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家致富顾问》2009,(5):32-32
1.最佳的采收期。各种菇耳一般以7~8成熟时采收为宜。如香菇7~8成熟时,菌膜己破,菌盖尚未完全开展,尚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菌褶已全部伸长,由白色转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此时采收的香菇,色泽鲜艳,香味浓,菌盖厚,肉质软韧,商品价值高;若过期采收,菌伞充分开展,肉薄、脚长、菌褶变色,重量减轻,商品价值低。  相似文献   

2.
白环柄茹     
张欣 《致富之友》2005,(11):21-22
白环柄菇在真菌分类地位属担子菌亚门.子实体的菌盖和菌柄洁白无瑕.菌肉浓香味美可口。  相似文献   

3.
灵芝质地坚韧,菌盖多色,小者径寸,大者径尺,如肾如心,环纹四射,神采飘逸,是制作盆景的上好材料,若再配以奇石、花草、盆盎,便可设计出栩栩如生、风格各异的灵芝盆景。  相似文献   

4.
石新 《农家之友》2004,(8):34-34
黑斑病和锈斑病是金针菇栽培常见的两种病害既影响产量,又影响品质。其防治方法是:1.黑斑病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毫米~4毫米,边缘整齐。该病以危害菌盖为主,偶尔也侵害菌柄。患病的菌盖再传播到相邻的籽实体,严重时整个菌盖变成黑色,有轻微的臭味。菌盖颜色变黑影响商品性,发病重时金针菇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农家之友》2010,(7):41-41
温差刺激法 对菌床采用白天盖膜升温,傍晚或早晨揭膜降温;菌丝生长前期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后期保持在85%~90%,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要阻止“氧化”。氧气是需氧菌繁殖的必须条件,而需氧菌大多数都是腐败菌,能使青贮料腐败变质。因此,阻止“氧化”的技术要领是压实、密封。使用青贮窖时,要碾压踩实,尽量减少饲料间的空气,顶面封压薄膜,加盖泥土;使用青贮袋时,袋口封扎要松,堆垛要高,顶部压上木板和石块,以便利用自然压力挤出袋内的空气。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是我国1992年从欧美国家引进开发的大宗珍稀食用菌,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发展的菇种,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十大菇类品种之一。大球盖菇鲜菇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含野生菇的清香味,口感好。干菇味香浓,可与香菇相媲美,有“山林珍品”之美誉。因其菇体色泽艳丽,滑嫩爽脆,人见人爱,颇受消费者欢迎。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菌盖圆形,中实,红褐色,初时淡黄色、棕色,成熟后变深,直径3-12厘米,菌柄圆柱形,灰白色,中实,菌柄与菌盖为中生,菌褶与菌柄着生形式为直…  相似文献   

8.
潘晓 《农家之友》2005,(2):38-38
黑斑病该病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关键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给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  相似文献   

9.
一、松杉灵芝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 松杉灵芝子实体中等至大。菌盖半圆形,扁形,肾形,木栓质,直径6.5~21厘米。厚0.8~2厘米.表面红色。皮壳亮,漆样光泽,无环纹带,部分有不十分明显的环带和不规则的皱褶,边缘有棱纹。菌肉白色,厚0.5~1.5厘米,管孔面白色,后变肉桂色,  相似文献   

10.
冯葳 《农家之友》2010,(17):58-58
收菇后的菌糠仍含有大量水分,不宜久存,应及时挑选后晒干或烘干,让水分降至11%以下进行妥善保存。也可将新鲜合格菌糠进行青贮,随取随用。  相似文献   

11.
菌蚊(又称瘿蚊)幼虫为白色,近似透明,头黑色发亮;成虫黑色栖息在杂菌和腐烂的材料上,在未播种的堆肥上产卵,当蘑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前,幼虫就开始孵化,出第一批菇前钻进菇柄和菇盖为害。其防治方法是:1、注意搞好菇房的环境卫生,防止菌蚊就近孳生。同时,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死菇和老根等腐烂废弃物需及时清理。2、培养料尽可能采用二次发酵,菇房和覆土材料必须进行药物薰蒸,以控制菌蚊的卵、蛹和幼虫过早侵入菌床。3、菇房的门窗、拨气筒等要用塑料纱网或遮阳网封牢,网上最好刷上驱蚊杀蚊蝇的长效药物涂剂,以阻隔成虫迁飞入室。阻挡物需经…  相似文献   

