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期市场钱荒现象空前绝后,但同时央行明确表示当前货币政策处于稳定状态,泯灭市场预计央行会释放流动性的预期。同期隔夜拆借利率、中短期回购利率大幅度飙升,股市也出现罕见的羊群效应,恐慌性抛盘蜂拥而至,6月25日上证综指开盘便破建国大底,盘中最高跌幅5.74%,创下自2012年12月1949点后另一阶段性新低1849点,市场跌跌不休投资者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2.
在经历6月钱荒的惊秫后,临近年末,钱荒剧情再次上演,12月19日,中国银行间1月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又创6月钱荒以来新高,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也连续三日飙涨。对此,央行紧急宣布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适度注入流动性,但导致钱荒的核心问题就此解决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而更悲观的预期是,2014年,中国金融会出现更大动荡。钱荒背后隐伏多年的连锁危机将无法继续遮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来,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问题愈演愈烈,市场流动性频频告急。但今年以来货币供应快速扩张,M2增速远高于全年13%的预期目标,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也较快,按理说不应出现“钱荒”。  相似文献   

4.
《证券导刊》2014,(1):59-59
近日,在央行连续注入流动性后,货币市场“钱荒”忧虑正逐渐散去。然而,各大货币市场基金年末“抢筹”大战正在上演。有望摘得2013年度货币市场基金业绩冠军的工银瑞信货币基金日前公告,自2014年1月2日起,该基金单笔最低申购金额降至0.01元,同时,自12月25日起,调整该基金申购上限至3亿元,工银瑞信旗下的另外两只短端产品工银7天理财和工银14天理财债基也同步调整申购上限至3亿元。  相似文献   

5.
余丰慧 《金融博览》2013,(22):86-86
2013年后半年以来,特别是6月20日的中国内地罕见银行钱荒后,钱紧、钱荒似乎像恶魔一样附体于中国资金市场。针对外汇占款增加1200多亿元,中国央行停止了逆回购操作,却使得银行钱紧又来,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都较大幅度攀升。现在看来,钱荒是一个顽疾,不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和理顺金融市场、银行业市场秩序,钱荒必将继续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份“钱荒”以来,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持续承压,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债券发行利率与到期收益率均上行。2014年春节过后,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趋于宽松,隔夜SHIBOR由1月28日的4.85%下降至4月25日的2.36%。预计今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状况要好于去年,但不能就此乐观推断未来不会再发生“钱荒”。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31日,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及瑞士央行宣布将现有的双边临时流动性互换协议转换为长期互换协议,将该六国央行彼此之间的双边互换协议构建成一个货币互换网络,并允许在彼此签署特定双边互换协议所规定的必要市场条件下,网络中的任何一国央行可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向其他五国央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如果说此前的临时互换协议有助于减缓金融市场流动性压力,减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长期互换安排则将作为一个审慎的流动性支持手段,继续行使稳定金融市场的职能。为均衡全球经济发展,切实便利双边贸易与投资,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与其他经济体央行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货币互换安排。本文分析了发达经济体央行建立货币互换网络对全球以及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资》2013,(13):10-10
很多人认为,央行关死了印钞闸门,才导致这次银行问拆借市场连续数人飙高。 最近一段时间,“钱荒”惹得人心惶惶,吊诡的是,我国的M2已经是超过百万亿元了,增发速度也是全球罕见。到底这次所谓的钱荒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银行向奶妈哭穷到底有没有迫使央行低头?这一系列的疑问如果得不到澄明,所谓的钱荒会形成链式反应,冲击着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引起这次钱荒的主要导火索是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放水政策的终结预期。首先是美联储宣布要逐步退出放水政策,其次是安倍经济学中的放水和杠杆带来了巨大的负效应显现,再次是央行也迫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以及储蓄贬值的压力,收缩泛滥成灾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今年六月,中国货币市场出现了罕见的一幕:银行"求钱若渴",央行不为所动,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全线飙升,6月20日隔夜及7天同业拆借利率分别创下历史新高;而交易所资金利率更是疯狂,隔夜资金利率一度高达30%的天价,紧张程度超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虽然6月份的"钱荒"年年都有,但今年尤其严重,许多金融机构人士表示,当前资金紧缺的状况的确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甚至是空前惨烈的资金局面。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中央的"淡定",央行并没有选择像以往一样,在市场流动性紧张的时候施以援手,管理  相似文献   

