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消费者个性角度探讨消费者与品牌延伸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以消费者性别人格个性为出发点,依照个性源于消费者人格并赋予品牌的逻辑,尝试运用Aaker(1997)的五维个性量表测量消费者、品牌和延伸产品个性,并聚类三者个性展开品牌延伸实验。实验数据统计及ANOVA分析结果表明,个性匹配能带来较高品牌延伸评价和对品牌正面反馈效应,不匹配品牌延伸品牌稀释效应不显著。同时,验证Aaker(1997)个性量表测量中国消费者、品牌及延伸产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通过品牌延伸进行企业的扩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品牌延伸成为互联网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互联网餐饮品牌"饿了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结果表明:产品契合度、技术契合度均显著影响消费者对互联网品牌延伸产品的评价,母品牌功能形象负向调节感知契合度与延伸评价之间的关系。因此,互联网企业在实施品牌延伸策略的过程中,既要注重产品契合度、技术契合度的作用,又要加强品牌建设,做到契合度与创新性的适度结合,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互联网品牌延伸和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背景,探求影响其品牌延伸评价的因素,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母品牌延伸历史、营销组合、契合度对消费类电子产品品牌延伸有积极的影响,母品牌感知质量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品牌延伸并无显著影响;该结论对我国消费类电子企业了解消费者的思想动态,制定合适的品牌延伸和营销传播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艾柯和凯勒构造的品牌延伸评价的主要因素模型,选用中国产品品牌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消费者对我国产品品牌延伸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品牌延伸态度的因素主要由消费者对原产品质量的认知和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的相关性即转移性、替代性和互补性构成。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应如何采取品牌延伸的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6,(11):11-19
品牌延伸作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主要策略之一,其积极的市场效应与较高的消费者认可度已经得到了理论和实践验证,而关于核心品牌联想对品牌延伸溢出效应的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本文尝试运用ANOVO、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选择百圆裤业、双合成、杏花村汾酒作为研究对象,将品牌延伸理论与溢出效应理论相结合,以消费者品牌关系作为重要的调节变量,探讨核心品牌联想对品牌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品牌延伸行为会产生显著的品牌溢出效应,且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联想关系的不同导致其品牌延伸过程中产生品牌溢出效应的显著程度亦不同;对于中度契合的品牌延伸而言,消费者品牌关系在核心品牌联想对品牌延伸溢出效应影响过程中存在非常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5,(7):14-19
品牌延伸已成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市场和进入市场的重要手段。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大搞品牌延伸、盲目延伸产品线,有悖消费心理,甚至引起马太效应。因此,企业界需要透彻把握品牌成功延伸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品牌延伸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包括母品牌因素、延伸产品因素、企业因素和消费者因素及其评价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二手资料收集、专门访谈、调查方案设计等,对海尔集团和娃哈哈集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证实了前人研究的某方面成果,并为企业进行品牌延伸提供了可参考的绩效评价模型和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理论为基础,从延伸距离的角度来探讨品牌延伸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首先结合延伸距离和纵向延伸,提出了全新的品牌延伸的分类方法;然后对于延伸距离,主要从契合度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测量延伸距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品牌在横向延伸基础上的纵向延伸策略,并从消费者实验的角度来分析延伸距离(近程延伸、远程延伸)与纵向延伸(向上延伸、向下延伸)的不同组合策略(近程向上延伸、远程向上延伸、近程向下延伸、远程向下延伸)对品牌资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对服务品牌延伸有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品牌延伸的内涵与维度,着重研究了顾客互动、母品牌体验和相关度对于服务品牌延伸的影响,并基于消费者视角构建了服务品牌延伸的评估模型,为服务品牌延伸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品牌延伸已成为互联网企业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对互联网企业品牌延伸的研究方向和角度主要沿用传统快消品企业品牌延伸研究的思路,忽略了互联网企业特有的技术性因素,已有理论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性有待提高。本文从SOR视角出发,结合互联网企业产品特点,将用户对网络技术的接受程度纳入考虑范围,从用户感知角度构建了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机制和研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品牌形象、感知契合度、感知联结度、努力期望对延伸评价均有正向影响,感知契合度、感知联结度、努力期望均在品牌形象对延伸评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因此,为成功进行品牌延伸,互联网企业须建设优质品牌形象,依据用户需求不断创新,并基于消费者认知层面,把握契合度较高的近程延伸,提高产品联结度及努力期望。  相似文献   

10.
品牌延伸(BrandExtensions),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它并不是简单地借用表面上的品牌名称,而是对整个品牌资产的策略性运用。目前,品牌延伸已经成为各种公司战略性发展的核心。一项针对美国超级市场商品的研究显示,过去十年来的成功品牌,有三分之二是属于产品延伸,而不是新品牌上市。这是因为,当消费者的经验与知识越丰富,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时,要上市新产品或改变消费者认知的代价就越昂贵。同时,在科技和信息发达的今天,要创造出产品或服务的实质物理性差异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11.
试论品牌延伸的新陷阱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品牌延伸是把双刃剑,它在给企业带来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使企业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品牌延伸,市场的扩张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品牌延伸和授权,扩张同样淡化品牌个性;企业在进行品牌延伸时,应警惕新的经营陷阱。  相似文献   

12.
大量文献研究表明,产品具有良好的品牌个性大有裨益,比如能强化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和购买意向,促成更高水平的消费者信任和忠诚。然而现有的研究尚未充分评估品牌个性对消费者产生的吸引力。而正是这种吸引力能够影响目标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本文为评估消费者对品牌个性吸引力感知进行了概念化,提出了品牌个性吸引力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国内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将品牌社群与品牌延伸领域相结合的研究文章。本文分别从这2个领域中选择了既有很强理论价值又是品牌企业十分看重的品牌社群认同度、品牌社群参与度和品牌延伸评价三个潜变量,通过对来自汽车行业某奢侈品品牌社群的社群成员样本进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探讨了品牌社群认同度和参与度对品牌延伸评价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品牌社群认同度对品牌延伸评价有正向作用,并且通过品牌社群参与度这个中介变量对品牌延伸评价有间接的正向影响。这个结论不仅为品牌社群作用的机理理论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补充,还为奢侈品品牌企业建设、培育品牌社群和发展延伸品牌提供了较为有力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品牌自身并没有销售力,但品牌却与消费者的信任感、忠诚度相结合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品牌塑造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企业应首先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品牌定位,然后开展有力的品牌扩展。在品牌扩展过程中,品牌文化的内涵可以是多元化的,而产品精神应该是单一的。品牌推广的目的是通过对产品精神的强化使产品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为产品创造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产品高度同质化阶段,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消费者对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品牌个性的认知仍符合品牌个性“大五”模型,手机品牌个性维度结构可概括为:时尚浪漫、结实粗犷、称职可靠、纯真朴实、积极活泼。但通过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对各因子对品牌个性总体差异认知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为:在电子消费类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现阶段,只有时尚浪漫、积极活泼维度对品牌个性总体认知差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严宗光  平冲 《企业活力》2011,(11):32-35
品牌延伸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甚至是各个旅游目的地间相互竞争的最高境界。桂林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深度挖掘、旅游品牌的创新依然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桂林旅游目的地应通过实施旅游品牌的产品创新、旅游品牌的促销创新和旅游品牌联合等策略,提高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建设,促进桂林旅游目的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冯磊 《价值工程》2010,29(5):48-49
品牌延伸突破了古典的品牌概念,即一个品牌等于一个产品,等于一个承诺或顾客利益。目前品牌延伸被众多企业奉为企业战略环节中的重要一环,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品牌延伸?是不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进行品牌延伸?本文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