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缔约过失责任是对处在缔约过程中的双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保护,是诚实信用原则在缔约过程中的适用。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完善了我国的合同责任制度。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赔偿责任,是缔约一方当事人对他方信赖利益损失的赔偿,但只有在符合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时,缔约当事人才能承担缔约过失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由德国法学家耶林于1861年提出,被誉为法学上的发现,对各国立法和判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缔结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造成了另一方当事人的损害,因此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三种类型缔约过失责任既不同于违约责任,也不同于侵权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只能产生于缔约过程中;是对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的先契约义务的违反;是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弥补性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
张骏翔 《中国市场》2015,(4):60-61,64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因违反依据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先合同义务,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本文叙述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展,以及我国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现状。笔者将通过对学界不同观点的分析,详细阐述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并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其他法律规范,具体分析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四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4.
论缔约阶段固有利益损害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敏 《商场现代化》2007,34(26):282-284
在缔约过程中由于一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行为,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信赖利益的损害,而且还可能会造成其固有利益的损失。对信赖利益的损害可以通过追究缔约过失责任来进行救济,但对于固有利益的损失,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救济的途径。但正是基于信赖对方当事人能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权益给予超过一般人应负的注意与保护义务,当事人才能够直接进入双方的缔约过程,因此缔约过程中固有利益的损害同样也应该纳入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保护的范围。当然,对固有利益损害的赔偿责任应当有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缔约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充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制裁过错,实现合同价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缔约人在缔约过程中有违反合合同义务行为的存在,缔约过程中当事人有过错的存在,缔约当事人损失的存在,缔约人的过错行为与相对人的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存在等四个要件。  相似文献   

6.
周辉 《商场现代化》2010,(22):118-118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因过错违反依诚实信用原则负有的先合同义务,导致合同不成立;或者合同虽然成立,但不符合法定的生效条件而被确认无效、被变更或被撤销,给对方造成损失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为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维护市场经济交易安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合同签约的效益和经济的安全运行,我国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中的先合同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商务谈判不仅仅是商务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法律问题。在合同正式签署之前谈判双方负有先合同义务,这很容易被谈判人员忽视。这包括谈判过程中双方交换的文书、信件等,有些国家的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认定这些非正式文件具有约束力。另外,缔约过失责任原则要求谈判双方不能恶意终止谈判,否则要为给对方造成的信赖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国际谈判人员有必要了解不同国家对先合同义务做何不同规定,以避免意想不到的损失,将交易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信赖、信赖利益的概念入手,论证了信赖是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规范目的。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只能产生于缔约过程之中;是对先合同义务的违反;是造成他人信赖利益损失所负的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弥补性的民事责任。本文拟对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予以阐述,对目前颇有争议的一些理论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以期达到很好地理解和适用缔约过失责任,防止不适当扩大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刘海芳 《市场周刊》2004,(10):83-84
在传统的合同法中,合同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仅仅存续于合同的成立与履行完毕这一段时间。如果合同关系尚不存在或未成立,就无所谓违约责任可言。因此,在合同因一方当事人缔约时的过失不成立或无效时,如何保护受损失的一方当事人的利益,就成为违约责任不能解决的问题。缔约过失责任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产生的。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缔约过失责任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争议。本为即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拖欠农民工工资,归根到底,是未能很好的履行劳务合同所造成的。从法律角度来看,即在雇佣关系合同履行过程中雇主方没有很好的遵从诚实信用原则。一份合同是否能很好的履行,关键在于合同订立阶段双方当事人是否本着诚实信用的态度,合同履行阶段双方当事人是否严格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而合同履行乃是合同目的实现的重要手段,可以视同为整个合同活动的灵魂部分。由此本文就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中的具体适用做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11.
于新循 《商业研究》2004,(3):139-142
合同过程分为成立、生效、履行和履行完毕四个阶段。与此相对应 ,合同责任分别有三种样态 :先合同责任 ,即合同生效前之订立阶段的缔约过失责任和成立后至生效前的效力过失责任 ;合同中责任 ,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完毕前之违约责任 ;合同履行完毕后之后合同责任。这三种合同责任样态以诚实信用原则为理论基础。共同构建合同责任系统。  相似文献   

12.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合同法》上独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的性质。本人详细讨论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起源、理论依据、构成要件、法律特征及其与相关责任的关系。通过对国内外立法和不同学者的学说的论述。让读者清楚了解和掌握缔约过失责任,明白其在规范民事主体的缔约行为,促进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缔约环境,使合同法律制度得以更好的实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合同法》上独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的性质。本人详细讨论了缔约过失责任的起源、理论依据、构成要件、法律特征及其与相关责任的关系。通过对国内外立法和不同学者的学说的论述。让读者清楚了解和掌握缔约过失责任,明白其在规范民事主体的缔约行为,促进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健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缔约环境,使合同法律制度得以更好的实现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契约理论的发生演变,以及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在要求和对当事人利益的全面保护的需要之下,合同信赖利益保护制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历史、比较、价值等法学方法,分析其在合同在订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完善我国合同法中合理的信赖利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契约理论的发生演变,以及在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在要求和对当事人利益的全面保护的需要之下,合同信赖利益保护制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历史、比较、价值等法学方法,分析其在合同在订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完善我国合同法中合理的信赖利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既包括信赖利益,也包括固有利益。信赖利益的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信赖利益之损害赔偿不以履行利益为限。缔约过失责任赔偿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其中,信赖利益的赔偿还可采用可预见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一、“合同相对性”的堡垒:无责任时代 整个19世纪,被西方的法律史学家视为合同神圣的世纪。在那个时代,合同在缔约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这种效力几乎是绝对的,合同仅在缔约当事人间生效,非合同当事人不能根据合同取得利益或者负任何义务。此乃“合同相对性”理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合同法》中明确地规定了合同的附随义务,即: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和保密等义务。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促进合同的主给付义务,维护当事人合法的人身或财产权益。  相似文献   

19.
契约自由被称之为"现代私法的核心",它强调契约拘束力的根源在于当事人双方的意思或意愿,而不是来自外部力量的干涉,从而使市场经济的运转得以顺利进行,为近代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但是20世纪"诚实信用原则"的应运而生,并与契约自由相互妥协,产生了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缔约过失责任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的有限限制,目的在于对该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之间形成一种衡平,将现代社会所肯定的自由观和正义观和谐地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0.
栗胜华  李荣辉 《商业研究》2007,(11):210-213
合同法中缔约过失制度的适用范围,各国法律规定不尽相同。1861年,耶林最先提出缔约上过失责任时,他所指的只是在契约无效或不成立时有过错的一方当事人的损害赔偿责任。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它开始向着更广阔的范围伸展,合同有效情况下的缔约过失也适用缔约过失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