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对乳牙使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拟行根管充填的患儿60例共72颗乳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使用Vitapex糊剂进行充填,对照组使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比观察两组患牙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Vitapex糊剂对乳牙进行根管充填,相比以往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不同时机牙周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时机牙周治疗分为早期组(n=46)与延期组(n=46),早期组于根管治疗1周后给予牙周治疗,延期组于根管治疗5周后给予牙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及生命质量。结果 早期组治疗有效率(91.30%)与延期组(80.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降低(P<0.05),且早期组低于延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日常活动评分升高(P<0.05),且早期组高于延期组(P<0.05)。结论 不同时机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进行牙周治疗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但根管治疗后及早进行牙周治疗,能有效降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根管治疗失败的84例92牙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果 84例92牙根管治疗失败的患者中,43牙因欠填,占46.74%,7牙因遗漏根管,占7.61%,19牙因牙冠充填材料脱落或松动,占20.65%,12牙因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占13.04%,4牙为牙折,占4.35%,7牙因超填,占7.61%。结论充填不当及预备不当均会出现不能彻底清理根管及封闭不严等情况,进而出现根管系统感染现象,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同时冠部渗漏及根管遗漏等也会导致根管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镍钛机扩和热牙胶充填系统在根管治疗上的临床效果,选择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来赣州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需要根管治疗的患者100例(136颗患牙),运用镍钛机扩和热牙胶充填系统,完善根管治疗。3年后回顾治疗效果。结果 3年后患者回访89例,患牙115颗,治疗成功的患牙为106颗,治疗成功率达到了92.17%,远远高于普通治疗方法的成功率。结论运用镍钛机扩和热牙胶充填系统进行根管治疗有效的提高成功率,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观察碘伏、VITAPEX糊剂用于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甲组用碘伏消毒根管、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治疗急、慢性根尖周炎,并与乙组碘伏消毒根管、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填根管治疗急、慢性根尖周炎进行比较。结果甲组碘伏消毒根管、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治疗急、慢性根尖周炎优于乙组。结论 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治疗急、慢性根尖周炎疗效好,且表现出使用方便、省时、易充满根管,密合度好等优点。碘伏的应用提高了感染根管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种给药方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妇产科门诊诊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包括A组(n=30,保妇康栓+奥硝唑片治疗)、B组(n=27,双唑泰栓+奥硝唑片治疗)、C组(n=29,甲硝唑栓+奥硝唑片治疗)、D组(n=29,奥硝唑片治疗),比较4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成本-效果,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27/30),B组治疗有效率为92.59%(25/27),C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27/29),D组治疗有效率为86.21%(25/29)。A组成本-效果比为0.74,B组成本-效果比为0.52,C组成本-效果比为0.45,D组成本-效果比为0.45;以D组为参照,其中A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2.96,B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69,C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3.56。结论甲硝唑栓+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显著,且成本较低,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PECL)患者应用替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内封药对其相关牙周指数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收治的PECL患者240例(患牙240颗)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120颗患牙)。对照组给予甲醛甲酚(FC)根管内封药疗法,观察组给予替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内封药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牙周指数[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P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BI、PD、GI、PL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1β、hs-CP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硝唑-地塞米松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PECL患者具有较优疗效,能显著改善其牙周指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共9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再予以奥硝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治疗7 d。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片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替硝唑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100 例行根管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患牙137 颗.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50 例,患牙69 课,对照组50 例,患牙68 颗.观察组患者使用替硝唑联合地塞米松根管内部封堵治疗,而对照组则用甲醛甲酚置入根管治疗.术后第一周与第二周各进行一次复诊,观察两组患者患牙的根充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根充率为80%,远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硝唑联合地塞米松应用于根管治疗时有着良好的协同效果,扩展了抗菌谱,可持续发挥药效,疗效明显较甲醛甲酚高出许多,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得必泰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经电子胃镜确诊的消化性溃疡且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32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得必泰联合奥硝唑。对照组单纯用奥硝唑。两组同时进行7d的治疗,4周后复查电子胃镜和快速尿素酶试验,根据消化性溃疡的内镜分型结果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由奥硝唑联合得必泰组成的一周三联疗法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价廉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来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的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A组与观察B组,观察A组的患者给予奥硝唑进行治疗,而观察B组的患者给予甲硝唑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比较观察A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B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的不良反应比观察B组不良反应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明显优于甲硝唑,奥硝唑治疗该病起效快且疗程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TV)的效果。方法将226例TV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硝唑治疗TV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奥硝唑组与甲硝唑组,各30例,分别使用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奥硝唑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甲硝唑组的70.0%,且镜检结果表明奥硝唑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分泌物中滴虫数明显低于甲硝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分泌液中的IL-2、IL-8、IL-13水平均明显降低,奥硝唑组患者治疗后的IL-8及IL-13水平的变化值均明显高于甲硝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降低阴道分泌物中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在牙体牙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碘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填充,观察组患者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根管填充,两组患者均于完成修复后7d进行复诊,并持续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口腔评分及治疗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咀嚼情况与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咬合关系及美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齿咬合力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龈沟出血指数(BI)及牙龈指数(GI)评分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不同方案对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莫西沙星和奥硝唑的治疗;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而未治愈的对照组患者再接受莫西沙星组治疗,最后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71.8%;对照组未治愈患者再接受莫西沙星组的治疗,治愈率达81.8%。结论采用莫西沙星的治疗方案对于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效果突出,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氢氧化钙糊剂用于根管消毒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1例急、慢性根尖周炎、牙髓坏死的病例,共有患牙148个,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78个牙,以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封药),对照组(70个牙,以甲醛甲酚合剂髓腔内封药),治疗完成后一年复查。结果氢氧化钙组远期疗效明显好于甲醛甲酚组。结论氢氧化钙糊剂是根管消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患有Ⅱ-Ⅲ期褥疮的住院患者,按分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碘仿消毒,在其基础上加涂湿润烧伤膏,B组患者只采用碘仿消毒。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2%,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5%,A组愈合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在褥疮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应用氢氧化钙制剂对牙体牙髓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40例,利用氢氧化钙制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牙体牙髓疾病的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对氢氧化钙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完成治疗后,20例龋齿患者中有18例症状消失,有效率为90%,对剩余2例患者行二次治疗也全部治愈;10例牙齿磨损患者在一次治疗后均痊愈;6例根间周疾病中有5例治愈,另外1例由于患病较严重,无法完全治愈;4例牙齿过敏患者均治愈。患者的牙齿疼痛情况均消失,疾病改善情况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氢氧化钙制剂对牙体牙髓疾病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且治疗方法比较简便,副作用小,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两种方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济学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注射液)、B组(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甲钴胺片),以TCSS评分结果为效果指标,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4.14%、79.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成本分别为4387.54、5854.5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采用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方案治疗较更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及甲钴胺片治疗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B超引导、米非司酮联合使用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绝经后取环的妇女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使用B超引导联合米非司酮取环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取环术,观察比较两组效果、疼痛及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取环成功率为100.0%,需要扩宫24.3%(9/37),对照组取环成功率为67.6%(25/37),需要扩宫91.9%(34/37),两组取环成功率、需要扩宫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联合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传统取环术,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扩宫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