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财是实现居民消费跨期平滑的重要方式,互联网理财凭借其便利性、普惠性等优势迅速渗入居民家庭,并对其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构建互联网理财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理财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互联网理财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使用工具变量、替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更样本等方法不影响结论稳健性;其次,互联网理财主要通过获取利息收益、提供支付便利性和缓解信贷约束等三种机制产生影响;再次,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对消费的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中低收入和低学历家庭更为明显,特别的是如果家中有未婚儿子,则互联网理财对消费没有显著的影响;最后,从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两个维度,进一步研究了互联网理财对消费升级的影响,发现互联网理财显著提高了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的比重,同时显著降低了生存型消费的比重。因此,互联网理财的发展有助于扩大内需,实现居民消费升级,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适度消费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经济活动的消费入手,揭示过度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适度消费的观点和实行适度消费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eer observation on consumption decisions using a lab-in-field experiment. Respondents make consumption decisions either alone or under peer observation. We find evidence for peer effects. We are able to study these further by looking into the mechanism and performing detailed heterogeneity analysis. Concerning the mechanisms, we find evidence for an information channel. Further, we show that the consumption choice is influenced by how many people made the same decision previously, but not by who those people are, hence finding evidence of a psychological channel. Respondents with higher cognitive ability are less susceptible to peer effects, while people living in small villages are more susceptible.  相似文献   

4.
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樊纲  王小鲁 《经济研究》2004,39(5):13-21
本文建立了一个消费条件模型来考察影响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变化的各种因素 ,包括交通运输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城市化水平、消费者信用手段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以及收入分配差距等等。模型发现城市化水平是在收入水平以外对人均消费影响最大的变量。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条件也对消费有重要影响。银行卡普及率和养老保险的普及有正的影响 ,而以吉尼系数表示的收入差距可能具有负影响。基于模型取得的对消费影响的经验参数 ,作者建立了一个中国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 ,对各省市自治区的消费条件状况进行刻画。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消费变动的未来趋势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这种过度消费模式的形成既有其传统习惯的原因,也有其理论渊源和政府政策的引导.反观中国的消费模式,尽管已经发生或正在经历转型,但总体来说还是一种谨慎型消费,正是这种谨慎型消费,成为了中国抵御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一道屏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加快消费转型的步伐,大力促进适度消费,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万竹 《时代经贸》2007,5(4X):103-104
女性消费者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除了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外,还包括情感过程。几乎每个女性消费者都自觉不自觉的体验过“冲动购买”,女性的这种行为在本文中认为是情感作用下的决策。本研究的重点是女性消费者的情感,包括女性消费者对商品情感过程、女性消费者的情感的影响因素,旨在为企业为女性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7.
培育我国绿色消费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倡导绿色消费,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是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培育绿色消费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消费者三大消费主体的作用。当前我国培育绿色消费模式可以从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引导绿色消费行为、启动政府绿色采购、培育绿色产品市场、加强绿色消费制度、完善绿色消费立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分析:基于门限协整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Hansen and Seo(2002)最新发展的门限协整方法(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est)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两机制门限协整,当对均衡的偏离小于或等于门限值-7.85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倾向于不向均衡状态调整,而当对均衡的偏离大于门限值-7.85时,他们都倾向于向均衡状态调整,并且能源消费的调整速度大于经济增长调整的速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地区特定的社会现状决定了西方消费理论很难找到能够完全解释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中国解"。由于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并不平滑,而是具有明显的"短视性""阶段性"和"谨慎性"特征,这些特征的共同作用致使农村居民的消费路径呈现出"锯齿状"。这一消费路径可以更好地解释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为进一步制定行之有效的启动农村市场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收入不平等与总消费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在高收入地区,不平等程度越大似乎消费需求波动越大,而在低收入地区,收入不平等越大,消费需求波动反而较小。本文找到证据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收入分配在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区中影响消费需求的短期波动是不同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加快低收入地区如中西部的经济和金融发展步伐,加大金融发展相机调整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李莹莹 《时代经贸》2007,(2Z):19-2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逐步扩大,整个社会消费倾向偏低,导致消费率偏低。提高消费率有利于解决内需不足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收入风险对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首次采用大型微观家庭面板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的耐用品消费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改革进程方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企转制和员工下岗等就业体制方面的重大变革,使居民"收入风险"显著上升,进而明显抑制了城乡家庭的耐用品消费。(2)城乡对比方面,农村家庭面临更高的收入风险,其消费决策对风险因素也更为敏感,因此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和农村就业保障体系,对于提高农民消费和福利水平意义重大。(3)本文的研究结果完全支持(S,s)理论模型;同时在收入风险的度量和代理变量选取方面,文章中的一些分析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汽车、住房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政策评价。