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或“风险集中于银行”是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综合反映,与通过银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融资渠道无关,防范、化解和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不一定必须通过放弃银行融资来实现;现阶段应当以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为契机,推进国有银行改革,重塑银企关系,发挥银行作为债权人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作用;同时,鼓励国有银行拓宽贷款对象、允许其从事其它业务、重视自身的债权并解决其外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样,国有银行的利润来源可以多样化,有能力消化不良资产且风险也不会再集中于银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融资主体融资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融资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在国有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的过程中,由于非对称信息和政府行政干预的存在导致了国有银行债务约束软化及国有企业融资成本和破产成本约束软化,出现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融资风险生成与转嫁)的问题.因此,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降低非对称信息的程度和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3.
贾康  阎坤 《金融博览》2005,(11):28-28
改革开放使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并使银行成为融资主渠道。但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和国有银行的软预算约束互为因果、互相传染,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压力迟迟不能强化到位,形成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银行改革“两位一体”的难题。国有银行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均属改革的“攻坚”内容,两者不是相互平行、互不关联,而是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的。变“互相拖曳”为“良性互动”,既是理性的选择又是力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协调改革黄新民,刘有源,吴敬文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之间债务关系的日益恶化,直接影响着银行与企业的生存和协调发展。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及其经济主管部门损害银行利益搞改革,借转机建制之名,行逃废银行债务之实,如通过租赁、承包、股份制...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国有银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以放权搞活、财务包干、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化改革发展到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商业化改革,促进了备项业务的全面发展和经营实力的不断增强。但长期以来,我国单一化的融资渠道始终没有根本改变,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仍起着社会融资主渠道的作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不断集中到国有银行并累积下来,影响了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进展。(一)国有银行自身推进商业化改革的能力明显不足。首先,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从1992年开始至今已7年了,但企业化改革中…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①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体.在国有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的过程中,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得以生成并转嫁给国有银行,产生了国有企业的高负债和国有银行巨额不良资产的问题.应通过降低融资过程中的非对称信息的程度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府的多重利益驱动与银行的信贷行为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以我国转型经济下政府、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紧密联系作为研究的背景,深入分析了政府多重利益驱动下的银行目标函数,并以会计稳健性标准作为衡量银行对债务人信贷要求的指标,实证检验了这一制度安排下的银行信贷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一系列商业化改革的完成,国有银行的经营理念正在向现代商业银行趋近,对于没有政府干预或干预较少的贷款,其信贷要求能够根据债务人的风险作出相应的调整。然而,仍然存在的政治性贷款又使其信贷行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即使得银行对债务人的贷款标准不能根据风险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且造成了其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信贷标准的差异。此外,来自政府提高资产质量的压力和向非国有企业发放信贷时潜在的政治成本迫使国有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对非国有企业要求过于严格的信贷标准。  相似文献   

8.
银行风险外部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路 《新金融》2004,(11):6-9
金融风险作为典型的经济风险与一定的经济环境密不可分,研究中国的金融风险,除了应关注银行的内控机制之外,还必须关注与市场失灵有关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外部性问题,关注中国国有银行与国外完全不同的经营环境,关注微观企业制度状况,关注中国金融业经营环境演进过程的时滞效应。要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的同时,关注和加快配套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加快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改善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三方共谋贷款扩张的制度机理,以解释目前软预算约束竞争-信贷集中与扩张-银行信贷“公地悲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内生性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0.
曹焕 《中国外资》2013,(4):9-12
本文就中东欧国家实体企业融资现状及其潜在的风险做了分析,着重从银行信贷扩张增加银行潜在风险、私营银行融资比例增长较小对经济刺激不大,国有银行融资基数较小增加实体经济运行风险、银行业贷款申请周期加快、利率下调增加金融业风险积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和外资银行对外资企业贷款支持造成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做了分析,并对上述问题做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中东欧国家实体企业融资现状及其潜在的风险做了分析,着重从银行信贷扩张增加银行潜在风险、私营银行融资比例增长较小对经济刺激不大,国有银行融资基数较小增加实体经济运行风险、银行业贷款申请周期加快、利率下调增加金融业风险积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和外资银行对外资企业贷款支持造成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做了分析,并对上述问题做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面向企业的仓单质押业务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个体形式的融资,而单个企业往往在与银行的融资业务中处于被动地位。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融资企业与所在供应链进行捆绑,依托物流企业为中介,由供应链整体行为取代单个零售商行为与银行进行融资业务,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来改变融资企业在融资业务中的被动地位。在考虑有无违约风险两种情况下,分析捆绑融资中库存对银行的质押率变化和利润差异的影响。分析这种表明:库存水平越高,捆绑融资和个体融资质押率越低,且后者降低更明显;另外,风险中性的质押率大于风险规避下的质押率,风险中性下倾向于与企业进行个体融资合作,而风险规避下倾向于与企业进行捆绑融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逐步解决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资本金不足、社会负担重等问题,对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其办法主要是增加银行核销呆坏帐准备金,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实行债转股,提高国有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等来实现。中央希望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来解决国有企业、包括国有银行经营中的困难,并以此来实现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的目标。因此,可以说无论是提高国有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还是实行债转股,一个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相似文献   

14.
树立贸易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对于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对象过于集中于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现状、有效拓展贸易融资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促进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发展,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注重借款企业资信的评级授信测评方法以及粗放的贷后管理方式,采用适合贸易融资自偿性特性的计量方式以及跟踪贸易流程、物流以及对应的资金流转过程的精细化的贷后管理方式,实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并重.  相似文献   

15.
融资难、融资贵长期以来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桎梏,影响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共性原因是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其制度根源在于以金融抑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所有制歧视。因此,要破解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首先,要破除传统思想意识形态的束缚,打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所有制界限;其次,要通过股权分散化改革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地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实施同等国民待遇;最后,要改革现有扭曲的金融体制,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以及非正规金融。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是国有经济的主要载体,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必然在这两个领域展开。这不仅要求国有企业和银行加快各自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还要协调和把握这一变革过程中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以便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17.
吴正荣 《云南金融》2012,(8X):115-115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和银行必须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明确各自在系统中的角色,确定影响企业融资的风险因素,进而通过系统化协同控制措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和银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了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对其选择性监督行为的影响,并以银行背景为例,采用2004~2015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在不同企业中的监督行为。本文发现,银行背景独立董事整体上不发挥监督作用,但将其银行背景与企业的股权性质进一步区分为国有和非国有后,银行背景独立董事在不同企业中的监督作用表现出"同股权性质监督弱、异股权性质监督强"的现象,即在国有企业中,非国有银行背景独董比国有银行背景独董的监督更强,在非国有企业中,国有银行背景独董比非国有银行背景独董的监督更强。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银行背景独立董事会比其他类型独董更积极地监督与其银行背景股权相异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赵盈 《时代金融》2015,(5):47-48
贸易融资是银行为外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为。改革开发之后,中国的外贸企业越来越多,外贸交易越来越频繁,一些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加大了对中国外贸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2001年中国入市之后,中国企业贸易融资进入到"新时代",贸易融资也成为了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随着入市之后,中国企业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贸易融资风险也随着加大,防范企业贸易融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和银行必须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明确各自在系统中的角色,确定影响企业融资的风险因素,进而通过系统化协同控制措施,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构建一个"政府、企业和银行构成的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