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牛顿算不准股市的疯狂 大名鼎鼎的牛顿也曾做过股民。1711年,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迅速攀升,涨幅惊人。当年4月,牛顿用大约7000英镑左右的资金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很快他的股票就涨起来了,仅仅两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相似文献   

2.
关注股市的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2009年9月中旬的一段时间,中国股市里以海虹控股、新大陆、厦门信达、东信和平、远望谷等一些公司为主的股票突然大幅飙升,连拉涨停,这可乐坏了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事后人们看电视、看报纸、看电脑、听广播才知道,这一切,全来自于一个最近几年才慢慢进入人们视野的新词汇——“物联网”。  相似文献   

3.
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企业进行股市投资的机会日益成熟。如何获得较大收益并控制风险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针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利用马尔科夫链预测股票收益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企业股票投资组合策略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4.
泡沫属股市常态,但与境外成熟市场不同的是,中国股市泡沫呈现出结构性尤其制度性泡沫的特征。造成中国股市泡沫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但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显著不同,其中不变的和决定性的因素是制度,尤其退市制度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地方政府过度保护行为,这是绩差股成为狂热投机对象和泡沫膨胀的根源。因此,治本之策不是大幅增加股票供给,也不是推出注册制和做空机制,更不是让股市暴跌,而是厉行退市,这是中国股市走向规范成熟的关键。但退市是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需要决策部门和监管部门拿出智慧、决断和勇气。  相似文献   

5.
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持续走“牛”,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个人储蓄投向股市。根据美联储(FRB)的统计资料,美国家庭直接持有的股票数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通过养老金账户和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分别以年均18%和25%的速度增长。持续的“牛”市使股票成为美国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成为其财富的主要来源,由此产生的股市“财富效应”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富效应”是一柄双刃剑,一旦股市暴跌,又将出现巨大的负“财富效应”,消费减少,经济衰退,财富缩水。这一现象也在美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内外经济发展迅速,有诸多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了股市之中,但股市行情变化莫测,时刻牵动着每一位股民的切身利益。面对这些问题,有一种可靠的股票预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上证指数的基本情况,然后对BP神经网络做了相关介绍,针对股票市场自身所具备的非线性特征,基于LM (Levenberg-Marquard)算法所优化的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预测和模拟了上证指数的收盘价,将产出的预测值与实际股票价格进行比较,以获得相关结论。文章研究的目的是以上证指数为例来检验BP神经网络在股票预测中的有效性,为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股市新闻和股票历史价格,首先将股市新闻作为多重核的一个子核,利用中文分词软件对股市新闻进行分割,并从中选取1000个有代表性的词语处理后作为股市新闻子核的特征空间;然后选取11个指标对股票历史价格进行了处理并将其作为另外一个子核的特征空间;最终利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对两个特征子空间进行合成,并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8.
股票和股市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一路走来,已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股票,可以让人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一日之内沦为落破乞丐。因此,股市上的色彩变幻,牵动着众多股民的神经。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行情也为各界广泛关注。尽管在空前的大“牛市”来临的时候,许多人不约而同积极地纵身股市,但股票和股市对普通股票来说,还多多少少遮掩着神秘的面纱。本期“经济史话”栏目开始刊登的系列文章,试图通过回顾股票和股市历史,介绍历史上难忘的股票事件,重申股市箴言——没有永恒的“熊市”,也没有永恒的“牛市”,“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由于历史原因,在一开始就被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种股票,这是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就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一样,中国股市也必须经历一次由部分流通向全流通的转变。因为一个企业的股票,因非流通股的存在,其流通股的股票无法体现其市场价值,也不能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目前,流通股价严重扭曲,整个中国股市市盈率大大高于国际市场的一般水平,为将来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造成无法逾跃的障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走近国际社会,进入WTO以后,必将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那么资本市场的开放就成为必然。而开放的前提是必须先将中国股票全流通,使股票的价格真正体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股票的价格序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对投资者来说,如何准确分析股市行情,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显得更加急迫;对中国股市的管理者来说,如何把握股市动态,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选取2006—2015年的上证指数周收盘价的数据,计算股票对数收益率,通过对时间序列分析理论的实证研究分析,建立上证指数的GARCH模型和ARFIMA模型;进而对两种模型进行预测并比较,来说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拟合股票价格趋势的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在特殊的发展演变中,中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  相似文献   

