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时"互联网+"概念的出现,也给我国的大学生们开拓了创业发展道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的大军当中,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大学创新创业高潮。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概念出现对于大学生创业产生的重要影响和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现存问题,重点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渗透于人们生活中各个角落的重要技术,"互联网+"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名词。当前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互联网思维的引入并不高,这造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的局限性较高,也不利于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了能够更好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以"互联网+"背景进行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走进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有了更好的平台,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教育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仍然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使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不断降低。在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新常态下,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但是由于刚出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不了解,也不能准确定位"互联网+"下创新创业目标,大学生的信心和动力受到影响,但是将"互联网+"融入新常态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发,分析了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互联网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说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随着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日益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已经是一种重要的就业途径。所以在这样的,"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完善大学生创业模式,优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育路径,才能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就工科大学生课外"双创"机制探究而言,主要包括通过"互联网+"背景下工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特点,互联网背景下工科学生"双创"活动实施两个方面,希望以此探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应用实践能力,提升高校辅导员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队伍,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它的到来颠覆了原有的创业思维理念。"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模式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理念、技术、专业都与传统的大学生创业有所区别。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这方面要做好,搭建创业实习平台,培养创业警觉性;拓展交往途径,健全大学生人际网络,以引导其及时把握机会并成功创业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力争从多方面促进"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从高等教育扮演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网络创业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创业选择当中一条较为重要的途径。由于对社会经验及资金需求低、运营速度快等特点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首选,但经调查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因素,给出合理的对策,提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让互联网领域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首选。但社会传统择业观念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使大学生对互联网创新创业认识存在一定误区。本文通过对湘西自治州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创新高职教育模式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培养的建议,从而实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相似文献   

8.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要求,在阐述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基础上,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构建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1+3+1”动态循环新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媒体时代的发展高校建设,全面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人才,推进创新型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文化、课外科技、社会实践、社团等活动构建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运用现代媒体平台工具,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线上与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相融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文章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展开了分析,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实践能力。各高校积极采取行动,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了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沙盘模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基于"互联网+"的产业新形态尤为凸显,在新的发展业态下,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呈现多种变化,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大学生作为创业的新生力量,应把握市场机遇,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支撑,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基于"互联网+"的发展背景,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开创性提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国家向创新型社会转变的主力军,因此,必须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结合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协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共同确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整合更多的资源进行共享等。本文首先阐述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最后尝试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的历史责任,也是衡量高校对社会贡献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互联网已不再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成为了"互联网+"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各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已是越来越多,互联网在传统行业中的发展已是逐步深入。紧随着在高等院校推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的出台,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型创业的教育已是非常重要的。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这是一种结合时代结合实际创业过程从而达到有效的创业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依托网络办公购物,这也激起了人们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创业的想法。随着我国中央政府在近两年着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鼓励大众自主创业的新思维,更多人群已经投入到了投资成本门槛低的网络创业大潮中,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在网络创业大军中,大学生是网络创业一大特殊群体,本文就以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众创业群体-大学生群体作为背景,具体研究大学生网络创业的风险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实践活动的开展,这种做法对于提高在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其运行与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开展。基于此,首先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其次,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最后尝试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管理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伴着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和"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大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我国高校大学生纷纷涌现出了大批的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可以说"互联网+"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互联网+"大学生就业创业优化途径展开研究,以期为"互联网+"的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研究提供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创业发展如火如荼。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群体,也成了"互联网+"创业的主体。创业模式在创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目前还存在着创业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技术含量低、对国家创业扶持政策了解不够等问题。在大学生"互联网+"创业模式的优化上,可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创业模式、将专业特长与创业项目有机结合、高校加强各类国家创业扶持政策在大学生中的宣传力度、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服务水平、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