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而翻译又是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化活动和传播文化的先进方式,因此,我国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就是翻译活动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该文以调查研究的方式探析我国古代至1983年间,翻译学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使我们的翻译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从而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翻译活动.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西方翻译理论,注意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结合我们自己的翻译实践,以我们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系为基础,取各家学说之长,补我们研究之短,以此建立我国现代的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3.
翻译标准对翻译实践和研究来说至关重要。遗憾的是,国内关于翻译标准综述的文章并不多,尤其是对其当代发展情况鲜有论及。有鉴于此,简要回顾与分析翻译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因运而生。90多年的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在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实现了从理论盲从到理论清醒,从清醒到自觉再到自信的三次历史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伴随着这三次转变破茧而出,逐步形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王大亮 《新西部(上)》2009,(7):112-112,110
严复的"信、达、雅"理论是当今中国翻译理论的基石.他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思想对中国社会、思想、翻译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即翻译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翻译需要策略;翻译需要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灵活多变的翻译手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以2000年为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经历了从改革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的嬗变。本文着重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题转变的背景、原因,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新主题的内涵和核心内容,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新主题的主要特征、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蒋艺 《魅力中国》2010,(29):236-236
中国儿童文学这个概念产生于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则早在清末民初时就出现了。虽然我国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翻译较其它发达国家而言相对滞后,但通过百年的发展,今天,这两者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介绍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以儿童为本位。  相似文献   

8.
王伟  金茹花 《魅力中国》2011,(2):242-24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商品流通更加频繁,各国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对产品的形象进行广告宣传。因此广告和广告翻译越来越显得重要。广告翻译面临的不单是语言转换问题,还涉及各国诸多的文化差异问题。本文针对广告英语的特点及类别,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跨文化因素对广告翻译的影响,并结合了实例探讨了广告翻译的基本原则及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在英语广告翻译研究上进行一些理论探讨,从而使广告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马锐 《魅力中国》2010,(21):81-81
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中外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和辩证思考,翻译作为踌文化实践,翻译的表面目的是消除异质,而翻译的深层次目的则是向异质开放。异化翻译的文化意义在于对文化异质性的强调。差异是翻译存在的理由,又是翻译的茸的。对文化翻译的几个基本问题,即:文化翻译的概念等进行了理论研讨和实证阐述。  相似文献   

10.
翻译作为新兴学科在中国逐步发展起来,翻译教学又必然是翻译学发展的必要部分。然而,现阶段的翻译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翻译教学的根本所在、翻译教学关键所在、重点所在、中心所在、翻译教学的着眼点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阐释,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曲折地探索,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逐渐总结出来的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经历了中国特色概念的提出、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理论体系成熟三个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3.
金玲 《发展》2016,(3):91-93
蒙古文翻译实践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促进不同历史时期蒙古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桥梁媒介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译学界开始了蒙古文翻译理论研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历程已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然而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学文体方面,应用文体翻译研究相对滞后.本文通过当代蒙古文翻译论著评介的方式,归纳探析当代蒙古文应用文翻译研究现状,从中总结出其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共同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丽文 《魅力中国》2010,(23):268-268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文章从论述了建构主义翻译标准的提出的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和特点,以期更好的运用建构主义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5.
祁光艳 《魅力中国》2011,(2):248-248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的主流。中西方古代宗教翻译传统尽管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思想背景,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相似。本文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郑重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并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从理论体系、实践品质和国际特征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系统完整,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本文从八个方面讨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实践品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出发,从实践中吸收养分,总结提炼,升华为理论,指导着我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思想,不仅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放眼世界,站在国际的视角上,为全球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解决,贡献出了卓越的中国智慧,彰显出鲜明的世界意义与国际特征,对于促进全世界共同携手建设美好地球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全球视角分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在解读典籍和民族典籍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的价值,同是也依据语言翻译学理论探析了民族典籍翻译发展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文学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成为必然,诗歌作为文学的精髓,要求其译作具有美感,汉语古诗词的诸多特性更使得翻译美学成为指导其英译实践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2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要的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及化、大众化。应当在历史与现实的纵向联系和比较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特质和科学魅力;在世界与中国的双重维度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土特色;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涵;在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演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创新;在真理与价值的内在统一中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宗旨和价值目标,以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