12.
一、适时采收 食用菌在七八成熟时,其外观优美,口感好。以香菇为例,七八成熟的标志,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展开,尚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菌褶已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此时为香菇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3.
答:胡桃肉状菌名叫“狄氏裸囊菌”,又称块菌、假块菌,因其子囊果成堆时呈胡桃肉或菜花状,故又称“胡桃肉状菌”或“菜花菌”,色浅黄至奶黄,老熟后呈浅褐,菌肉致密、柔软,压破后有腥臭味。该菌属土壤真菌,性喜高温、高湿,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6-28℃,气温低于111℃则很难生长。主要通过土壤携带、传播,在通风不良,土壤带菌,培养料处理不当(选用不洁料,未经二次发酵),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顾问》2010,(12):32-32
1.室内发菌。香菇从接种到生理成熟需60多天。接种后,应及时移入发菌室培养。菌袋呈“井”字形排放,高8~9层,控制室温25℃左右,相对湿度70%以下。接种后1~6天,菌丝处于恢复和萌发阶段,控制室温在28~30℃,此期菌袋遮光、不翻动、不通风。7~10天菌丝生长开始吃料,室温应降到26~28℃,每天通风2~3次,7天时翻第1次堆,即将堆好的菌袋上下、内外调换位置,  相似文献   

15.
柳松菇又名柳树菇、柳松茸、柳蘑等,菌盖金黄至黄色,口感脆嫩、浓香,汤汁粘质性,似金针菇并略浓,菌香味浓且厚重,并有特殊的鲜香感。现将中药渣栽培柳松菇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冬季水温低,鱼类活动弱,摄食少,鱼病的防治极易被人们忽视。其防治方法是: 一、赤皮病。本病由荧光假单胞菌侵入引起。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明显,所有鳍基部均充血,鳍条末端腐烂,上腭及鳃盖都充血,呈块状红斑。该病在整个越冬期间都可发生,主要危害草、青鱼。防治方法:①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g,化水后全池泼洒。②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药液2g~4g全池泼洒,连续用药3d。⑧用磺胺噻唑治疗,第一天每50kg鱼用药5g,以后每天用药2.5g,将药与米糠、麸皮、面粉等拌和投喂,连喂6d。  相似文献   

17.
周河 《致富之友》2000,(10):23-23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菇(阿魏侧耳) ,因产自新疆 ,又叫天山神菇 ,是一种栽培技术简单、周期短、适应性强、质嫩、味鲜、色泽洁白、营养价值高的珍稀食用菌 ,很受人们欢迎。白灵菇菌丝较一般侧耳品种更浓密洁白 ,抗杂力强 ;子实体丛生或单生 ,菇体洁白 ,肉质肥厚 ,菌柄粗长 ,一般菌柄粗3 -7厘米 ,长6 -10厘米 ,柄实心 ,偏心生或近中生 ;菇盖质地脆嫩 ,延长稍密 ,白色褶纹 ,条顺直 ;成熟时菌盖顶呈内卷状 ,一般盖大8 -15厘米 ,菇体不易碎 ,耐远距离运输 ,单朵鲜重50 -160克 ,最大可达400克。白灵菇属于中温型菇菌类 ,菌丝体在3…  相似文献   

18.
刘建军  石君 《致富之友》1995,(10):19-19
平菇袋栽的系列补液法(二)(接上期)五、大田阳畦补液法。菌袋采完2-3茬菇后,剔除已污染菌袋,并全部脱去塑料袋。如采用大田栽培法,可在高杆作物的中期进行,例如玉米的小喇叭口期,四季豆或黄瓜长至40-50厘米时均可。现以玉米为例说明大田栽培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雚菌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雚菌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但自汉代以后,对于雚菌命名之由,其本意已不为人所知。历代学者多误训为因产于芦丛中而得名。作者在整理古代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菌物学知识和野外考察,对雚菌的现代菌物名称进行了考订;并运用文化人类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揭示出雚菌的名称是来源于古代男根崇拜。  相似文献   

20.
《农家之友》2003,(13):48-48
一、蓖糠代精料喂猪:培育食用菌后留下的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等培养料,经过必要处理可得到菌糠。一般每100公斤培养料可得到60公斤以上的菌糠。用菌糠拌料喂猪,比米糠好,能接近玉米的饲喂效果。1.菌糠收集。食用菌采收后,先将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