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已从过去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基本上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但消费关系日益复杂。新疆城乡间、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仍存在较大差别,制约新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收入、环境、理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本文采用排序选择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有:收入水平、子女教育状况、家庭人口规模是影响居民消费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户主工作单位性质、受教育水平也影响消费意愿,由于居民消费观念保守,信用卡对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没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本文还研究了居民储蓄的主要目的。根据这些结论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扩大消费需求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而居民消费又是消费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青海省为例研究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据1990~2009间的数据对青海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支出和投资额以及净出口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青海居民消费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0.89057,投资与生产总值的关联度为0.739156.因此,居民消费比投资更能影响整个青海的经济增长.我们对青海居民消费现状分析发现,最终消费率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消费需求是份额最大,最稳定的需求,最终消费内部呈现多样变化等特点.并在对青海省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出青海省促进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persistence of the overall, core, food and energy Harmonized Indexes of Consumer Prices for the European Monetary Zone (HICP-EAs) and to identify its implications for decision-making in the private sector and in public policy.Using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evel of persistence in four HICP-EAs: headline, core, food and energy. Moreover, contrary to popular belief, the core index does not reflect permanent price changes. We also find evidence that the food and energy price indexes are more volatile and more persistent than the other two price indexes. Our results also show a reduction in persistence for both the headline and the core price indexe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but not for food and energy.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both the private sector and for policymakers who use the core price index as a reference in their decision-making. In particular, core price index can lead to erroneous perception of price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消费行为及其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不力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大问题。研究表明:收入与消费倾向负相关,且持久收入弹性小于暂时收入弹性,利率与消费倾向显著正相关,这暗示:由于对未来的支出存在悲观预期,农民更注重将持久性收入列入储蓄计划,而将利息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等额外的暂时性收入用于改善生活。农业投入不足是农村消费市场疲软的最根本原因。价格对农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因此,启动内需,关键在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就业渠道,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8.
在异质性房价预期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本文构建了包括家庭消费决策、企业生产决策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混合的RBC-VAR方法和1998年1季度至2010年3季度的数据模拟分析了住房价格、消费和货币政策选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期房价上涨的家庭越多,住房价格波动对消费波动的影响越大;贷款价值比越高,住房价格波动对消费波动的放大效应越强,但经验证据并没有支持这种放大效应;盯住住房价格的货币政策获益很少,其在减少产出波动的同时增加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遏制房价偏离均衡的上涨,尤其是房价上涨预期,但货币政策不宜盯住住房价格。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wood consumption during the industrial expansion which took place in the western world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nineteenth and the first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Spain. For this purpose, we present the series of Spanish wood consumption both as a raw material (WRM) and as firewood (FW) between 1860 and 1935 and we carry out two exercises with these series. The first calculates the intensity of use (IOU), which relates wood consumption in physical terms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GDP. The second, more complex, exercise estimates a standard consumption function that allows us to know the elasticity of WRM with respect to the GDP, the Spanish price of wood and the Spanish price of a substitute material like iron. Based on our results, we discuss the lower dependence of the Spanish industrial economy on wood, the “liberation” of forest areas that may have occurred in Spain as a resul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 what extent the trends observed for the Spanish case can be extrapolated internationally.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industrialization transformed the uses of wood and, 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source per unit of GDP decreased, its overall consumption increased, generating greater pressure on forests at an interna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一个两部门的生产函数,建立了估计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计量模型。利用45个国家(地区)1980-2007年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当以人均消费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时,能源消费溢出效应的国家(地区)差异。实证检验的结果证实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转换行为,具体来说两者有且只有一个门限值,当人均消费水平在门限值以内时,能源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而当超过这一门限水平时,作用反向且不再显著。此外,本文发现超过门限值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地区)不仅从对消费者负责的角度应当实施节能减排,而且从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看,也应当并且可以实施严格的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