12.
牛顿迭代法是方程求根中的一种较快捷的迭代方法,但遇到较复杂的方程时计算量较大。本文采用了MATLAB编程来实现牛顿迭代法,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例子。  相似文献   

13.
心理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预测与决策等行为。在股票投资中,投资者的行为——买进、卖出或继续持有股票同样也受到一定的心理因素的支配。这一点,在投机性的股市显得更为突出。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的被  相似文献   

14.
陈宇祥 《经营者》2007,(17):25-25
对于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债的影响各不相同。普遍的利好是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公司债融资,也就不必冒险从股市二级市场通过买卖股票进行融资了;反面是公司债将吸引大量资金离开股市,造成股指的下挫,这一点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5.
记者:十一期和十期连续报道霜降起盘,果不其然,霜降那天(公历10月23日)千支股票齐刷刷地封在了涨停板上,真绝!很多读者看到杂志后,提前一个星期进货建仓,结果赚了一个饱!十二月到了,请您为股民选支好股票。 广:立冬后股市稳涨,一路缓升,极尽历史高点,蛇年多曲折。整顿市场,一波三折,但总是除弊行利。这是使股市长期向好的一次必然调整。 记者:哪些行业可选? 广:入冬以后,水旺兴木,纺织业、化学工业、木材、建材、水利、港口、饮品类行业、酒类行业为多多受益的行业。 记者:方位应关注哪? 广:方位以北.东、东…  相似文献   

16.
张亮  陈晓剑  赵炎 《价值工程》2004,24(2):91-96
从股利贴现模型出发,分析了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条件下,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对股票市价的不同影响,通过严格计算比较了这两种股票发放形式对股票市价的影响效果,并用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对结论进行了验证。最后,简单讨论了由于实际市场的不完善性而对模型计算所得结果的修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信风格指数,对中国股市的规模效应现状展开分析。结论说明,从长期看,中国股市存在比较明显的规模效应,小市值股票回报率较高;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大市值股票和小市值股票交替领先;小市值股票的收益率较高,而大市值股票的波幅较缓。研究还证明,小市值股票与大市值股票的收益率差异在上涨时比下跌时更为显著。中国股市的规模效应成因主要可以归纳为“股价操纵”以及“收购效应”。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股票期权激励计划 美国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并于70年代开始实践。股票期权甚至被认为是公司治理结构发展的里程碑,这一方式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到90年代达到高峰,其发展现状呈现如下特点:第一,涉及范围广。美国几乎所有大公司都有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第二,尽管一般职员与经营者的股票期权数量增长都很快,但上层经理人员与一般职员的差距在显著扩大。第三,股票及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美国经济复苏、股市蒸蒸日上的时期。第四,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促进了金融衍生市场的繁荣,经理人员往往在金融衍生市场对其股票期权寻求保值增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财务管理》课程以股份制公司为背景,阐述了现代企业理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考生在学习过程中作对基本的概念着重理解外,还应掌握各种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如:第二章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是第三、四、五、六章计算的基础;第三章债券发行价格、股票发行价格的计算方法和第六投资中债券内在价值、股票发行价格的计算方法和第六章投资中债券内在价值、股票内在价值的计算方法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同样,第四章计算优先股、普通股个别成本的方法和第六章计算优先股、普通股收益率的计算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计算的方法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0.
行者 《房地产导刊》2005,(11):32-33
股市与房市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老话题。犹如男女之间的关系。尽管我们未必比前人认识得更清楚,但争论起来,仍然是唇枪舌剑,振振而有强辞。综观股房之辩,观点一分为三,是派,否派,是是否否或不是不否派。是派认为,股民和业主是同一人,股民在股市里赚到钱,自然会有更好的房地产购买力,增加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令房地产也沾光。反之亦然。此派常常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美国连续10年经济繁荣,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共同繁荣,被认为是经典案例。但这种观点疏漏很多。比如,一个人在股市上赢利丰厚,为什么要离开股市呢7同样,一个房地产的投资者,对股市每天的大进大出是否喜欢’他为什么要在共荣的时候,在高处接手股票呢?持否派意见的人很多,他们认为。股市是房市的敌人。用于投资的资金就那么多,投入股票就投不了房子,如果股市好于房市的收益.则取股市,如果房市收益更好,则转房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