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银子 《经营者》2006,(16):56-58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就是市场。在以利润为第一驱动力的市场里,在缩减开支的各种举措之中,精简人事是颇为常见的一种。但我们也看到,裁员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使好了,能控制成本,使公司轻装前进,扭转颓势。但是如果使不好,也会使公司阵脚大乱,员工人人自危,难以回到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企业裁员的经济理由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使几乎每一个公司都被迫不断地研究对策,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不知不觉之中,裁员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手段。尽管裁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适应商场变化的主动的战略式裁员,还是被动的为走出困境的应急式裁员,裁员对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调整手段,合理的裁员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从理论上看,企业裁员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公司所面临的环境也越发复杂与动态,很多公司在面对经济困境时往往将裁员作为度过暂时困境的一项措施。裁员虽然能减少企业人工成本,但是那些留下来的员工也因此产生很多心理上的负担,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对裁员后的幸存者进行积极的组织干预是非常必要的。一、公司裁员后幸存者的组织行为与心理特征公司裁员后,没有被裁减掉的幸存者会产出很多不利于  相似文献   

4.
李彦宏消失了。从2006年2月份,他几乎没有在媒体面前露过面,即便是百度深陷裁员风波时,他也没有出来做过任何解释。李彦宏去了哪里?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李突然出现在了媒体的聚光灯下。在这寒冷的冬天,他不仅为媒体讲述了他2006年的行程,更带来了他2007年的狂妄规划:进军日本搜索市场,与Google及雅虎等巨头在海外展开竞争。他告诉媒体,虽然进军日本的时间表还在制定之中,尽管公司还没有开发出适合日本市场的产品,但已开始聘用日本员工,驻东京分部也在筹建中。这一战略预想的提出,可以说是百度中文搜索王者从本土向海外市场扩张,从中文搜索…  相似文献   

5.
你会裁员吗     
彭湃 《企业文化》2004,(4):76-77
“这是我这一辈子所做过最糟的一件事。”某公司 CEO 在2003年宣布公司大幅裁员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如此告诉媒体。该 CEO 解释说,裁员使公司从时速65英里的成长速度,在短时间内跌至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裁员的杀伤力真的如此之大吗?知名的班恩顾问公司研究了1999至2002年间的财富500强企业中的288家公司后,发现曾在那3年内裁员3%以上的公司,之后股票不是没有增值就是增值幅度不高;裁员达15%以上的公司,之后的股票表现更是明显不佳。《人力资源杂志》分析认为,除了公司本身以及被裁  相似文献   

6.
冷媚  贾建锋 《人力资源》2005,(21):16-17
裁员,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随着组织变革的加速,并购之风在企业界愈演愈烈,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一令人痛苦的问题.国际上,摩托罗拉公司在10个月内连续三次裁员;朗讯宣布全球裁员1.6万人计划;三菱汽车公司裁减8000名员工;索尼全球裁员10%;波音公司再裁1440人.国内企业裁员的消息也从未间断过,先是联想、实达等IT公司,接着是几大保险公司也紧随其后,实施减员.没有泪水和怨气的裁员艺术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一门必修的功课.  相似文献   

7.
冷媚  贾建锋  赵连 《人力资源》2005,(11):16-17
裁员,一个沉重的话题。然而,随着组织变革的加速,并购之风在企业界愈演愈烈,企业领导者和员工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一令人痛苦的问题。国际上,摩托罗拉公司在10个月内连续三次裁员;朗讯宣布全球裁员1.6万人计划;三菱汽车公司裁减8000名员工;索尼全球裁员10%;波音公司再裁1440人。国内企业裁员的消息也从未间断过。先是联想、实达等IT公司,接着是几大保险公司也紧随其后.实施减员。没有泪水和怨气的裁员艺术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一门必修的功课。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使很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及工厂都以减薪、裁员、削减成本作为应对措施。相反,汤姆逊并没有主动地大量裁员。公司虽已逐步完成战略转型.但战略转型再加之金融危机,使汤姆逊去年的成绩平平  相似文献   

9.
最近.电子信息行业的几宗裁员行动格外引入关注。电子业巨头惠普、索尼、松下等先后宣布了规模庞大的裁员计划.而在裁员计划之前。几大日系电子公司的巨额亏损也让市场震惊。  相似文献   

10.
10月下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公司”)传出批量裁员信息,此次裁员主要针对的是中金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投行部门。裁员的确在进行。”一位中金公司员工证实,而且这也不是公司今年第一次裁员,上半年投行、销售、交易和后台部门已经陆续裁员不少,主要是因为公司利润下降太快。”  相似文献   

