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茹长云,刘连环新税制规定所得税的核算必须以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据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并规范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从而保证了税法的独立性,强化了所得税的调控功能。但在具体工作中,有不少同志把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应税所得下同)同会计上的...  相似文献   

2.
横向公平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其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春虹 《当代财经》2001,(11):36-38
在所得课征范围既定条件下,个人所得税横向公平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关键又在于税前扣除制度是否科学规范。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规定还存在很多缺陷,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横向公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方向是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度,扩大税基,规范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科学设计税前扣除额标准。  相似文献   

3.
一、所得税制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 1.所得税计算基础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 在所得税立法上,首先要考虑国家的利益,保证税收收入及时定额入库。同时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支付能力,所以我国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辅助收付实现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引入"计税基础",产生了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分剐确认为"应纳税暂时差异"与"可抵减扣暂时差异",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将年终会计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并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在此基础上确定利润表年报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和新所得税法对上市公司实际税负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准则在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面变化很大,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会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影响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内外有别的企业所得税法相比,不仅税率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有变化,而且在费用扣除方面变化也很大,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会影响上市公司所得税实际税负。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实施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上市公司所得税税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会计经历了其重心从资产负债观到收入费用观、再到资产负债现的转换过程.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指出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确认则是关键所在.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也分为两种形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在资产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按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税利润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负债类科目中设置"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由于应税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似文献   

7.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进行抵债,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计税成本;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税。该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对债权人的会计处理比较,存在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和损益确认的差异,最终产生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该差异的性质为时间性差异。在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该差异时,应区别重组债权是否已计提坏账准备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
刘勇 《铜陵学院学报》2005,4(1):44-44,47
账务调整是纳税机关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根据税务机关的建议,对应进行会计处理的错漏账项,进行更正和调整。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进行账务调整时明确区分会计所得和计税所得的必要,并提出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9.
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因而导致同一家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会计制度和准则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在对外捐赠业务的核算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本文从所得税会计的原理入手,指出在对外捐赠业务的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提出了对外捐赠业务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奚云美 《时代经贸》2009,(8):127-129
本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结合2008年1月1日起执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对所得税会计中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和所得税费用三个难点问题以一种新的思路加以诠释,并用实例说明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之一。对初学《企业所得税法》的中职生而言,学习的难点是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合教学实践,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两个概念,并正确把握税法对收入、扣除项目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12.
由于财务会计和税法的目的不同,对某些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原则与税法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区别在于确认收益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财务会计规定,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企业在进行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应将按财务会计规定核算的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按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13.
对现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是企业核算其所得税费用必不可少的.它是市场经济复杂化、多样化的直接结果,也是会计规定和税法实行独立核算,由此产生差异而所形成的必然结果.现行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来源于经济社会实践,又指导实践,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公式本身,它却并不是完美无瑕的,理论知识只有不断地更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实践,在经过了相关的实践和研究后,笔者觉得该公式尚有改进的余地,具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炜 《时代经贸》2013,(4):114-115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其纳税人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征税对象是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征收方式采用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而合理的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等的前提下,对尚未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的各种巧妙安排。  相似文献   

15.
张宏范 《经济师》2009,(6):193-194
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指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在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税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及完善所得税政策和管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所得税角度看,税收制度主要用于防止企业低估利润、少交所得税,而会计制度主要用来防止企业高估利润、误导相关决策。与所得税的课税目的不同,会计核算的目的使得按照会计核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税前利润与按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往往出现差异。通过对我国企业所得税税制和会计制度两类差异性的初步比较,可以制定若干的措施使实际中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之间更协调,既保证纳税人的利益,也保证了国家税收。  相似文献   

17.
陈世辉  殷晓红 《时代经贸》2012,(20):201-202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低迷,中国出口和内需遭受双重打击的大环境下,企业财税人员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合理进行包括所得税在内各税种的纳税筹划,尽可能地减轻企业的税费负担。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会计研究文献发现,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简称"税会差异")中包含了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信息。既然税会差异中包含了企业盈余管理的信息,那么有大额税会差异的公司,审计风险必然相对较高,审计师从而会增加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收费。本文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大额税会差异是否有助于解释审计风险和审计收费。研究结论发现,大额税会差异和较高审计收费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就意味着税会差异可以被审计师用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从而决定自己的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收费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企业未实现汇兑损益是由于按期末汇率进行调整时发生的,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外币资金的收付,但现行所得税法,是将这种未实现汇兑损益计入或抵减应纳税所得额。一方面企业垫支所得税,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国家税收也没有充分体现一致性与合理性原则。笔以为应区别对待未实现汇兑损益,采取收付实现制和递延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建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这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历史性进步。本文详细介绍了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主体、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不同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