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五章成本控制六、职工劳动报酬与劳动保护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企业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2.
聊斋     
<正> 保证农民工工资的货币支付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的关于做好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用人单位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农民工工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其中有关劳动报酬的条款,应明确工资支付标准、支付项目、支付形式以及支付时间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企业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但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4.
焦新军 《北方经贸》2011,(8):169-171
加班加点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已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强化了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报酬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并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报酬的特别时效。但在实践处理中,因各地的具体规定和实际作法不统一,仲裁和法院部门掌握的尺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对加班加点的概念以及加班加点的时间确认和加班加点工资的科学计算进行重新剖析,从根本上妥善处理好此类劳动争议和纠纷。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我是某玩具厂的法定代表人,厂里与几个农民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每月工资为700元,每月月底发放工资。几个月前,玩具厂工会代表员工与厂里签订了集体合同,其中有关劳动报酬的条款中规定:员工的工资每月不得低于800元。但现在厂里形势不好,我们决定仍给农民工发放700元工资。请问,可否不对农民工执行集体合同的规定?董华董华读者:《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集体合同则是企业与代表全体职工的工会之间为完成生产任务和改善职工的物质生活条件而缔结的书面协议。《劳动法》第…  相似文献   

6.
加班加点工资引发的劳资纠纷已成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强化了足额支付加班费、劳动报酬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并进一步明确了劳动报酬的特别时效。但在实践处理中,因各地的具体规定和实际作法不统一,仲裁和法院部门掌握的尺度也存在差异。各企业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准确地对加班加点的概念、加班加点的时间进行确认,对加班加点工资进行科学计算,妥善处理好劳动争议和纠纷,构建新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商》2015,(4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体性恶性事件大量激增,主要原因在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社会矛盾激化,这与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相冲突。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写入刑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适用。但是在具体各地法院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存在很大差异性的现象引发深思,究其原因在于法律对该罪名的规定存在大量模糊不清的概念。本文通过分析该罪名立法背景、立法目的、犯罪构成,进一步深化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相关问题的认识,实现其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更好地适用。  相似文献   

8.
工资观初探     
周亚新 《商业时代》2003,(10):20-21
工资是指劳动者从事劳动,根据所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按事先规定的报酬标准,以货币形式支付给他们的劳动报酬。工资观是指社会及其成员对工资的看法或态度。对于企业而言,工资是获得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的必要代价;对于劳动者而言,工资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保障;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而言,工资属于分配范畴,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工资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而不同的工资观不仅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而且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致富天地》2005,(2):25-25
《新闻周刊》载文说:《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于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这一条例,如果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这是一个可能具有良好效果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工资报酬、社会保险福利以及在劳动安全卫生等各方面的权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主要在《劳动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予以规范。在2006年8月通过的《  相似文献   

11.
《销售与管理》2006,(2):72-7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六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且应以书面形式对诸如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做出约定。  相似文献   

12.
法释[2006]6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已于2006年10月1日实施,但是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注意到需要防范的八大诉讼风险:风险一:工资支付争议不能再拿时效说事儿。根据《解释二》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工资支付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劳工问题也日益突出,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目前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现象严重,如签订劳动合同的比率很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安全问题严重,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的生存权受到侵害等。文章提出,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第二,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拒不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的用人单位。第三,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劳动定额标准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日常监察制度。第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抓紧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参保问题。第五,要加快制订《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修改完善《劳动法》。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年我国新劳动法颁布之后,在劳务派遣这一章节中,有关同工同酬的相关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的具体规定:"在用人企业中,对于从事技术以及劳动熟练程度一致的劳动者来说,同工同酬是其法定权利,工资分配同样需要遵守按劳分配的原则。"然而,随着近些年国内劳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劳务派遣关系较为复杂且混乱,不少用人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相应的同工同酬,这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劳务派遣中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益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具体分析,旨在为此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吴晓芳读者:用人单位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是在社会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就您所遇到的情况而言,又掺杂了一些特殊的因素,的确应该在法律上有一个明了的说法。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你有依法取得工资的权利。公民的合法劳动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对公民的劳动付出必须支付合理回报,任何单位都不得无理拒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辞退职工是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的,这一规定的出台是的劳动者的合法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是也给我们的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企业在解除劳动关系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的一次性支付的方式,文章就当前劳动法背景下的经济补偿金的会计处理的具体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延丽 《市场周刊》2009,(3):60-61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在承继了《劳动法》第二十二条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订立保密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竞业限制的规定,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一定期限内,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劳动者就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劳动者若违反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相似文献   

18.
<正>单位要求解除合同,却让员工填写《离职申请表》;不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却大幅度降低薪资待遇逼迫员工自动辞职……虽然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对经济补偿金支付的前提、标准、数额等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实际用工中仍有个别单位试图通过逼迫劳动者辞职以逃避这一法定义务。  相似文献   

19.
《江苏商业会计》2006,(4):I0001-I0002
为全面推进我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工资分配和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实现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的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江苏省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现就在全省各类企业全面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光彩》1995,(4)
《劳动法》知识小问答1、《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2、《劳动法》适用于哪些劳动者?《劳动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与企业、个体经济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