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中美 《经济导刊》2005,(11):82-85
2004年5月,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平交易局完成了《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包括微软和柯达在内的多家跨国公司目前已经在中国市场的相关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些企业可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阻碍或限制市场竞争。这份报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新的中心已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竞争的主战场.为了更好地竞争致胜.跨国公司纷纷在华引进了自己的物流经营模式.因此,跨国公司如何适应在华的物流竞争,选择适当的物流模式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一些成功跨国公司主要物流模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的比较,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华物流模式的选择问题.文章结论认为,第三方物流模式是跨国公司在华的理想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为巩固其竞争优势,纷纷采取人才本土化战略。文章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的特点、动因及其给我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公民行为是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其相关理念逐渐被认可并成为一个发展趋势。随着国外跨国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和快速发展,在华跨国公司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出现了主体缺位的现象。文章通过阐释跨国公司企业公民行为的内涵,即公司股东及高层管理者等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表现出企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行为,并对企业公民经济行为、企业公民社会行为、企业公民道德行为与企业公民自然行为4个一级指标及相关二级指标、衡量指标的内涵进行详细阐述;最终从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与32个衡量指标来构建跨国公司企业公民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规范在华跨国公司治理行为,促进在华跨国公司发挥更大的经济社会等效益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曾一军 《当代财经》2004,(12):101-104
跨国公司在华的新产品开发策略,对中国市场结构和企业产生了冲击。本文从行业层面上研究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的竞争策略和运作特点,分析对中国市场结构的影响,提出中国竞争企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外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发生了重要转变。其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在华本土化战略;加强了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和对次优技术的转移;加快了制造业向华转移步伐;在华独资化倾向增强等。这种转变受到我国宏观环境、产业环境和我国企业内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竞争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的引进外资战略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一涵 《经济论坛》2006,(13):104-105
最近,中国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由于进场费引起的摩擦和冲突不断激化,一些外商零售企业(如大型外资超市)利用其市场主导地位向本土供货商收取进场费的限制行为尤为突出。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进场费之争对中国民族工业将造成不利的影响。2004年5月,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一份《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报告,该报告一些结论也倾向于这种观点。从产业组织学的角度看,零售商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的行为属于“纵向限制”。所谓“纵向限制”,又称垂直限制或垂直约束,使之处于同一链条上商品的生产或销售的不同阶段上的经营主体之间…  相似文献   

8.
在华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有可能被扭转吗?这是一个被学术界忽略的问题。笔者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分析了产业结构因素对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外资产业政策、资金密集度、营销强度和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正相关;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只有提高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在华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在华策略的变化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双赢的诱惑下,跨国公司纷纷登陆中国.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世界投资报告>统计,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形成跨国公司间的竞争之势.在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市场更加开放的现阶段,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在华策略.这些变化标志着跨国公司与中国新一轮经济合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创,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经营发展也深受其影响,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不降反升,在华研发机构所处的战略地位在不断提升,其角色演化进程在提速。为探析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的演化路径和驱动机制,从演化经济学视角,并结合运用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和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分析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过程,以此来系统地厘清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角色演化的内在机理,进而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维持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是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研发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以上海为例,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本地化动因,探讨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对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并提出了利用跨国公司研发本地化推进上海创新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跨国公司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公共关系的视角发现跨国公司在华的各种社会责任行为的实质是一种公共关系行为,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通过公共关系的表象实现在华利益的原因,以及允许这种行为存在的外在环境和导致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现实状况,并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公共关系的视角发现跨国公司在华的各种社会责任行为的实质是一种公共关系行为,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通过公共关系的表象实现在华利益的原因,以及允许这种行为存在的外在环境和导致在华社会责任弱化的现实状况,并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舒莎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76-177
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撤资行为呈现增长趋势,这一现象已引起国内学者重视。通过对已有的跨国公司撤资文献做以梳理,不但回顾了国外学者的跨国公司撤资理论文献,同时也介绍了针对在华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这对研究跨国公司撤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R&D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裕春  万欣荣 《经济师》2002,(11):60-60,81
自 1 994年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在北京投资成立北京邮电大学———北方电讯电信发展研究中心 ,跨国公司纷纷抢滩中国R&D。截止 2 0 0 0年底 ,来自 1 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 1 0 0多家R&D机构。文章阐述了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的动机 ,总结海外R&D机构在华分布规律 ,探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点 ,展望跨国公司在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发展趋势 ,分析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轿车产业的产品线竞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跨国公司借助其有效的产品线策略,在使品牌得到快速扩散的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轿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和游戏规则。我们的博弈模型和实证分析表明,利用其在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品牌声誉上的巨大优势,跨国公司的产品线竞争不仅恶化了本土企业原有市场的竞争,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土企业的品牌延伸产生了挤出效应。改变这种困境的政策选择是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进行激励,而非限制跨国公司的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呈迅猛发展态势,它们为了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纷纷把物流业务外包,本文主要分析跨国公司在华实施物流外包决策的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德先诉索尼案反映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争夺之中,跨国公司利用技术优势,通过限制竞争来打压我国企业,达到霸占市场的目的。跨国公司限制竞争的手段多种多样,如采取技术壁垒、价格歧视、捆绑销售等,从这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张传良 《经济前沿》2007,(12):51-54
近年来所曝出的一系列跨国公司在华行贿事件使得跨国公司在华的商业贿赂活动逐渐浮出水面。目前,跨国公司在华频繁感染"贿赂病"凸显出我国在立法、监管以及市场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不仅造成了跨国公司在华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而且严重危害到了我国民族企业、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蚕食了我国的经济资源、恶化了经济犯罪,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公害。可见,反跨国公司商业贿赂已迫在眉睫。我们应尽快完善国内立法,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强化监管和惩罚机制、尽量减少寻租机会避免灰色交易发生、并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公司商业贿赂现象,净化商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宋亚非 《经济与管理》2006,20(10):54-58
构成跨国公司价值链的三个主要环节是研发、制造和营销。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先期进行加工制造环节向中国转移(本土化)后,开始逐步完善在华研发—制造—营销一体化的完整价值链布局。基于在华跨国公司研发和营销本土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趋利避害,规范与引导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行为,保障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