10.
《首席财务官》2009,(5):58-59
2009年4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巨额正回购行为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担沈,这种行为向市场传递了怎样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转向?是否将引发2009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逆转”?央行回购与流动性对冲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其政策目的是通过资金的投放和回笼,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4月份以来,  相似文献   

11.
涂力磊 《证券导刊》2013,(23):25-25
6月25日,央行在其网站上发布《合理调节流动性维护货币市场稳定》的公告称,为保持货币市场平稳运行,近日央行已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一些自身流动性充足的银行也开始发挥稳定器作用向市场融出资金,货币市场利率已回稳。  相似文献   

12.
曹军 《中国外汇》2007,(11):23-23
众所周知,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而言,稳定金融市场与抑制通货膨胀就像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同时兼顾。稳定货币市场需要央行降低利率,加大市场资金供给,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此举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资金流动性过剩,并带来通胀风险;抑制通货膨胀则需要央行调升利率,紧缩市场货币资金供给,带来的后果可能就是信贷资金枯竭,市场流动性过低,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郑桂娜 《时代金融》2011,(36):76+94
2002年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并将其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主要工具来对冲外汇占款回收流动性。文章首先重在采用格兰杰检验和协整检验的方法,从实证角度来考察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基础货币量的效果、央行票据利率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并根据分析在了解央行票据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证券导刊》2014,(14):57-57
马年以来,受益于新增外汇占款的增加,货币市场流动性呈现较为宽松的态势。银行间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从2月初的4.26%跌至1.83%,是2013年“钱荒”以来的新低。3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有望在最近一两年就能够实现。参考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经验及影响来看,伴随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收益率有望提高,规模也有望继续扩大,货币市场基金面临较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市场套利机制下流动性"过剩"的症结及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并不是货币绝对额的增加,而是表现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内生性因素和政策制度的外生性因素共同引致的货币流量过强。央行沿袭数量型的调控手段已无法对日趋加快的货币流量进行调控,使之呈现市场流动性相对过剩。因此,央行应重视对货币流量的监控,消除非市场机制的套利,实行微量递增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模式,逐步运用价格型调控工具,引导社会公众对央行货币政策操作产生预期,才能有效地解决流动性相对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银行间货币市场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平台,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对于完善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设定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测度指标与梳理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事件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政策工具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分析结论,并总结其对于完善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要避免近期不断出现的“钱荒”,需要我们从金融体系流动性的一般规律和理论出发,结合我国金融市场结构、流动性调节机制和银行行为特征,深入分析“钱荒”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市场流动性调节、银行流动性管理和监管等方面存的问题。这样才能减少“钱荒”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一直被流动性过剩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困扰.央行不断加息,还伴以提高准备金率和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等措施.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正式宣布我国将逐步从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过渡.  相似文献   

19.
2013年6月以来,全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剧,“钱荒”现象席卷全国.各银行间的传统业务竞争更趋激烈,揽存抢钱苗头显现.本轮“钱荒”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效力叠加的结果.钱荒折射出金融的异化.农合行要强化自身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从强化流动性风险管控、合理配比资产负债结构、强化信贷结构调整,加强票据业务自查、区别对待新进客户授信四个方面入手,做好信贷运行风险控制,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市场爆发了一次"钱荒"事件。由于市场风传某银行违约,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各家银行都牢牢捂住了自己的钱袋子,导致市场流动性衰竭,拆借利率迅速飙升。隔夜Shibor一度冲高至14.33%,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当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认为,这次钱荒事件"与市场传闻扰动、企业税收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以及商业银行半年末指标考核等多种因素叠加有关"。这些因素往年也都存在,却并未引发类似的"钱荒"事件。笔者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有三:一是外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