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前5名供应商名称和采购额信息的自愿披露这一数据,本文研究了大客户对于上市公司供应链透明度的影响,即具体考察客户集中度是提升抑或降低了上市公司对于其主要供应商名称信息的自愿披露。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会提升上市公司的供应链透明度,即客户集中度越高,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其主要供应商名称信息的可能性越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关系专有化投资越多的公司、供应商集中度越低的公司、处于重污染行业的公司,上述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所增强。本文的研究不仅在供应链信息自愿披露与客户集中度的经济后果两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于推动我国企业构建可持续供应链,进而提升我国全球竞争力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2001年至2003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74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市场化进程、大股东侵占对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化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更高;而存在大股东侵占现象的公司,其信息披露透明度更低;董事会独立性越强,规模越大,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大股东制衡效果越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越高;国有企业的信息透明度比民营企业高。  相似文献   

3.
雷光勇  王文  金鑫 《会计研究》2012,(2):79-86,97
投资者信心保持和提振是一国资本市场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公司治理质量会影响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吗?投资者信心影响股票收益的机理是什么?本文运用中国A股公司2006-2009年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信心是市场层面因素和公司层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公司治理质量越高,外部投资者信心越强;投资者信心变化通过投资行为形成溢价对股票回报产生影响,这种正向影响在治理质量高的公司中得到增强,在治理质量高的公司中,投资者信心越强,股票回报越大。  相似文献   

4.
刘行 《金融研究》2016,435(9):145-160
在度量政府干预时,已有文献往往将企业视为一个整体,通过比较政府干预指标的横截面差异来确定企业受政府干预的强弱。然而,在中国的制度背景下,最终控制人(例如:地方政府)往往控制着多家企业。此时,将同一最终控制人控制的企业视为一个投资组合,通过比较企业在投资组合中的差异来度量政府干预,应该更为恰当。基于这一思路,我们以最终控制人到公司的控制权与公司规模为权重指标,构建了公司在其最终控制人投资组合中的重要性指数,并将其作为政府干预的衡量指标。以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当公司在其最终控制人的投资组合中越重要时,公司的政策性负担(税收负担与超额雇员)越沉重、过度投资越严重、从而市场价值越低。此外,这类公司也越多的获得了政府补助。我们还发现,本文构建的政府干预指标相比同类指标有更好的解释力。这些结果印证了本文所构建政府干预指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潘红波  杨朝雅  李丹玉 《金融研究》2022,502(4):114-132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从企业重大事项决策者实际控制人的视角,分析其财富集中度对民营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越高,企业创新水平越低。机制检验显示,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这表明,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越高,其对创新失败风险的容忍度越低,进而不利于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显示,政府补助(机构投资者)可以发挥“风险缓冲”(“监督制衡”)的作用,削弱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发现,财富集中的实际控制人更可能进行技术并购,以作为自主创新不足的替代。本文从实际控制人财富集中度的视角对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化,并拓展了政府补助、机构投资者、技术并购在企业创新中发挥作用的相关研究;同时从实际控制人财富分散成本和风险、政府风险分担和机构投资者制衡约束等视角为推动民营企业创新的政策制定和公司治理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参与金融投资活动十分普遍,这一行为极大地增加了公司估值的复杂性。当投资者存在有限注意时,金融投资收益很可能引起系统性的估值偏误。本文以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对象,考察金融投资收益对股票长期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倾向于高估金融投资盈利较高的股票,低估没有金融投资收益(金融投资亏损)的股票,构造对冲组合的超额回报高达每年12%。进一步地,这一估值偏误与投资者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错误地选择估值基准以及忽视隐含信息相关。本文的发现对理解市场有效性、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以及影子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1999-2014年中国 A 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量资金占用、股价暴跌风险对信息透明度影响。结果表明:大股东的资金占用程度越高,越容易给公司股价带来暴跌风险;股价发生暴跌后管理层采取相应策略改善形象,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鉴此,投资者应利用大股东资金占用、股价暴跌与信息透明度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投资套利组合;同时监管者需加强对大股东资金占用和信息透明度的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市公司披露的长期借款信息为研究对象,发现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银行借款信息能够预测公司未来的财务业绩。本文还发现,政府干预并未显著降低银行借款信息的有用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银行借款信息构建了对冲策略,买入获得信用借款且借款利率不高于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的公司,卖出获得非信用借款且借款利率高于央行设定的基准利率的公司,该对冲策略可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这说明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并未完全理解银行借款所包含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数据的实证检验和分析,检验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行为对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存在盈余持续性,并且现金流量的持续性要高于会计应计的持续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盈余持续性越强;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大的公司盈余持续性较强,非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无显著影响;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越高的公司盈余持续性越强.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控制结构与信息披露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控制结构,并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以及控制层次、最终控制人属性、股权集中度和股东人数四个变量,分项和综合考察了公司治理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披露质量与控制层次、股东人数显著负相关,与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与最终控制人属性无显著关联,其中后两个结论与现有文献不一致.本文首次检验了股东人数和信息披露质量间的关系,首次将四个指标整合在一起考察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改进公司治理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敏  马黎珺  张胜 《会计研究》2012,(12):81-86,95