11.
在公司经营不景气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往往被迫裁员.表面上看,公司是节省了一些人事成本,但是,在裁员之后,很容易发生调度不当的情况,以至运营流程发生脱节,形成许多"三不管"的死角或者产生新的管理漏洞,再者,如果仅裁员、不精兵,就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整体效能,最终造成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这无疑会使公司雪上加霜!在本文中,笔者提出:公司在裁员时,应当充分运用"6R"策略,以保障裁员之后的正常运营;在裁员后,要马上并用"6C"策略,进行精兵,以组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  相似文献   

12.
去年裁员减薪的巨浪并没有延续到今年。日前,根据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美世发布的《2009年中国市场第一季度监测报告》显示,75%的中国企业表示不会降薪,而且其中还有50%的企业明确表示仅会调低今年薪资增长率至7.4%。锦田顾问(中国)公司日前发布的《珠三角2008裁员与降薪调查报告》中也显示,  相似文献   

13.
一篇来自联想研究院工作人员的联想裁员感受文章,在网络上掀起喧然大波。裁员细节的描述其实非常中性,感受是淡淡的无奈与深深的悲伤。从个人角度,看着多年并肩战斗的伙伴在公司裁员策略下被迫离开,确实是一件悲凉的事情,更多置身联想之外的人也感受着世事变迁的凄凉与悲伤。然而,从一个更大的公司角度,裁员举措究竟来源于何?究竟对整个公司作用如何?恐怕不是每个普通人都会去思考的问题。联想内部对裁员的看法恐怕是喧嚣声音中值得倾听的。 “高速公路上换轮胎。”这是乔健女士对此次裁员一个巧妙的比喻,幽默之外看出一点艰辛。对于联想…  相似文献   

14.
国际动态     
《中外企业文化》2006,(8):95-95
德国安联将大规模裁员 德国最大保险集团安联保险公司近日在慕尼黑总部宣布,今后几年公司将裁减约7500人,其中7000人是其德国境内机构员工。根据裁员计划,安联保险公司将把目前德国国内的21个保险分部减少到10个,并保留2.5万个正式工作岗位。安联保险公司德国市场负责人鲁普莱希特说,裁员是“痛苦的一步”,但对于提高公司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组织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之中,深受外部经营环境和自身结构变化的影响.企业因自身发展需要势必适时对资源进行配置和调整.裁员便是其中人力资源配置调整和变革行动的一种重要类型和方式.我国企业裁员活动不仅反应了裁员的特殊性,也同样在相关方面存有共性,在裁员战略、方法,以及实施裁员时所面临的问题方面值得研究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朱晓平 《人力资源》2006,(20):59-63
裁员通常发生在公司战略转型或经营陷入困境的时候,甚或出于对公司宣传和造势的需要等,这是企业战略决策层为了改善经营绩效而采取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但如同一个凄美的童话,当一个企业裁掉原本属于体内的一分子,在其发展过程中完成换血的同时,也给所有相关人员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果不对裁员过程中产生的这种负面心理影响进行有效的管理或合理的引导,则会严重妨碍企业裁员增效目标的达成,甚至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悲剧性事件。大多裁员案例都很难做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但是,难道裁员就一定是一种被动的组织风险行为,成为让相关人员痛苦的经历吗?难道只能是企业与员工的“赢-输”结局吗?笔者在近几年中曾以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身份参与了若干公司的裁员工作,提供在裁员过程中的心理支持。经历过这些事情,笔者认为,通过导入系统性的心理支持,完全有机会使裁员工作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7.
近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公司的业绩显著下降,纷纷进行裁员来应对危机。这一金融危机对我国IT业的影响也已逐渐显现出来,与国际市场关系密切的某些公司如联想也将进行裁员。看来,2009年中国IT领域也将迎来一个“冬天”。现在人们关心的是,中国的IT企业如何“过冬”?尤其是关心本来就很弱小的中国软件业如何“过冬”?  相似文献   

18.
永远有比裁员更好的办法 刘戈: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HR该如何进行人才重组?是不是该考虑裁员?裁员将对企业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公司困境的背后是团队,团队的背后是文化与心态,而改变文化与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换帅与裁员。中国的中小企业寿命普遍偏低,裁员是其在困境中不得不做的选择。为了改变着这种现状,通过在企业实习中得到的实际经验,结合自己所学,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几轮。本文着重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裁员的原因,并找出中小企业在裁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中小企业在裁员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也是中小企业走向灭亡的一方面原因。通过专业化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走出困进,理性裁员。  相似文献   

20.
在缩减开支的各种举措之中,精简人事或日裁员减肥是颇为常见的一种。望文生义,裁员的意思就是缩减员工数目,换言之,企业的运作功能依旧相当,只是由较少的员工来担任而已。乍看之下,这是缩减成三的好方法,其实它的副作用不小。有人谓裁员减肥为"杀手锏",这种说法实不为过,因为在实施之际,组织之中处处充斥着肃杀之气,员工人人自危,士气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