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补贴与反倾销相似,同样存在价格比较及其基准的确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目前两个主要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的立法和实践,发现两国确定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的一般法律原则显著不同。在此前提下,在对华反补贴实践中还存在以下两个差异:一是在外部基准还是国内基准适用问题上的基本待遇不同,二是价格比较基准确定的具体操作程序不同。但同时,两国在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问题上存在一个共同点,即是否适用外部基准取决于各自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定或在同一产品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导向产业认定。这一共同点可能成为其他WTO成员今后启动对华反补贴调查时决定是否采用外部基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反补贴与反倾销相似,同样存在价格比较及其基准的确定问题。文章通过考察美国的反补贴立法和对华实践,试图揭示其对华反补贴价格比较基准的原则和方法。虽然美国反补贴法不同于反倾销法,未对"非市场经济"作特殊规定,但调查当局在反补贴立法和以往对市场经济国家实践的基础上,通过2006年以来的一系列对华案件,基本形成了一套基于外部基准的价格比较方法,用于度量中国政府向涉案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和要素(包括资金、土地)的补贴利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和美国反补贴调查主要目标国,反补贴中的价格比较及其度量基准,尤其是与反倾销"替代国价格"类似的"外部基准"问题已日益引起关注。文章通过美国对主要国家反补贴历史案件的统计分析,试图揭示外部基准对市场经济国家的适用,基本结论是:外部基准是美国对外反补贴基本方法,主要适用于基准利率(包括贴现率)和上游投入品基准价格的确定;尽管具体方法与替代国价格基本相似,但采用频率低于内部基准;其适用原因主要是:涉案国金融体系的国家垄断、受补贴企业资信不良、涉案产品上游原材料市场的国家或国有企业垄断。  相似文献   

4.
冯军 《国际商务研究》2016,30(6):84-88, 94
《中国加入议定书》第15条涉及的是中国在反倾销和反补贴中的价格公平比较,被认为是关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实际上,该条规定的是在何种情况下适用"替代国价格"以及在任何情况下"替代国方法"在中国"入世"15年后的适用必须停止。替代国价格适用与否和市场经济地位是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不可混淆。《中国加入议定书》和WTO协定中对市场经济或非市场经济地位没有任何规定或标准,与"非市场经济地位"有关的仅仅是一些WTO成员方的国内法规定。  相似文献   

5.
频繁采用外部基准计算补贴利益是美国对华反补贴调查中的一大焦点问题。但是,美国调查当局强调,该方法完全依据现行反补贴法,其实施也早有先例,并非仅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本文通过一系列美国对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典型案例的考察,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外部基准确实是其在对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调查中价格比较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受调查国政府通过所拥有或控制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向涉案企业提供贷款或原材料投入是适用外部基准的两类主要情形。  相似文献   

6.
"非市场经济"及随之而来的替代国方法给中国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带来重大困难。WTO的多边贸易协定并未界定"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只是规定了使用替代国方法的前提,而中国的入世特别承诺又放宽了替代国方法的适用。在WTO框架外,自贸协定不失为一种突围之法,在中国已经签订的自贸协定中,也不乏排除适用替代国方法、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实例。在未来的自贸协定谈判中,包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协议签订中,可以通过规则设置排除替代国方法的使用进而促进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正式承认。  相似文献   

7.
"非市场经济"及随之而来的替代国方法给中国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带来重大困难。WTO的多边贸易协定并未界定"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只是规定了使用替代国方法的前提,而中国的入世特别承诺又放宽了替代国方法的适用。在WTO框架外,自贸协定不失为一种突围之法,在中国已经签订的自贸协定中,也不乏排除适用替代国方法、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实例。在未来的自贸协定谈判中,包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协议签订中,可以通过规则设置排除替代国方法的使用进而促进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正式承认。  相似文献   

8.
万丽 《北方经贸》2021,(3):38-41
按照《中国入世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加入WTO15年期满后,即自2016年12月11日起,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国停止使用"替代国"的做法。欧盟为了履行WTO义务,在2016年11月9日提出了修改反倾销和反补贴规则提案,该提案提出了以"市场严重扭曲"概念替代原立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反倾销新方法。2017年12月19日,欧盟公布了《反倾销基础条例》的一个修正案(第2017/2321号条例),删除了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定,确定了市场扭曲的概念,规定了反倾销的特殊计算方法。在存在严重扭曲的情况下,反倾销新规中计算正常价值的新方法使用未被扭曲的价格和成本来构造正常价值,而不使用出口国国内价格和成本,本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替代国"方法。本文借助辽宁紫光成功应诉欧盟热轧钢板桩反倾销案,深入探讨欧盟反倾销新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欧间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美铜版纸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铜版纸案中,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打破了由乔治敦钢铁案确立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法的惯例。非市场经济地位由各国国内法规定,是一个包含政治、经济因素的复杂问题。美国调查机关在计算中国铜版纸的倾销幅度和补贴率时,出现了矛盾之处。一般而言,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是比较理想的途径,但美国以后很可能对中国同时适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法。  相似文献   

