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省助学贷款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的业务发展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在甘肃省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征信体系。因此,要防范和化解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为前提,建立起适合于甘肃省本省的个人征信体系,防止甚至杜绝大学生助学贷款还款率偏低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业务十分重视,要求银行业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助学贷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贫困生衡量标准、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助学贷款隐藏着潜在的风险等,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助学贷款总量偏小.作者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助学贷款提出了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助学贷款业务信贷管理体系和贫困生衡量标准与筛选机制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业务,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项业务十分重视,要求银行业积极主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本文通过对宁波市助学贷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当前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的突出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贫困生衡量标准、社会信用环境不佳、助学贷款隐藏着潜在风险等,致使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助学贷款总量偏小。作者还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发展助学贷款提出了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建立助学贷款业务信贷管理体系和贫困生衡量标准与筛选机制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疆金融》2013,(2):150-154
<正>助学贷款在新疆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助学贷款,另一种是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由借款人所在高校转到其家庭所在地金融机构进行审核、发放和收回的贷款,相对国家助学贷款而言,对资金风险控制力较强。此项工作在阿克苏地区推广运行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有关方面的肯定,但由于多种原因,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和进一步完善。本文力求通过对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原因剖析,提出有效促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9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过几年来的不断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运行结果不尽人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对蓑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助学贷款违约率偏高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用障碍,银行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导致大学生获取助学贷款困难;由政策性银行发放助学贷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助学贷款风险,最终形成大量坏账,由政府买单,成为一种社会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失信惩罚机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助学贷款风险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造福社会和贫困学子的公益事业,其意义的重大毋庸置疑。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贷款的发放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学生贷款违约与商业银行惜贷问题较为严重。本文客观分析了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第一、要解决好调动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问题。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重要意义,主动建立健全生源地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办法,让发放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尽可能的全部享受到高校助学贷款相应优惠政策;地方政府也可以按贫困状况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例如财政条  相似文献   

9.
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完善了学生上学的社会救助体系,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缓解了欠发达地区因教返贫的问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弥补了国家助学贷款的缺陷。但同时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及业务操作中存在贷后管理困难较多、社会风险分担与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与银行博弈结构下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以致银行风险大——银行惜贷严重已不容忽视。全面认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风险,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用博弈论来研究我国助学贷款: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银行这对主体间利益博弈所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得出现行国家助学贷款要走出困境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问题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宁波  黄寒 《海南金融》2004,(4):19-21,42
本文结合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提出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问题,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如信用制度、社会信用意识状况等)构建了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高违约率问题的产生进行了解释,并在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的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发,在详比较了新、老助学贷款政策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政策给学生和银行带来的好处以及给高校带来的责任和挑战,提出了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要更好的、进一步的发展,还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成效是明显的,它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高校部分贫困生现实经济压力,保证他们不因经济原因影响学业。但同时也要看到该项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即使按照新机制运行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在全国推开,问题仍不能根本缓解。为从根本上解决现有问题,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持续健康开展,应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作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4.
助学贷款,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性助学贷款,在许多地方助学贷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基于此,我们试图通过对所辖市助学贷款情况的分析,找到助学贷款制度存在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5.
助学贷款为家庭困难的莘莘学子接受高等教育搭桥铺路,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前些年业务的走走停停也让人感到道路的艰辛,助学贷款要成为家庭圆梦、培养栋梁的稳定途径,必须不断改进、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6.
对助学贷款违约与停贷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是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它伴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不断扩展,点燃了无数贫困生的大学梦。然而,时隔几年后的今天,原本定位于高信用的助学贷款正逐渐沦为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贷款。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执行助学贷款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要解决现状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制约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机构的盈利性与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生源地助学贷款属政策性贷款范畴,利率低,期限长,贷款的安全性难以把握,因此金融机构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不愿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效益性则要求金融机构尽可能的满足每一个贫困学生的贷款要求.因此,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生源地助学贷款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常宝宏 《中国金融》2007,(17):83-84
对于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率的居高不下,有人认为是因为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有人认为问题在于学校和家庭的诚信教育严重缺失;也有人认为是我们的社会缺乏对失信者有效的惩戒机制。本文作者从助学贷款的商业性出发,认为是助学贷款功能错位,以及由此引致的教育结构失衡,使助学贷款变成了商业银行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指对本地生源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或其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发放的信用或担保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的有益补充,旨在帮助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对巴彦淖尔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提出加快助学贷款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缘何难以助学: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到目前包括生源地助学贷款、商业性助学贷款在内的助学贷款体系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助学贷款一直备受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但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其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助学贷款手续繁杂、补偿资金不到位、贷款违约率攀高,等等。在一些欠发达地区,一边是人数占到新入学大学生半数以上的贫困生,一边是金融机构助学贷款的少人问津,甚至逐年缩水。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