采用2002-200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检验了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对公司审计师聘用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非国有公司来说,供应商集中度或客户集中度越高,公司聘用大所进行审计的概率越低。对于国有公司来说,随着供应商集中度或客户集中度的上升,公司聘用大所进行审计的概率先逐渐下降,但随后又逐渐上升,呈现出U型关系;但是,这种U型关系只在国有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存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会通过聘用高质量的审计师向供应商或客户发送信号,换言之,审计信号理论对于投资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旨在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本文以2007-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信息披露质量与资金占用呈显著负相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越少的公司价值越高,并且相比而言,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价值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Hou et al.(2012)公司基本面盈余预测模型并结合剩余收益模型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估计,并分析内在价值与市价比率(V/P)与股票未来回报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基于V/P分组的投资组合,在未来一至三年规模调整的持有超额回报套利分别达到15.2%、37.9%和55.9%;在控制了市账比等因素以后,V/P对股票未来回报仍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文的研究克服了以往文献中运用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进行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内在局限,并提供了我国资本市场背景下切实可行的基于剩余收益模型估值的投资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盈余公告后,债券价格反应对于关联股票未来回报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盈余公告前1日至后1日债券收益率的变动可以预测公告公布后窗口期为20日的股票持有超额累计回报;实证结果显示,这种预测能力不会因为盈余信息的好坏而存在显著的差异;最后基于似无相关模型SUR的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越低,债券价格反应对于股票回报的预测能力越强。本文研究表明,我国被富有经验的投资者所主导的债券市场中债券价格相对于股票价格会更迅速地吸收消化盈余公告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构建简单的理论模型研究了金字塔所有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以2002—2004年我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为了获取私人利益而倾向于抑制对外披露私人信息,即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度越大、终极控制权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越低,而董事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终极控制人行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较高的负债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正常投资和约束过度投资两个方面.本文使用2000~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其投资支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在国有股比例低的公司中,高负债抑制了高增长性企业的投资支出;国有股比例高的公司中,高负债既没有约束低增长性公司的过度投资,也没有抑制高增长性公司的正常投资.这些结论对我国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朱孟楠  徐云娇 《金融研究》2022,510(12):36-54
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关于外汇衍生品的使用信息,研究发现,使用外汇衍生品的上市公司相比未使用的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更低,但并购的市场和经营绩效有所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通常以企业自有资金进行现金支付,外汇衍生品的使用大幅降低了公司出于预防性动机而持有的现金,从而降低了公司发起并购的概率。此外,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避免公司因持有大量自由现金流而发生的过度投资行为,从而提高了公司的投资效率。总体而言,使用外汇衍生品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可使上市公司更注重并购质量而非并购数量,从而实现“少而精”的投资策略。本文研究对进一步厘清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的相关影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红兵  张兵 《金融研究》2020,476(2):167-187
本文利用1995—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实证检验了A股市场中的MAX异象,并从博彩性投机和有限套利视角深入探讨了异象的形成持续机制。结果显示:中国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MAX异象,个股当月MAX越小下月收益率就越高,构造多空组合可实现年化15.72%的收益。在投资者博彩性投机心理作用下,短期内MAX有惯性传递特征,投机性特征越强、内在价值越低的股票异象越显著。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套利限制对MAX异象具有正向强化作用,套利限制越强异象越显著,多空策略组合获得的收益越高。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股市中MAX异象,也对提升市场有效性、减小异象的影响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透明度、公司治理与中小股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文靖  孔东民 《会计研究》2013,(1):42-49,95
本文利用深交所社会公众股东网络投票的数据,研究了公司信息透明度、中小股东参与公司决策与治理以及其他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经验证据表明当公司信息透明度越差,中小投资者参加投票的积极性越高。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影响中小股东的投票参与率,并且上述关系在信息透明度更差的公司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够提高公司未来绩效,并且这种绩效改善在信息透明度更差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说明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能有效地缓解代理问题,而公司信息透明度会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双重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沪深股市6个投资领域的股票进行实证分析,从中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组成股票池,并对股票池中的股票进行二次主成分分析,按照综合得分得出了股票投资组合标的和各标的的投资份额,并提出了风险对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