10.
启用外部基准规则的相关问题是中美之间"双反"纠纷的关键问题之一,美国国内立法中关于外部基准的规定早已存在,并为世界其他国家及多边贸易规则所借鉴。美国也已经在对华的"双反"措施中大量使用外部基准,并经常辅以"不利可得事实"证据采信方法以消解外部基准规则的适用障碍。外部基准与替代国价格有明显的区别,但外部基准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较之于替代国价格尤甚,其不仅冲淡了中国在"公共机构"和"重复计算"等问题上所取得的胜利效果,也将使今后中美之间的"双反"纠纷变得更为复杂。中国应尽早重视外部基准问题,从贸易规则、诉讼策略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1.
印度已成为全球对外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第一大国。本文对可获详情的134起涉华案件的非市场经济待遇状况从行业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采取反倾销措施的119起案件中,中方应诉案件为66起,在参与终裁应诉的224家企业中,仅有22家获市场经济待遇;(2)政府参股是当局确定中国应诉企业非市场经济待遇的首要依据;(3)调查当局对涉案企业上游主要投入品生产企业股权结构、价格决定、政府干预和要素市场的调查因其对反补贴的潜在影响而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铜版纸双反案作为美国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的开端,到现今美国将双反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新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形式开始由反倾销争端为主转为反倾销反补贴并行。基于"美对华双反案"有关中国四种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WTO磋商案涉及的法律问题的评析,提出双反措施存在双重救济问题,并分析双重救济的违法性。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西方各国的反倾销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中"非市场经济地位"更使得我国成为国际反倾销最大受害国。本文从欧盟对华反倾销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入手,分析了它与对华反倾销的关联性,研究欧盟对华反倾销中替代国选择的几个关键性问题,阐明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危害及不良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部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印度已成为全球对外反倾销和对华反倾销第一大国。文章对可获详情的134起涉华案件的非市场经济待遇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印度对中国实施非市场经济待遇的主要依据是认定涉案企业存在政府实质性干预,确定正常价值的主要方法是印度实际支付或应付价格法和最佳可获得信息法,与同案市场经济待遇中国企业相比,非市场经济待遇对涉案产品反倾销税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被许多西方国家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西方国家认为在中国生产资料价格受政府的控制,难于将政府补贴和实际生产成本区分开来,因而在采取贸易保障措施时都对我国采取反倾销调查而不是适用反补贴调查.贸易摩擦不断.  相似文献   

16.
两条腿走三步——美国对华反补贴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反补贴是中关贸易磨擦的新热点.同美国主要适用国内反倾销法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不同,美国对华反补贴则是"两条腿走三步",即适用国内反补贴法和诉诸WTO争端解决机构两种途径来处理中国的"补贴"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美铜版纸反补贴案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商务部对"铜版纸案"作出征收反补贴税的终裁,改变了美国坚持了23年的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补贴法的贸易政策。"美国对华铜版纸案"启示我们,美国对华适用反补贴法的大门已经彻底打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对我国现行的补贴政策、税收和银行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并运用WTO的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截至2002年4月30日,国外对华反倾销已达493起,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损失百亿美元以上。造成这种现状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外国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采用“替代国”价格来判定法律上的倾销存在与否。加入WTO之前,我们期待着通过加入WTO,中国出口面临的替代国问题有望得到改观,并可能不复存在。然而,现实并未让我们如愿,《中国人世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十五条以国际条约的条款明确规定其他成员方对中国仍可适用“替代国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反倾销领域的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行了解读,并以美国商务部于1995年1月到2010年6月期间终裁的85起对华反倾销案件为研究样本,统计了这些案件的普遍税率和单独税率,共计1175个裁决结果,采用关联分析方法针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对反倾销裁决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对美国商务部肯定性裁决结果无显著影响,但对反倾销税率高低的裁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解析欧盟对华反倾销“分别待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盟针对中国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特殊反倾销规则当中,分别待遇(Individual Treatment)是与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密切相关的又一重大问题.根据分别待遇规则,欧盟委员会在计算倾销幅度时,将把该出口商涉案产品的出口价格与运用替代国规则确立的正常价值进行比较,进而决定是否建议欧盟理事会对该出口商征收最终反倾销税.作为“一国一税“制度的例外,分别待遇制度对中国出口商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