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专家:南京土地市场上,开发商的扩张与收敛正是政府政策引导与调控使之归于理性的结果供地:调控政策更重"民生"供地,实施"小地块、多频次"的供地策略见成效业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房地产业正处于向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运作的转  相似文献   

2.
2003年以来,中国部分城市的房价膨胀引致中央政府频繁出台调控政策,以期缓解高房价问题。中央政府已经多次强调房地产调控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并明确坚持房价调控目标不动摇。但是,由于以往的调控政策并没有导致房价出现持续的大幅下滑,使得政策调控效果仍然是各界心中的一个巨大疑问。显然,理解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的内在运行逻辑是预期调控政策效果的基础。那么,过去近10年,中国城市住房市场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的画  相似文献   

3.
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预测,房价会在2013年3月之前暴涨,这个预测不幸变成现实.针对房价上涨的新趋势,2013年2月20日,上届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其任期内的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有关调控措施,即"新国五条".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调控细则的通知. 政府调控房价已有多年,例如2010年的"国十一条"、"国十条",2011年的"新国八条"等等,但从结果看,房价总是不如人意,越调越涨. 为什么房价在政府多次严厉的调控下还是只升不降呢?什么样的房价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房价呢?"新国五条"能让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吗?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连续进行了两轮调控,但效果并不明显,全年房价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到年底,房价和交易量又再度火爆。2011年1月,中央政府再度推出被称为"新国八条"的最新一轮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以来的房价调控政策虽抑制了房价的过快增长,却仍未使房价回归理性。本文试从中国土地供给的现状出发,探讨土地供给与高房价的因果关系,希望对继续的房价调控做些微贡献。  相似文献   

6.
从历次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来看,房价在短期内保持了"稳定",但很快却形成报复性反弹,房价"越调控越高".在高房价渐成中国城市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之际,政府自去年以来连续出台了多项稳定房价的措施.在"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下,主要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虽有所遏制,但是距离公众期待的"降房价"依然遥远.总理最近说,抑制房价很难.抑制房价"难",难在何处?在我看来,高房价其实是国内很多体制不合理、扭曲、错位的一个集中反映,绝不是靠简单的限购、增税这样的压制性政策能够解决的.只有加快推进各项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价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房地产市场运行的长效机制一天不建立,调控政策就一天不会结束。"十年了,我还是买不起房。"和广州的陈晓欧一起谈到房子时,她总是愤愤不平地告诉记者,从2004年起,她每年都盼着政府调控把房价降下来,但事与愿违,房价却越来越高。"我十年前看好的员村地段的房子,那时才3800元/平方米,现在,房价上涨了十倍,38000元/平方米,我的经济收入怎么也追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如今买房梦已离我越来越远。"她感叹道。  相似文献   

8.
季菲 《楼市》2011,(11):35-40
人居展告退,后市将如何,是当下每个人最想参透的问题。二手房成交冷淡、土地市场降温、开发商加速跑量……政策已见成效,下半年房价将迎拐点?银行可自行提高首付比例、刚需迫不及待入市、新房成交量增价涨……政策已经见底,楼市将复苏反弹?一个个信号充斥而来,扰乱心绪。果断入市还是继续观望?积极走量还是稳步推进?在理清市场现象后,我们或许能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9.
微博     
《楼市》2012,(14):30-31
当期高需求表象,预期供需失衡68.5%的居民认为房价"高,难以接受"央行调查显示,15.7%受访居民准备购房,为2011年以来最高值;对下季房价,预期上涨的居民比例为20.4%,较上季提高2.8个百分点。68.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2.1%居民认为"令人满意"。@许小年:经济下滑,楼市回暖,史称最严厉的调控政策似将无疾而终,强大的有形之手再次败在市场手下。面对高房价,不去增加供给,改变预期,反而一味依靠行政手段,蛮横地打压需求,将自己逼入今日之困境。需求如饮食男女,限制得住吗?若无改革,特别是土地制度改革,房价还会更高。@晨宇-易居赵继宏:不是目标问题,而是  相似文献   

