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交通和信息流数据,从流空间视角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网络结构,并对其效率进行判断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流网络结构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的态势,交通流对综合网络结构影响较为明显;信息网络结构虽整体处于均衡发展状态,但城市群内仍出现"三高"分布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偏低,子城市群网络密度较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化效率偏低,应注重多元发展。针对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核心城市联系、促进区域合作、培育区域中心城市、促进省际毗邻城市组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合作共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城市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江西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路径在于强化区域合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以及发展城市经济。因此,江西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积极努力:承办下届长江论坛;积极推动昌九一体化的开放式发展;着力推进江西与长江中游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为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同意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深入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联动发展,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联合武汉市规划局、武汉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展示中心、《城市发展研究》杂志社等有关单位联合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4.
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中原以及哈长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区域差距及其时空动态演进。研究方法: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依然显著,区域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其创新能力分布呈不同的极化现象与趋势;其创新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邻域创新环境的优劣对周边城市创新水平的向上转移产生非同步、差异化影响。研究创新:挖掘七大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来源,并通过科学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为城市群创新差距提供空间解释。研究价值:对缩小城市群创新能力区域差距,构建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支撑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采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算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各个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节点中心性、中心城市影响范围并划分城市群次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联系网络已形成了"武汉—长沙"双中心结构,武汉和长沙的影响腹地范围较广,而南昌的中心城市地位还有待强化;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形成由中心往外辐射的圈层结构,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子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不够,三圈融合过程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经济联系网络的角度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产业、基础设施等的协调发展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基础,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包含了更广泛的含义。首先分析了城市集群经济增长与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经济的未来发展就是要促进区域内的协调发展,接下来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成就,以及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状和不足,最后针对性提出了组建区域合作委员会、建立区域产业协作分工体系、加强功能区规划、全区域生态协调发展规划、政府规划与民间参与的协调以及三省人才交流机制等对策,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建设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群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因其区位优势独特、人力资源充足,从而成为我国推行新型城镇化后首个跨区域的重点开发地区。为了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发展情况和区域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六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市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综合得分最高的是武汉市,整体城镇化水平发展最好的是环长株潭城市群,大型城市相较于中小城市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面更占优势;各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各城市群里省中心较高、边缘地区较低的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8.
《城市问题》2015,(4):100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从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交通、生态容量等现有条件看,长江中游位列第四城市群的优势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企业经济》2017,(6):111-119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分维度过程不仅体现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子城市群的空间分异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经济总量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竞争份额不同上,而且体现在发展潜力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成立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共享机制、拓展城市群产业链融通机制、推进产业一体化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区域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发展正在由"带状"转向"块状",区域经济正在由省域、行政区经济转向城市群经济。基于2002—2013年城市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VAR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实证考察了中国五大国家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五大城市群经济发展呈非均衡态势,由基尼系数刻画的经济发展相对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2)长江中游、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内差异呈总体下降趋势;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区域间差异呈总体上升趋势,其他城市群区域间差异均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10%显著性水平下,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对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具有单向溢出效应,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间存在两两双向溢出效应,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无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经过40余年的迅猛发展,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以及娱乐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孕育出其独特的网络文化。然而,其也隐藏着天生的缺陷。随着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和法治理念的不断加强,对网络进行法律规范已成为一种共识。文章就互联网中法的定位进行粗略的讨论,从法律的角度对互联网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比商品房空置率分别在投资性住房需求比例不变、上升与下降时的大小,分析了投资性住房需求对商品房空置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比商品房空置率分别在投资性住房需求比例不变、上升与下降时的大小,分析了投资性住房需求对商品房空置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袁杰 《价值工程》2014,(34):20-21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的形式、功能日趋一致。企业要获得市场的领先地位,就应该及时掌控市场需求的变化,提供适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缩减产品的总成本,做到快速反应和低成本运作,依靠高效益的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来保持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徐玉玉 《价值工程》2010,29(19):95-95
对水厂中存在的"冲洗强度越大,反冲洗效果越好"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和实际工作中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比医用电气等7个直接接触人体产品的国家标准中对剩余电压测试的指标要求,提出了修改标准和改进测试方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文献,论文梳理有关当代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相关理论,对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反向社会化的现状、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制于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心理差异、数字技术的使用门槛,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反向社会化并不是一帆风顺。因此,论文从个体、社会、家庭等多元层面出发,对老年人学习数字技术提出参考意见,以期构建数字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8.
SARS的经济影响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的传播会成为外来灾变冲击一个经济体的正常运行,进而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本文从分析SARS疫情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入手,总结了SARS对各行业运行的影响机理,进而通过建立行业交易周期、行业消费决策周期和行业交易转移指数模型,估计SARS对各行业的伤害深度,最后提出了政府如何扶助受灾企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相比于传统发承包模式的项目,工程总承包项目更需要发包人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总承包人。本研究根据CAS理论构建出发包人对工程总承包人信任演化模型,并针对信任演化规律,基于信任维持角度,给出以下工程总承包人选择策略:拓展信息沟通渠道,提升信任传递的有效性;构建Partnering项目管理模式,巩固信任提升与维持的基础;建立奖惩措施并举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信任稳定;"套牢"承包人,消除机会主义行为。本研究为发包人选择可信任的工程总承包项目总承包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姚伟  张玉良 《价值工程》2014,(26):59-60
本文针对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建立了三相不对称负荷的负序容量与负荷相间功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建立了负载率与变压器效率的函数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得出了三相不平衡度对变压器效率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