高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发展度进行测定,以南昌高新区2006-2012年主要经济指标为样本,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拟建的龚杏产业城经济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发现,高新技术型园区产城融合的关联度和发展度优于综合型园区。因此,拟建的龚杏产业城将以高新技术型园区为发展方向,在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产城融合的新型园区。  相似文献   

2.
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工业郊区化的起步阶段和产业集群化的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向产城融合化的转型阶段迈进。下一步,应走产业主导型、城市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3,(15):10-12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基本资源。为扭转西部产业园区在开发中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生态城镇化不协调的局面,改变产城不融合、产业不衔接、用地不集约的现状,必须通过基于产城融合、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的顶层设计,实现园区、行政区和城郊农村在结构调整和集约用地两方面的价值创新。  相似文献   

4.
产城融合理念下中原经济区小城镇产业选择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城融合是中原经济区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在此过程中小城镇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对实现产城融合至关重要。为此,小城镇发展中要做到产业规划与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产业集聚与人口集中相结合,产业培育与内生发展动力培育相结合,产业园区建设与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国家开发区多以"一区多园"空间布局及形态组织。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产业化等融合发展背景下,研究以乐清市产业园区为例,通过GIS空间网络和UCINET社会关系网络的技术手段,研究区域内产业园区的集聚形态→园区间联系→园区建设的空间效应(产—城融合)。结论如下:①乐清市开发区内各园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集聚形态以串珠型、组团型、条带型、V字形等空间形态为主。②各产业集聚区两两联系强度差异性较大,其中产业链条上的联系弥补了时空距离联系的相对松散性。时空联系中联系紧密程度决定于道路等级而不是道路密度。③从产—城融合阶段来看,6大集聚区处于不同的产—城融合阶段和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不仅是促进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着力点,也是实现工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江西工业园区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效益得到快速发展,但各级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度参差不齐,国家级园区优于省级,城市周边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好于远离城区的工业园区。基于各级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认为江西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切入方式和重点应针对不同级别园区、产业类型、空间规模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产才融合发展,“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局面正在形成,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我们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聚焦重点产业发展主战略,依托产业园区主阵地,打造产业人才供给主引擎,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以产才联动为重点,充分整合资源,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一、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关系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以产促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指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在城镇地域空间集聚产业.实现产业化与城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单一规划城市功能产业园区、科技园的传统模式,导致城市"宜居"与"宜业"矛盾突出,出现了一个个产业上的"空城"、生活上的"卧城",呈现交通"潮汐化"状态。而"产城融合"模式则令人耳目一新。所谓"产城融合",是以城市为基础,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与人之间有活力地持续向上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产城融合"就是以吸引高素质人群为本,集实体产业发展、创新集群导入、完整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境外园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全面铺开,其与地方城市产生的空间互动、职住互动、产业互动现象逐步显现。以中国—白俄罗斯工业园为例,首先分析了境外园区与地方城市互动发展的三大阶段,并建构了由外在推动力、环境支撑力、内在驱动力组成的动力机制模型。其次,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互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境外园区建设与地方城市互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园区内产业与地方技术互动、产业链整合引发的经济产业增长依然是初期园区与城市互动的最重要因素,城市及园区发展分别受空间互动及产业互动效应的影响最显著。最后提出以技术融合促进产业整合、以园区竞合助推区域发展耦合、以产城融合保障社会融合的建议,为我国境外园区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9月,1990年4月被湖北省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12月,湖北省政府批准在宜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5万人.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以后,曾经"特"权在握的开发区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政策优势,而威海高新区却依靠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全面开展"政府提速"工程,促进了投资软环境的改善,走出了一条构筑服务型园区的"二次创业"新路子.今年一季度,威海高新区合同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80%和178%.投资者们纷纷表示:进驻威海高新区,看中的就是这里的服务好、办事快.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的物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竹 《物流技术》2005,(3):19-20
通过对我国工业园区的介绍,按物流活动特点对工业园区进行分类;介绍了我国工业园区的物流状况并提出提高园区物流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兰州高新区基本情况 兰州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2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按照"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高效"的原则,管委会下设一办七局,即:办公室、人事劳动局、财政局、规划土地建设局、经济贸易发展局、招商局、社会事业局、农村工作局.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行使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市级经济、行政和社会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15.
《上海质量》2009,(9):70-71
上海嘉定工业区是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试点工业园区,总面积78.1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大重点开发区域。同时,嘉定工业区内设有上海张江高科技嘉定分区、国家留学生嘉定创业园、嘉定出口加工区、上海中科高科技园区、复旦复华高科技园区、上海大学国家科技园六个国家级园区。近年来,嘉定工业区已先后投入150多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彭露  郑蔷薇 《价值工程》2012,31(21):84-85
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高新区等有关概念进行了整理和界定,并对我国高新区发展方向和结构以及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分别进行了概括论述。文章科学分析了陕西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在这个基础上,对其合理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准确的定位,综合对用地的布局规划与功能组织的分析和对基础设施规划的相关内容的介绍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高新区以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势、高度集聚的技术创新资源、广阔的空间载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打造了一个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与机电产品制造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产业园区,而且汇聚了3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广西智力最密集的区域,从  相似文献   

18.
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南宁高新区)成立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南宁高新区以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势、高度集聚的技术创新资源、广阔的空间载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打造了一个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及机电产品制造三大特色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区,而且汇聚了37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广西智力最密集的区域,吸引了"富士康""可口可乐""金奔腾汽车电子科技"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入园。  相似文献   

19.
张琼波  谢武 《价值工程》2011,30(17):6-7
随着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合肥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了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20.
宋歌 《企业活力》2011,(6):10-14
2010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产业集聚态势逐步形成,整体竞争力明显上升。但同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建设中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强、创新驱动力不足等问题。当前,河南省的产业集聚区不仅面临激烈竞争,而且发展的制约因素不断增强,必须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通过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推动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