10.
陈璐 《楼市》2013,(Z1):48-51
淡定、由忧转喜、匪夷所思、惊叹……2012!玛雅人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是否也意味着楼市的"世界末日"已经过去?楼市2012年的表情拼图是否呈现了我们期待的祥和与宁静。购房者、开发商、中介、投资客表情不一,心情各异。让我们翻开这一年的记忆相册,用一张张表情丰富的脸串联起这个不平凡的2012。延续2011年的调控态度,‘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为2012年的楼市调控定下基调。2012年的楼市,俨然让我们看到了一片刚需唱主角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房价在许多人心中成了一团麻:看不透、猜不着、理不清.2005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让瞬息万变的房价走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撩开房价神秘的面纱,2006年的房价趋高还是走低?作为普通购房者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房价形势?针对保定房价,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面对高房价,有不少学者提出"土地批租是万恶之源",认为70年的地价和税费一次性计入房价,价格不高才是怪事。土地供应如改为年租制,房价将不到目前的三分之一。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是站得住脚的,但实行土地年租制之后,如果没有相应政策制约,房价是否真能下降如此大的幅度,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中旬以来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后,房市已出现些许降温迹象。但这些政策能否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仍是业界人士及普通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当前这一套调控"组合拳"打出后,能不能抑制房价还很难说。回顾2004~2007年的房市调控之路我们就会发现,抑制房价并非易事。从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来看,本轮调控的紧缩力度实际上远逊于前几年。我们不妨逐个分析一下本轮调控政策出台的节奏及内容。去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调控从来都不缺政策,缺的是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效力。近期的政策调控(如国十一条粤四条穗七条、信贷收紧等)将如何影响五月房价走势?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仍未见效,房产税会否成为最具杀伤力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萌 《人力资源》2010,(6):77-79
2009年12月以来,虽然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四条"、"国十一条"、"国十九条"等政策,对房价进行调控,但效果却不尽人意.政策在经历了屡战屡败后,于今年4月15日、17日再次发力,有针对性地打击投资、投机性住房需求.本轮楼市调控能否显灵?  相似文献   

16.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7,(9):27-27
我们希望政府不断地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这一轮房价快速上涨并不是需求拉动,有价无市是因为开发商捂盘惜售,各地纷纷开始利用土地增值税进行狙击,多项调控政策有望出台。"我们希望政府不断地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开发商就乐得合不上嘴了。"有媒体报道,北京知名地产商任志强公开称。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两会"五大民生热点问题的排序,依然是楼市、物价、收入保障、老三难(上学、就医、就业)、食品安全。所不同的是,今年"两会"代表,在谈到楼市问题,已经不只是喋喋不休谈房价,而且同时在追问:楼市政策欲何往?楼市政策欲何往?不仅是"两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都在关注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借宜居中国房地产政策研究专家李战军的《调控三字经》来描述部分人士对调控的评价与看法。李战军说,中国房地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商品价格最终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关键要从增加供给入手,已成为许多专家学者的共识。2010年出台的"国十条"和"国五条"以及2011年出台的"国八条"等楼市调控政策,均强调要"增加住房有效  相似文献   

19.
陈苗 《企业研究》2011,(3):114-116
近年来,我国房价节节攀升。房价持续高速上涨的现象,作为基本民生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在2009年底、2010年以及今年年初密集出台调控措施来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但是我们发现房价仍然在上涨。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剐讨论政策因素、货币因素及实际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影响。最后通过前文得出的结论,提出稳定房价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跃成 《楼市》2013,(Z1):5
潘石屹微博爆料称,在香港参加一个会议,门口的一群记者问,明年的房价还涨吗?潘说,他没有回答,其实他也不知道。这句话,看起来潘石屹是说了实话的,他真的不知道房价到底会怎么走。不但他不知道,我们看了最近各类论坛上的言论,大家的回答都差不多,基本上是说,房价没有新政出台,会继续上涨,但大涨是不可能的。如果房价继续上涨,中央出台更严厉政策的可能性很大。楼市突然出现一片上涨声,也不是空穴来风。2012年3月,"两会"上,温家宝坦言"目前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归到合理价位",并提出调控要将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